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家稱2026年完成硅光子整合,圖解爲何台積電、日月光都重視?

袁遺說科技 2024-05-27 03:53:55

本文由半導體産業縱橫(ID:ICVIEWS)編譯自數位時代

AI商機持續發酵,硅光子將成爲未來半導體産業的關鍵技術。

AI 商機持續發酵,高速傳輸也在加速運算趨勢下成爲焦點。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指出,硅光子將成爲半導體産業的關鍵技術。不僅如此,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更直言:硅光子會是半導體産業5到10年後的突破點。

事實上,IBM以及英特爾(Intel)等大廠早就開始研究硅光子技術,台積電和日月光也投入研發多年。吳田玉認爲,中國台灣目前已擁有制造優勢,若硅光子也著床的話,有助于鞏固中國台灣當前制造生産鏈的一切。

台積電更指出,目前正在研發緊湊型通用光子引擎(COUPE)技術,COUPE使用SoIC-X芯片堆疊技術,將電子裸晶堆疊在光子裸晶之上,相較于傳統的堆疊方式,能夠爲裸晶對裸晶介面提供最低的電阻及更高的能源效率。

台積電預計2025年完成支援小型插拔式連接器的COUPE驗證,2026年整合CoWoS封裝成爲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將光連結直接導入封裝中。

如何把電子改成光子?

一般的電路板上,布滿許多由銅線制程的電路,當中的電子便會循著這些銅制電路前行來傳遞訊號。硅光子則是改由光子取代大部分的電子訊號做傳遞,由于光子速度比電子快,又較不易産生熱能,可達到更好的傳輸效果。

要怎麽把電子改成光子呢?實際上現行服務器的外殼後端,可插入一個光電訊號轉換器模組,可稱爲光收發器。電子走到服務器尾端進入這個模組後,訊號就會由電子轉成光子,隨後光子便會沿著如光纖這樣的光波導材料,帶著訊號傳遞出去。

英特爾硅光子元件光纖收發産品 圖中下方的藍色插頭即爲光收發器,後端連接著光纖,將電訊號轉換成光訊號後傳送出去 圖/ 英特爾官網

這項技術已存在多年,如今台積電要做的,便是將收發器內負責將光訊號轉成電訊號的模組,和芯片運用先進封裝整合在一起,做成硅光子。像這樣將光電整合模組和芯片封裝在一起的技術,稱之爲CPO(Co-Packaged Optics)。

過去電子會從芯片出發,藉由用銅線走到服務器尾端的光收發器才轉成光。做成硅光子後,電子一出發就會進入訊號轉換處變成光子,無需等到服務器尾端才做轉換,減少電子走銅導線的距離,後段則全都由光子來傳送,讓芯片無論在效能還是功耗上的表現都能進一步升級。

硅光子發展有哪些困難?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前的技術發展僅能做到將光電整合模組移到服務器內,固定于主機板上。未來台積電和日月光都希望能透過2.5D先進封裝,將芯片和光電整合模組包在一塊,做成真正的硅光子。再下一步,則會將模組疉到芯片上,透過3D封裝將銅線縮到極致短。

MIC資深分析師鄭凱安指出,硅光子要普及化還要幾年的時間,未來還有三項困難點需要克服。首先,是如何將光電整合模組成功微型化;其次是訊號轉換的效率問題仍待克服,因爲轉換會造成訊號的損失。

第三,鄭凱安指出,將來如何布建硅光子服務器是一大挑戰,現在光收發模組是插在服務器後面,很好安裝;未來到硅光子的時候,光纖壞了就必須要把電路板拆開。他認爲,便攜性是未來硅光子在發展時的一大瓶頸,很可能未來的服務器供應商會需要一組人馬,專責來做維運。

至于未來的應用場景,鄭凱安點名資料中心、車子、無人機但超大型顯示看板等領域會率先導入。

吳田玉:中國台灣應把握優勢,發展硅光子産業鏈

實際上,離硅光子逐步放量還需要數年時間。日月光投入硅光子研發已有13年,吳田玉指出,未來封測廠和電子代工廠兩者之間的界線將趨于模糊,商業模式也需要持續觀察。

吳田玉表示,目前硅光子多半還處于研究階段,未有實際産品出現,現在硅光子真正著床在通訊的都是美國人。

發展硅光子有助于延伸摩爾定律壽命,也可鞏固中國台灣于全球的半導體地位,吳田玉呼籲,中國台灣有相當好的研發條件,半導體産業必須聯手投入,大家一起來談,把這個(硅光子産業鏈)慢慢成形,不要到最後被整碗端走。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爲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後台。

0 阅读:25

袁遺說科技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