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多次進店偷東西,家長怒罵:你報警啊,反正他只是個孩子而已

夜聽訫語 2024-04-30 18:37:09

四川成都一商店監控視頻顯示,一名小男孩多次進店拿走底層貨架的商品,最後直接抱走了一大盒。

店員發現小孩多次進店偷拿商品,隨即找其家長索賠,反遭對方家長怒罵。

商店店員稱,當時查監控看見小孩多次進來拿走了共一百多元的東西,後面發現小孩就是隔壁店的便找到其家長,小孩爸爸過來後態度惡劣還稱不怕報警反正是小孩。

小孩爸爸的惡劣態度也可以看出平日裏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子不教,父之過”

直到後來商店裏同事去找了小孩媽媽支付了商品錢。

複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一次演講中直言:“教育孩子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須要管教,犯錯要付出代價。

可能有很多的父母認爲孩子年紀小,等年紀大一點就會聽話懂事了,殊不知,小的時候不好好管,等到年紀大了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不是一起、兩起了,最高法院披露了4起涉及12至13歲未成年人的重大犯罪案件,一群年紀輕輕的孩子,卻做出了成人都難以想象的罪行。

今年的前三個月時間中,全國一共判了1.2萬個未成年犯罪的小孩,同比增長77.67%,占罪犯總數比例上升至3.12%,重刑率8.50%。

近三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處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河北邯鄲的初中生被害案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訴。

我們始終要清楚,犯罪就是犯罪,無論犯罪者是否成年,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擔心,如果對這樣的嚴重犯罪行爲判罰過輕,將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惡魔少年,讓法律的威懾力大打折扣。

就像網友評論所言:“沒有先例就開創先例,年齡不能成爲量刑的標准,社會在進步,法律也得跟上,年齡不是免死金牌!”

“對任何未成年犯罪分子心慈手軟,就是助長未成年犯罪的保護傘。”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要的一步,修法,降低犯罪受刑罰的年齡,打消未成年人犯罪不罰的預期。”

校園霸淩這件事情大家早已不陌生了,河北邯鄲的三個人平時他們在學校就有霸淩事件的發生,只是沒有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的老師,現在大多數考慮的是學生的成績。

看他們那掩埋了屍體後,若無其事的樣子,便知道這些同學的城府很深。

校園霸淩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産生極大的傷害,爲了預防校園霸淩的發生,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他們明白校園霸淩的危害性。通過舉辦講座、組織活動等形式,向學生普及校園霸淩的概念、表現形式以及後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校園霸淩的舉報機制,鼓勵學生積極舉報校園霸淩行爲,保障他們的權益。

其次,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幫助。

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詢機制,爲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幫助他們排解內心的困惑和壓力,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和自我保護能力。此外,學校還應該加強對校園環境的監管和管理,加強校園安保力度,建立完善的校園監控系統,及時發現和處理校園霸淩事件。

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行爲的規範和引導,營造和諧、友善的校園氛圍,減少校園霸淩事件的發生。最後,家庭和社會也應該共同參與校園霸淩的預防工作。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社會各界也應該加強對校園霸淩問題的關注和支持,爲學校和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總之,預防校園霸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加強教育、關注心理健康、加強監管和管理、加強家庭和社會參與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校園霸淩的發生,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權益。

0 阅读:141

夜聽訫語

簡介:有趣,有料,有愛,更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