毛主席逝世當天,中央秘密找到徐靜:限期半月,完成1項偉大工程

南書房 2024-05-18 12:32:41

1976年9月9日淩晨,毛主席與世長辭,中共中央政治局隨即召開緊急會議,會上將保護毛主席遺體的工作列爲“一號任務”。

“一號任務”包含遺體防腐、定制水晶棺和修建紀念堂三項工作,其中以遺體防腐工作最爲緊急和艱巨。

而毛主席遺體保護工作又分爲三個階段,分別是早期應急性保護、中期保存保護和規範化長期保護,那麽三個階段的保護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呢?

一、三點要求、領受重任

毛主席去世以後,中央政治局確立了首先保護毛主席遺體的工作方針,並成立“九辦”來負責這項艱巨的工作。

“九辦”經過開會商討,決定將具體的工作交由衛生部長劉湘屏來組織,劉湘屏牽頭成立了科研領導小組,小組骨幹成員包括徐靜副博士,此人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組黨支部書記。

9月9日淩晨,劉湘屏帶著徐靜秘密來到了中南海,兩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進入了一個房間,早在房間內等候的汪東興說:

“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沉重的消息,今天淩晨,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去世了,爲了讓全國人民瞻仰領袖的遺容,需要你們完成毛主席的遺體保護工作,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限期半個月。”

徐靜聽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整個人瞬間呆住了,直到汪東興詢問徐靜有什麽要求,徐靜才緩過神來開口說:

“首先要等我們回院與專家們商議,其次是我要看看毛主席的遺容,最後,我們需要一些時間藥品和器械。”

根據徐靜所提的三點要求,汪東興引導劉、徐二人來到毛主席的臥室,徐靜移步到毛主席遺體旁,簡單查看了毛主席遺體的保存情況。

回到醫學科學院以後,徐靜向上級作了彙報,上級決定讓徐靜牽頭負責下一步工作,徐靜隨即成立的“三人小組”,其他兩位成員分別是解剖學專家張炳常和形態學專家陳科铨

上午10點左右,“三人小組”帶著必需的藥品和器械來到中南海,參加華國鋒主持召開的會議。

會議上,徐靜先是介紹了保護毛主席遺體的方案,隨後又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突然,張春橋起身指著徐靜說:“你到底有沒有把握?”

二、防腐處理、增強保護

面對張春橋的質疑,徐靜冷靜地解釋了自己的出身和研究經曆,同時還解釋說:

“保存屍體,我們是有把握的,但是保存毛主席的遺體,既要做到不腐爛,還要做到栩栩如生,我們還從未做過,只能努力去探索。”

這時,華國鋒拍板說:“這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就按你們說的方案處理。”

9月10日上午,“三人小組”開始對毛主席遺體實施防腐處理,他們選擇毛主席生前用的衛生間作爲工作場地,並精心准備好了一切。

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在“三人小組”的緊密配合下,毛主席遺體的防腐處理工作很成功。

爲了防止出現意外,當天整個下午,“三人小組”都守在毛主席的遺體旁,時刻觀察毛主席遺體出現的各種變化。

到了晚上,中央政治局開會決定從9月11日開始,將毛主席的遺體轉移至人民大會堂,並舉行群衆吊唁活動。

吊唁活動的第一天,由于來吊唁的人群絡繹不絕,加上棺椁上方的燈光過于強烈,使得大廳內的溫度不斷升高,這讓毛主席遺體保存的工作出現了隱患。

經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決定,撤銷現場樂隊,改成播放哀樂,同時改變棺椁上的燈光照射強度,爲在外圍加上燈罩。

當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會議,商討如何進一步保護毛主席遺體,會議最終決定將這項重任交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9月11日晚上11點,中央派人將物理研究所一線科研工作者于書吉接到了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參加華國鋒主持的會議。

華國鋒一上來就說:“今天白天舉行的吊唁活動,大廳內的溫度過高,很不利于保護毛主席的遺體,中央已經決定永久保護毛主席的遺體,今天叫大家來,就是要大家提出一個萬無一失的方案。”

華國鋒講話的語氣十分著急,他反複強調要降低大廳的溫度,最後讓大家據此發表意見,可是沒有一人作出回應。

三、物理降溫、光學整容

面對現場的沉默,華國鋒直接詢問物理研究所成員來了沒有,于書吉發現仍沒有人回應,便主動舉手說:

“來了,我是物理研究所的職工,不過不是專家。”

華國鋒讓于書吉談談看看,于書吉詳細介紹了液氮冷卻工藝,並提出先用液氮冷卻氩氣,再用氩氣冷卻遺體,以此均勻冷卻棺內的溫度,這份提案得到了在場專家的一致認同。

第二天,于書吉向所裏作了彙報,所裏領導十分重視這項任務,隨即指派一批科研人員與于書吉一起進行試驗。

試驗成功後,于書吉等人帶著儀器來到人民大會堂,在隨後幾天的吊唁活動中,于書吉等人始終守在現場。

9月17日,吊唁活動結束,保護毛主席遺體的工作轉入中期保存階段,于書吉又被邀請參加到設計水晶棺的工作中。

這項工作主要涉及三個難點,一是如何消除遺體在棺壁上的反射像,二是如何不使用化妝品,只利用光學原理讓毛主席遺體面容栩栩如生,三是如何過濾紫外線和紅外線。

于書吉認爲這三個難點在理論上都可以解決,要消除棺壁反射像,可以從傾斜棺壁、在棺壁上鍍增透膜的方法解決。

而讓毛主席遺體面容看起來栩栩如生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內投射法”和“外投射法”。

“內投射法”是用光導纖維將棺底氙燈燈光引入棺內,再利用棺頂反射鏡投到毛主席遺體上,“外投射法”則是從棺外投射燈光,利用彩色校正影像,改變毛主席遺體面容上的細節。

經物理研究所領導討論研究,毛主席遺體“光整容”的方案確定選用“外投射法”。

在過濾紅外線和紫外線的工作中,于書吉特意到醫院找了一個屍體頭顱,還搭了一個房間做核聚變測試,並最終提出了合理的過濾方案。

1977年8月,存放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和紀念堂先後落成,毛主席的遺體也被移入紀念堂內,至此,“一號任務”終于圓滿完成。

2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