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時途經一小鎮,給它改了個霸氣名字,現已成國際大都市

長風文 2024-05-19 05:09:47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棣在位時勵精圖治,使得明朝在政zhi、軍事、經濟、文化、外交、農業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一時天下大治。

因朱棣的年號“永樂”,所以後世稱這段時間爲“永樂盛世”。

如果加上和他父親朱元璋開創的“洪武之治”,那就是合稱“洪永盛世”,爲中國曆史上五大盛世之一。

朱棣其實是朱元璋第四子,在“嫡長子繼承制”的古代,皇帝的位子原本屬于他哥哥朱標一脈,與他是無關的。

後來朱標英年早逝,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也不幸夭折,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朱元璋忍著悲痛,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

朱元璋爲了朱允炆能夠坐穩江山,不惜自己背上罵名,爲他解決掉很多不安穩的因素,除掉了多位赫赫有名的功臣良將,但他並未對諸親王下手。

朱允炆上位後,自我感覺良好,希望大幹一場,再創輝煌,于是聽從手下大臣的建議,進行了一系列鞏固權力的做法。

其中就是對自己的親叔叔們下手,也就是削藩。

朱允炆憑借手中道統,國家權威,僅僅不到一年,就收拾了多位王爺,而且這其中的過程並不溫柔友好,有多位親王的結局很淒涼。

當時排在前面的秦王、晉王都已經去世,一衆諸王以老四燕王朱棣最長,實力也最爲強大。

朱棣本來內心對這種結果再不滿,也無可奈何,誰叫人家朱允文是老爸欽點的繼承人呢?

可咄咄逼人的朱允炆的手段讓他感到害怕,所以面對鐵了心要對自己下手的侄子,他決定爲自己掙一條活路,博一個光明大道。

公元1399年,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爲國靖難”之名,開始起兵造大侄子的反。

當時明朝初立,燕王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大明朝廷,勝算幾率並不大,有好幾次都差點連老窩都被端了。

但朱棣的骁勇善戰,加上朱允炆的微操,雙方有來有往一打就是幾年,最終處于極度劣勢的朱棣找准時機只取南京,取得了的勝利。

明朝初年叔侄之間的這場戰爭,不僅也影響了明朝的國運,也改變了很多人和事的未來。

例如朱棣給起兵時經過一個的小鎮改了個霸氣名字,這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現已成國際大都市。

這個小鎮就是天津。

在明朝之前,隋朝之後,“天津”所在的這塊區域因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成了一塊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三會海口”,是著名的水陸碼頭。

金朝貞佑二年(1214),朝廷在這塊區域設直沽寨,這算是這座城市的最早名稱了吧。

元朝時,朝廷又將直沽改成了海津鎮,這個名稱一直也就延續到了明朝。

明朝建立後,朱棣被封爲燕王鎮守北方疆土,所以靖難戰爭的前期,主要是在燕趙大地上進行。

黃河與海河之間海津地區,自然是兩方的爭奪之處。

後來朱棣率領大軍在這個小鎮渡河南下,一路輕兵簡從,襲滄州、打濟南、破揚州,千裏奔襲,攻占了南京,奪得了皇位。

朱棣覺得這個小鎮給他帶來了好運氣,非常的喜歡這塊風水寶地,于是登基的他第二年爲了紀念“靖難之役”,就將這個小鎮正式改名爲“天津”。

"天"是天子之意,"津"是渡口之意,天津顧名思義則是"天子渡河之地"。

由于朱棣的基本盤都在北方,當時也是北方的敵人威脅太大,他認爲南京並不適合作爲國都,于是將國都遷到了北平。

這樣一來,京師南邊天津的位置,成了是京師和南方溝通交流的重要位置。

朱棣爲了鞏固京師,加強天津的軍事守備實力,于1404年12月23日在天津正式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如此確切的建城時間,這在中國古代城市,是屬于“蠍子粑粑,獨一份”的存在。

從此以後,天津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城市的發展彷佛被按上了快進鍵般,開始了飛速發展。

明朝之後的清朝以及民國,天津一直都是北方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

如今更是成爲了我國的直轄市,變成了一座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大都市,處處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 阅读: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