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全身遭殃!中醫專家羅大倫:這個食方專治脾胃虛弱

養生雜志 2024-05-03 23:39:32

身邊經常有媽媽們對于孩子挑食厭食感到很無奈,很多辦法都想過了,費勁給孩子做半天的營養食物,可孩子不願吃,媽媽們有時候是又生氣又挫敗。

其實這時候,可能是孩子脾胃受傷了。

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非常重要,要是脾胃不好,就容易挑食厭食,營養不夠,自然就影響長高以及身體的 其他影響,還影響學習。

對于成年人也是這樣。尤其是靠腦力勞動的白領或者老板們,大多勞心太過,中醫講思慮傷脾;另一方面,這些人吃飯往往不規律,忙則不吃,有朋友約時則狂吃海喝一頓,這樣一來不僅傷了脾胃的氣血,一方面又導致了脾胃濕熱嚴重。

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痰濕體質,可能出現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等。可見,脾胃失和,對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容不得我們小看。所以補脾對于成年人也一樣很重要!

脾胃虛弱雖然讓人身體備受困擾,但其實調理也不難,因爲中醫上有個專門針對健脾胃的方子:八珍糕。

八珍糕——千年養生第一糕

這沒接觸過八珍糕的人可能奇怪,它究竟有什麽神奇的魔力,會被稱爲千古養生第一糕?

八珍糕是開脾健胃最安全、最簡便、最有效的方子,不僅適合于成人治病或老年人保健服用,更適合于那些飲食不規律,愛吃小食品而導致食量減少、體弱多病的小孩服用。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羅大倫先生推崇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八珍糕是清宮秘制的長壽補益食品,自乾隆以來,帝王、皇後、嫔妃及王公大臣,無不競相服食。該方有葉天士、陳實功等名醫多個方子,用藥基本相同。

原方首見于明代著名禦醫陳實功所撰《外科正宗》,是陳氏家傳秘方,由蓮子、芡實、扁豆、薏米、山楂、麥芽(後人把麥芽改爲白術)、山藥組成,共研爲細末,和以米粉制成糕點服用。

清朝禦醫將這個方子獻給乾隆皇帝,他服用後連連說好。據中國曆史檔案館所藏《上用人參底簿》記載,乾隆經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沒有了,親自朱批讓太監們趕快去做,可見他非常重視。

《清朝宮廷秘方》中,就有關于乾隆皇帝服用八珍糕的記載實錄:“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正月初三日,上用八珍糕九次”。我國古代皇帝大多短命,乾隆皇帝卻活了89歲,這與他經常服用八珍糕不能說沒有一定關系。

八珍糕由八種藥食同源的藥品組成。其配方如下:

黨參(或者人參)30克,白術30克,薏仁米50克(如舌苔白厚可增用至100克),茯苓、蓮子肉、芡實、山藥各50克,白扁豆30克(若大便幹燥改用苦杏仁30克代替)。

方解:

黨參是補脾肺氣的,脾肺氣虛、氣血兩虛都適合。

白扁豆是補脾和中,也是補氣健脾的,還有化濕的作用。

懷山藥益氣養陰,脾虛、肺虛、腎虛都適合。

茯苓健脾祛濕,還能甯心安神,能祛邪,又能扶正氣。

薏米健脾祛濕還有清熱的作用。

蓮子補脾止瀉,能養心血,益腎氣,能安神。

芡實健脾止瀉,脾腎兩虛都適合。

白術是脾髒補氣健脾第一要藥,脾氣虛、氣虛自汗使用都很好。

八珍糕制作方法

按照上述藥量買齊藥,把藥物打成粉末,然後分別用糯米、飯米各200克研成面粉,與藥末混合,加水和成面漿,再加點白糖攪勻,放在籠屜內蒸熟後切成片,烘幹,以便于存放。

按需搭配

有些小朋友容易流汗,在制作時可以將黨參和白扁豆的量適當多些,增強補氣的,也能將黨參換成太子參,太子參是補氣藥中的清補藥,適合氣陰兩虧,倦怠自汗,飲食減少。

白術的藥味重,放白術後,八珍糕可以適當增加糖的分量。

若是本身濕熱重,可以增加薏米的量。

若是大便幹結,可以減少芡實、蓮子的量。

若是消化差,可以增加山楂的量,還能加點陳皮、麥芽。

你看一個方子,只要知道了食材的作用,就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整,這樣制作出來的食物也會更適合自己。

一歲半的孩子一天一塊就足夠了,或者三天兩塊都可以。中老年人是可以服用的,但是隔三差五的用就可以,比如一周用三天,就可以了。

覺得自己做麻煩的話,也可以選擇成品哦

2 阅读:306

養生雜志

簡介:命貴千金,養生有道。傳播正知正見,解答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