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桂系爲何能霸占廣西40年,並兩次將強大的老蔣逼下野?

妙之評過去 2024-05-21 07:23:31

在國軍的各派系勢力中,桂系的發展應該算是獨一檔的存在。

從辛亥革命各地地方勢力崛起開始,到解放戰爭白崇禧退到越南遠走霸道,桂系霸占廣西將近達40年整(新舊桂系)。·

在這40年中,桂系從始至終很有競爭力的一個地方派系,西北軍、直系、皖系在軍閥混戰中被瓦解,而湘系、川系、滇系在老蔣驅狼吞虎的把系中被徹底中央化,唯獨桂系能在老蔣的高壓中存活下來。

那桂系究竟有什麽魔力,以一省之力,和老蔣鬥了20年,並兩次逼迫老蔣下野,成爲在國民政府中唯一能和黃埔系打擂台的地方巨軍閥?

桂系三巨頭,都是I頂尖人物

人才濟濟的桂系

桂系其實可分爲陸榮廷所代表的老桂系,以及以李白等人爲首的新桂系。

但無論是新老桂系也罷,桂系之中都不乏人才。

老桂系的陸榮廷出身草莽之中,卻在革命來臨之際,在因緣際會中投靠了革命,隨後在袁大頭的保舉下,成爲北洋軍閥中可以和“北洋三傑”相提並論的人物。陸榮廷在主政廣西後,也讓桂系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他大力剔除舊勢力,引進西方技術,全力建設廣西,強盛時期甚至讓桂系統治兩廣和湖南。

而接替陸榮廷的李白,也是地方派系中豪傑人物。

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桂系兩大話事人

和其他派系都是單話事人不同,桂系更多的是雙寡頭制,在大的方向李宗仁依然是話事人,在決定桂系走向和發展的抉擇點上,依然是性格沉穩大度,善于協調各方關系的李宗仁身上。

比如決定加入北伐、蔣桂戰爭等皆是如此。

而在具體作戰指揮上,則是國軍中少有的戰略強者白崇禧,這也有了在戰場上威名遠揚的桂軍,而這和白崇禧是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李白之間的,李宗仁彌補了白崇禧身上的政治、人際和情商短板,而白崇禧的桂軍則是李宗仁能進中央的根本。

兩人的默契合作,以及歲月積累下來的友誼,也讓其成爲桂系的旗幟型人物。

當然桂系的發展靠的除了是頭部這幾個大佬領軍人物之外,桂系也是有一幹強力的人才在輔佐李白二人。

30年代桂系的話事人們

在政治上“二黃”(黃紹竑、黃旭初)一直就是桂系幕後的軍師,初期黃紹竑還與李白合稱爲新桂系的三巨頭,三人皆是廣西陸小和保定軍官學校的同學(黃白),關系匪淺,在李白身邊黃紹竑更多扮演的是軍師的角色。當年李白率軍北伐就是廣西大後方的大總管角色,在北伐中將廣西打理的井井有條,是一個難得的內政人才。

在李白二人“蔣桂戰爭”勢力後,深谙在中央無人的黃紹竑主動去南京國民政府裏任職,協助李宗仁在南京站穩腳跟。

其在1948年李宗仁競選獲勝中鞍前馬後,立下了悍馬功勞。

白崇禧和黃紹竑(劇照)

黃旭初是在黃紹竑出走南京後,接替其擔任廣西大管家的職位,在抗戰中,廣西作爲少數未被日軍占領的省份,黃旭初居功至偉。

而且在解放戰爭中,李白二人在南京和老蔣打擂台,其後方得還是靠黃旭初在居中協調,有黃旭初在廣西一直就牢牢掌握在桂系手中。

因此對于桂系來說,他們不像那些地方軍閥,可能只有一個強人,整個桂系可謂人才濟濟,而且人才分工都很明確。

當時就有人形容桂系“後三傑”的關系:

李宗仁是高高在上的“家長”,白崇禧是真正當家做主的“家婆”,黃旭初是負責管家的“大媳婦”。

後桂系三傑之一的黃旭初

特殊的桂系系統

作爲後起之秀的桂系也是較爲務實的地方軍閥,有的時候他們的家國情結更強于對地盤的執著。

因此相較于其他地方勢,他們的思想又是先進的。

走在近代開放最前沿的兩廣,和上海一樣都是革命的發源地,這兩個地方無論是思想或者經濟都是國內的佼佼者,他們相較于舊系的直系、皖系等軍閥而言,源于兩廣的桂系更注重內外兼修,不僅桂系如此,他們的兩廣兄弟粵系更是如此。

兩廣的軍閥們

比如在教育方面。

新桂系在統一廣西時 , 相當多的縣沒有中學 , 全省也沒有一所大學 , 教育發展水平之低由此可見。在新桂系掌權以後,爲了而改變這一現狀,桂系通過《廣西教育改進方案 》 , 在全國率先提出“國民基礎教育 ”的新方針。

主要內容是

“不僅包括學齡兒童之義務教育 , 且兼及年長失學者之補習教育 , 與訓練壯丁之軍事教育 ,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爲一體 ”。

李宗仁和白崇禧也是走在重視教育的最前沿。

李宗仁和白崇禧

而桂系注重教育本身也是爲自己服務的,因此這些高知分子也不斷爲桂系進行輸血,很多人學成之後會直接進入桂系體系服務。

桂系向來重視留學生的培養,但對于這些留學生也是需要簽“敬業協議”的,就是公費出國學生歸來,要起碼爲桂系服務2年以上,比如去工學博士馬君武、農學家盤珠祁、教育家雷沛鴻、語言學家王力在歸國後,都回桂任職。據 1933 年統計 , 廣西留學生畢業人數 , 在國外大學及專科學校的 33 人 , 在國內各大學及專科學校的有 8884 人。

而在這些人才隊伍的注入下,我們可以看出桂系雖弱于老蔣,但實際上也是有完整獨立的軍政體系,甚至更具效率,和大老粗的軍閥隊伍相比,更多了些先進的底蘊。

廣西的學生們,抗戰救國廣西學生貢獻很大

再比如在經濟建設方面。

很多人都不相信,以貧瘠的廣西一省之力居然可以培養出可以和老蔣打擂台的勢力,而廣西經濟和財力自然也是基礎,都知道北方的閻老西將山西打造的成民國模範的經濟大省,其搞內政能力可謂一流,但和閻老西比起來,桂系也是不遑多讓。

1931 年 , 新桂系提出了“建設廣西 , 複興中國”的口號,所謂的三自政策就是——要能自衛 , 民族才能自由 ; 要能自治 , 民權才能實行 ; 要能自給 , 民生才能。

別看廣西當年是個窮省,但在桂系的一系列政策下,卻也挖掘了不少經濟潛力。比如戰士他們實行經濟統制 , 加強貿易管理。貿易處統制的六種農産品和礦産品 , 每年銷售總值約 4000 萬元 , 獲得利潤數百萬元 , 爲新桂系與蔣介石抗衡提供了經濟基礎。

30年代在桂林發電廠

廣西多山的地形雖然産糧不足,但山地裏面也蘊藏著豐富的礦産資源,比如穿甲大殺器的鎢礦” 1937年,廣西錫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1/2,占世界總産量的1/36;鎢産量在全國居第2位,錳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70%。

新桂系統治後,以發展公路建設爲其“要政”之一。從1931年—1937年抗戰前夕,廣西新建和修複的公路省道約2800公裏,縣道2900公裏,實際可通汽車約3300公裏。航道疏浚、航運管理也有很大的改進和發展。

電信建設到1936年底已形成全省有線電話網,主要城市有了短波無線電台。

30年代廣西的的農村

當然除了內政之外,真正讓桂系常盛不衰的還要是桂軍。

在軍隊的建設上,桂系可以說是各軍閥之冠。自知廣西財力窘迫的桂系在對軍隊的治理上也采取了精兵的策略,常年以來桂系也就一個第7軍和一個48軍,抗戰時再加上個半桂系46軍,以及留守廣西後方的31軍鄧軍,但不管怎麽上算,桂軍人數動辄幾十萬湘軍、川軍甚至是晉軍比起來,規模要小的多,更不要提和中央軍相比了。但這也是桂系高明之處。

軍隊的規模和財力是息息相關,桂系要全面經營自然就不只是和別的初級軍閥一樣,光想著如何擴充軍隊,招兵買馬,到最後把自己“吃垮”。

而顯然,擁有更高追求的桂系是不屑做這種事情。

三自政策下全民皆兵的廣西

而白崇禧在李宗仁提出的“三自”政策基礎上,還提出了“三寓政策”(“寓兵于團”、“寓將于學”、“寓征于募”)。

主張在保證正規軍精兵的基礎上,加大後備隊伍的建設。即廣西的民團制度。桂系將民團制度與省、市、縣和鄉結合起來,將18-45歲成年人定時編練入伍的進行訓練,在平時可結寨聯保,維護治安和見到費,戰時可作爲補充和後備兵力。

在抗戰時期廣西共有100萬壯丁被征召,排名第七,但人均最多(1/12),而且從自發性來說,要強于四川、河南等抓壯丁大省。在抗戰期間廣西民團還自發簽訂《抗戰公約》,讓廣西成爲全國模範抗日大省,這與桂系的民團組織力和行動力不無關系。

廣西民團

當然民團並非的是桂系首先發明的,在清朝時期崛起的湘軍和淮軍都是民團武裝發展起來的,到了民國時期各省也都有的民團組織。

但要說將民團作用于極致還要說李白的桂系,本身廣西當時宗族觀念濃厚,在經過天國運動以及土客之爭一系列戰爭洗禮,讓民團聯保的概念更深入廣西宗族的心中。桂系民團不僅在廣西有效,在省外也是大行其道。在抗戰中後期桂系完全吞並安徽,並用心經營,與當地人結親和聯姻,將其作爲自己的第二故鄉。

當年劉鄧大軍在大別山舉步維艱,受到當地地方武裝和還鄉團在內的抵抗,就是拜桂系的民團體系所賜。

大別山麓作戰的桂系部隊

而除了後備役的民團之外,得益于從保定軍校畢業李白二人,桂系也注重廣西本地軍官人才的培養,在和老蔣合作期間主動在桂林成立中央分校,大量吸納人才,同時對于在外廣西人的吸收,當年在陳濟棠主政廣東時候,兩廣合作親密無間,也吸收了很多東江等地的粵系將領。

而桂系的這些人才和舉措,也讓他們在30年代,可以和閻老西的山西一樣成爲“模範省”……

當然,桂系歸根結底,其實還是軍閥的結合體,他們做的東西都是爲了維護他們在廣西的統治,李白控制下的廣西長期處于一個緊繃態勢,多年的窮兵黩武,也制約了廣西的發展。

8 阅读:2790
评论列表
  • 2024-05-22 08:51

    戰力強,裝備好,又團結。這樣不比老蔣強嗎?老蔣那些部隊都是收編的各種軍閥,名義上聽從而已,就算他自己的中央軍也分成幾個派系,裏面可是有巴不得老蔣早點玩完了的人

  • 2024-06-04 06:24

    廣西是廣西人的廣西,何來霸占一說?!

  • 2024-06-01 12:36

    廣西最大的缺點太窮了,民國時期還有個缺點人口太少了才1000萬整

  • 2024-06-03 13:21

    很簡單,那就是團結一心,桂系本身實力強勁,加上李、白二人沒有什麽不和,老蔣根本專不了空子。

  • 2024-06-02 17:31

    了解一下那時的廣西民團!解放時期,我同學的爺爺都捐十多支步槍給解放軍了。本地是邊遠山區哦。

  • 2024-06-16 17:34

    小編在發一億次也只有廣西人看到,看你還想賺流量錢不。但是也有了個忠告這個也給你點個贊

  • Pm 2
    2024-06-04 17:51

    什麽是桂系,不在廣西能叫桂系嗎?

  • 2024-06-04 08:06

    論實力老蔣的中央軍絕對是第一。但雙手難敵四掌。老蔣也不容易。各地軍閥林立。李白那麽牛蔣桂戰爭還不一樣走麥城。實力不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