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這樣與老伴相處,就不會把老伴養成“領導”

華貴禅心 2024-05-09 18:05:38

退休後的老年夫妻如何相處,才會彼此舒服呢?

看到網友說,自己老伴60歲退休了,他們可以一起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

然而,才幾個月的時光,網友就發現,老伴居然不像是自己的老伴,更像自己的”領導“。

原來,網友說的這幾件事,也曾在我家上演過,我也曾跟網友一樣苦惱,認爲男人就是長不大的孩子。

後來,一次偶爾的機會,看到一個小故事,講美國總統羅斯福家裏失竊,好友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給好友的回信,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他回信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爲,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當時覺得羅斯福的心態很好,自我疏離勸慰能力很強,認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要保持好冷靜的心。

今天晨讀時,讀到周嶺的《認知覺醒》裏也引用這個小故事,作者認爲,羅斯福不是簡單的自我安慰,而是他擁有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我一下子就想起文章前面那位網友的問題,退休後,如何與退休後的老伴相處,我們女人要怎麽做,才能不把老伴養成自己的“領導”?

很多時候,我們生活的煩惱,大多數是來自我們面對困難時,缺乏多角度思考,只是慣性地用我們自己本能的思維,認爲,老伴就應該這樣做,老伴就應該這樣想,如果他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去說,去想,就不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獨有的生活習慣,夫妻間相伴時間長了,彼此十分熟悉和了解,也就會不自覺地相互遷就,彼此適應。

年輕時,大家的關注點很分散,大多集中在各自的工作,孩子的成長,老人的生活,很少關注夫妻間的默契,總認爲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退休後,夫妻都閑賦在家,彼此都有更多的富裕時間,圈子小了,眼睛自然就只看到身邊的老伴,所以,才會從自己的視角去看對方,總覺得對方應該了解自己,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也就産生了各種分歧和矛盾,性格好,脾氣好的,大多會溫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那些從領導崗位退休的男士,就會不自覺地把老伴當下屬要求。

我們女人遇到這樣的老伴,不要著急,也不必生氣。因爲著急只能讓彼此不開心,吵架只能讓對方更生氣,而我們自己生悶氣更加不好,氣大傷身。

此時,我們需要用周嶺老師的“多角度視野”看待身邊“領導”老伴,先肯定老伴的想法,再接受老伴的建議,最後請老伴親自做示範。

肯定老伴的想法,是我們給老伴的心理暗示,我們是夫妻,我尊重你的,也支持你。

接受老伴的建議,是我們站在老伴的角度看待問題,也是告訴老伴,我們是夫妻,不是上下級,希望老伴用平視的角度對待我們。

請老伴親自做示範,是我們對老伴的示弱,這件事我也知道你的想法更好,但我不知道如何做,你先做一次教教我。

這個方法真的很有效,因爲男人一般是沒有親力親爲,枉自下決斷,等到他自己親自去實踐後,他才會知道,我做到那樣,已經用了“洪荒之力”。

幾輪實戰之後,不用我們女人發脾氣,耍性子,他們就會自動自發地閉嘴,還會站在你的角度爲你著想,更會主動幫你做些事情。

此時的我們,要學會嘴甜些,多誇獎,多鼓勵,多給些笑臉,自然老夫老妻就能夠攜手一起共度美好的退休生活。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實踐起來,也會遇到很多困難。

比如遇到退休老伴不講理,我們該怎麽辦?遇到老伴一意孤行,我們又該怎麽辦?

我每次遇到老伴這樣,我都會冷處理,然後,找張紙,或者,直接在電腦裏寫下來。

一邊寫,一邊梳理問題,慢慢你會發現,在你寫下來的過程中,就能找到答案了。

這個方法適合我,但不一定適合你,但聰明的我們,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說只是一種形式,做才是真正踐行,因爲退休後的我們,只有把生活過好了,遠遊的子女才能安心地工作生活,我們也才能真正做到“少年夫妻老來伴”!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大家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華貴禅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余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0 阅读:52

華貴禅心

簡介:退休阿姨聊中老年婚姻,感情,以及養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