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陳海松升任紅九軍政委,許世友驚呼:四年前他是我的勤務兵

紅色風雲錄 2024-05-02 23:22:52

1933年,與許世友搭檔的政委犧牲之後,組織上決定給他重新派一名政委。新政委到來當天,許世友親自出門迎接,結果一見面,許世友就驚呼:

“四年前你可是我的勤務兵……”

僅僅四年的時間,就能從勤務兵成長爲軍政委,而且比許世友還要高上一級,這個人究竟是誰?

1930年,徐向前率領的紅軍隊伍到達湖北,在兒童團的幫助下,打土豪,分田地。營長余天雲見兒童團大隊長陳海松聰明伶俐,又聽說他有想當紅軍的想法,便收留了他,在部隊裏當勤務兵。

不出余天雲所料,陳海松入伍之後成長非常快。他知道許世友能征善戰,一心想要跟著許世友學打仗,每天抱著本子和戰友們請教。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陳海松就成長爲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

經曆過幾次戰鬥之後,陳海松開始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

1933年,紅軍打下巴中之後,陳海松調任機槍連擔任指導員,此時的陳海松不過只有19歲。當時的機槍連連長曾經是國民黨軍隊的機槍射手,射擊技術很好,但脾氣有些傲慢,和幾任指導員都合不來。

陳海松到任之後,連長果然因爲他年紀小,對他有些瞧不起。但陳海松並不因此而氣餒,摸准了連長的脾氣,兩個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連長的指導下,陳海松學會了打機槍,關鍵時刻也能親自端起機槍上陣。

紅軍在川北剛剛立足,張國焘就開始大搞“肅反”,此時陳海松已經升任營政委。在團政委被抓之後,陳海松又升任團政委,結果沒當幾天,陳海松也被抓了起來。

余天雲聽說陳海松被抓,立刻跑去找師長求情,結果師長沒有理會。余天雲無奈又去找徐向前,好不容易才讓陳海松被釋放,但卻付出了開除黨籍和降職的代價。

在與四川軍閥田頌堯的戰鬥中,陳海松陣前火速提幹,率領兩個連阻擊敵人的圖個團。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擊斃了1500多名敵軍,還堅守住了陣地。又接連打了幾個漂亮的阻擊戰後,陳海雲的黨籍和職務才得到了恢複。

戰鬥結束後,紅十二師被擴編爲紅九軍,軍部決定調陳海松的擔任教導員政委。幹部培訓的任務結束後,陳海松調任團政委,不久又升任師政委,與兼任師長的許世友幾乎平級。

1933年,劉湘奉蔣介石的命令,對根據地發起了六路圍攻。當時右腿已經負傷的陳海松,提著槍從一個工事跳到另一個工事,和戰士們一起戰鬥在前線。就這樣堅持了四個多月,敵人始終沒能跨進紅軍陣地半步。

反六路圍攻勝利不久,陳海松升任紅九軍政委,此時他不過才21歲,而許世友此時則擔任紅九軍副軍長。由于軍長在戰鬥中不幸負傷,指揮部隊的重擔實際就落在了陳海松和許世友的肩上。

1935年,中央電令紅四方面軍向嘉陵江以西進攻,配合中央紅軍渡江北上。面對波濤洶湧的嘉陵江,在沒有渡江工具的情況下,陳海松親自下江嘗試用絆桶渡江,找到了最有效的辦法,讓部隊順利渡過了嘉陵江,完成了任務。

陳海松率領部隊與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先會師後,發現五軍團的將士們由于補給困難,衣服穿得又雜又破,甚至有的戰士都沒有帽子和鞋。于是,陳海松就動員部隊把多余的物資都拿出來。

很快,全軍就給五軍團湊了幾百套軍衣和草鞋,還有一批幹糧送給了五軍團。五軍團也回贈了一批槍支彈藥。兩軍一起聯歡,加強了團結。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之後,毛主席接見了陳海松,得知他才二十出頭,毛主席驚訝地說道:“紅一方面軍的幹部也年輕,但還沒有年輕到這種程度的。”

然而在會師後不久,張國焘就開始搞分裂,張國焘的秘書長還慫恿陳海松帶頭發言。原本陳海松推脫自己沒文化,結果秘書長幫陳海松准備了發言稿,一來要攻擊毛主席等人,二來要擁護張國焘當軍委主席。

不過陳海松覺得太過分,在會上沒有講罵中央領導人的話。

盡管如此,紅九軍和五軍團還是有了隔閡,關系越來越緊張,經常出現爭吵互罵的場面。

隨著陳海松的認識不斷提高,他逐漸意識到張國焘的行徑是錯誤的。對于一些紅一方面軍的幹部,陳海松還是努力和他們搞好關系,對深受張國焘排斥的朱總司令,陳海松更是愈發敬重。

朱德對于陳海松很是欣賞,經常點頭稱贊說,這樣一個年輕的軍政委,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爲。

1936年,兩萬多紅軍奉命西渡黃河,由于沒有後援,再加上馬家軍占有絕對優勢,紅軍很快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次年年初,在苦戰了數月之後,僅剩下3000多人的隊伍被迫突圍。

盡管已經進入三月,但河西走廊仍是冰天雪地,每個人都蓬頭垢面,衣衫褴褛,靠著意志拼命趕路,希望搶先敵人一步占領梨園口。

一天淩晨,擔任後衛的紅九軍眼看就要趕到梨園口,敵人的騎兵已經追了上來。情急之下,陳海松讓保衛部長帶領機關先撤,自己主動留下來掩護。保衛部長知道留下就很難活著出去,堅持和陳海松一起留下。

“叫你撤你就撤,怎麽這麽婆婆媽媽的!”陳海松臉色驟變,厲聲喝道。這是保衛部長第一次見陳海松發火,只能含淚告別,帶著機關的同志們先行撤退。

陳海松帶著部隊和敵人對峙了一陣後,眼看著敵人越來越近,陳海松帶著警衛排就沖著上去,正面和敵人進行作戰。敵人一時間沒有抵擋住,便集中火力對准了陳海松和警衛排。

在三面被圍的劣勢下,紅軍戰士打光了子彈,就砸碎了槍支,和敵人拼起了大刀。就這樣一直戰鬥到了天亮,陣地上只剩陳海松和十幾個交通隊員。躲在山包後面指揮戰鬥的陳海松,想要爬上去觀察一下戰鬥情況,以便做出決策。

結果剛爬上去,惱羞成怒的敵人就將火力對准了他,一排子彈射來,陳海松身中8槍,當場倒地。

指導員抱著陳海松悲痛地呼喚著,陳海松憑著最後一口氣,讓他們不要管自己,趕快去突圍。但指導員堅持不肯,誓要爲陳海松報仇,死也要死在一塊。就這樣,陳海松和九軍的將士們血灑疆場。

噩耗傳來,300多名紅九軍的幸存者淚灑遍野,爲失去這樣一位好政委而感到遺憾。

陳海松犧牲後不久,中央在延安爲陳海松等高級幹部舉行了追悼會,毛主席、任弼時等領導人都參加了大會。抗戰全面爆發後,朱德不止一次地對人說過,陳海松是紅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爲的軍級指揮員,可惜犧牲的太早,如果還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郝成銘,朱永光主編.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 回憶錄卷 上.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007.11.

[2]童閩編著. 將軍百戰死 沙場戰死十將軍珍聞.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4.06.

[3]耿峥.紅軍史上最年輕的軍級幹部陳海松[J].軍事曆史,1997(02):50-53.

[4]祝輝.年輕的紅軍軍政委陳海松[J].黨史縱覽,2004(03):31-35.

[5]張治宇.陳海松:我軍曆史上最年輕的軍政委[J].黨史博采(紀實),2006(05):19-21+1.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