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券商寒冬重壓裁員降薪止損保殼

吹哨先森 2024-05-01 08:25:12

經過一年多的資本市場寒冬,中國證券行業在2023年繼續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爲應對營收大幅下滑、盈利能力遭重創的窘境,行業龍頭券商們在今年上半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其中包括了骨幹員工大幅減薪、普職人員工資遞延發放、嚴控招聘和加大裁員力度等。

數據顯示,申萬證券、海通證券等龍頭券商上半年營收同比均暴跌逾20%,而淨利潤跌幅更是高達50%以上。這引發了各大券商的止血,其中最猛烈的一輪就是對員工薪酬的嚴厲壓縮。

降薪幅度之大 "破天荒"

以申萬證券爲例,該公司在3月下旬公告稱,自4月1日起將骨幹核心員工年薪普遍降低25%,高管及其他管理人員更是被腰斬薪酬。同時對普職員工采取階梯式扣減工資,最高扣減30%。申萬表示,這是爲了渡過難關、確保公司持續經營能力。

事實上,申萬並非一家之絕。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近20家券商先後出台過不同程度的降薪令,其中包括地區龍頭券商如廣發證券、廣州證券、華泰證券等。而針對骨幹和高管員工的降薪力度,普遍都在20%-30%之間,比去年年終獎金遭重創時的情況更加嚴峻。

"去年獎金雖然砍了四成,但那只是業績不佳的一次性懲罰。今年如此大規模的降薪,事實上已經是重新定義了全行業的薪酬水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內部人士說。

業內人士分析,受行業持續低迷影響,券商對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能力正逐步減弱。因此通過降薪、延薪、擴大薪酬浮動比例等手段壓縮成本,已經成爲目前幾乎所有券商不得不采取的"溫柔殺手锏"。

同時,裁員、暫時性停招等 "減耗" 舉措在行業內已經癌變。Wind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小券商的員工人數同比下降超過10%,不乏有券商的人手縮減了三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各家券商也進一步收緊了裁員政策。

被迫"瘦身"中暴露的隱患

種種降本增效措施,無疑是建立在維持公司生存的壓力之下。劇降收入加之巨額剛性成本支出下,券商唯有通過壓縮人力資本開支"扛過去"。然而,過度縮緊褲腰帶、大規模裁員和降薪,也暴露出行業內部正在醞釀的一些潛在風險。

首先,是引發骨幹人才流失的危險。證券行業一直是人才密集型行業,優秀的投行、研究和銷售人員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而大幅降薪和縮減崗位,無異于對人才的"逼迫"。如果薪酬吸引力持續下降,大量中堅力量一旦離場,將會造成整個行業的中長期發展遭受沉重打擊。

其次,過度精簡和壓縮開支,或將影響行業長遠健康發展。券商作爲資本市場的服務主力軍,在爲企業融資、投資者理財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降本渠道持續收窄,很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的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受挫。

再次,降薪降薪政策也帶來了員工隊伍內部矛盾加劇的隱患。一些基層和中層員工反映,在此輪降薪行動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遭到質疑,加上從前幾年的大量加班加點,積攢了不少負能量。如果這股不滿情緒被進一步放大,將進一步打擊團隊凝聚力。

總的來說,雖然證券行業目前的確面臨著艱難的資本寒冬,但券商的這些自救措施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和負面影響。券商需要在確保生存的同時,也要留足足夠的發展動能,防止"救火"失策,陷入更大的困境。

行業新格局呼之欲出

在同曲同工降薪止血的大背景下,中國證券業的新一輪格局重塑也正悄然展開。

首先是頭部券商通過本輪裁員降薪,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自身的領先地位。統計數據顯示,行業前十券商在裁員和降薪力度上遠超中小券商,成本優化效果更爲顯著。比如上半年,頭部券商營收和淨利潤的降幅都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其次,優勝劣汰加劇是大勢所趨。此輪寒冬重創了不少中小券商的生存基礎,加之不堪重荷的人力成本,迫使它們不得不進一步做掉非核心業務,甚至有被大型券商並購重組的可能性。

再次,許多大型綜合性券商正在順應大勢,向科技驅動轉型發力。在裁員降薪之外,包括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期望通過金融科技來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行業分析師表示:"證券行業告別了過去單純依賴傳統通道業務就可高薪酬的時代。未來,業務創新和科技轉型將成爲決定券商命運的關鍵因素。寒冬或將重新洗牌,亟需轉型創新者方能取勝。"

面對如此嚴峻的生存環境,券商們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不過,危機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只有主動擁抱變革,從人力資源優化、業務模式創新等多方面著手,中國證券業的春天,才可能盡早再現希望的曙光。

0 阅读:241

吹哨先森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