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看懂鄭光明的身世,才懂他堅持出家的真實原因

江曉夏夏 2024-04-02 20:59:40

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記得點擊“關注”我哦!

01鄭光明到底是誰的孩子?

在原著中,鄭光明是鄭老太太撿來的孩子。

這個孩子一出現就有著身體上的殘疾——他是一個盲童。

光明這個名字就是鄭老太太給鄭光明取的,她希望這個男孩心向光明。

鄭光明雖然眼盲,但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

周秉昆第一次去太平胡同給鄭娟家送錢時,意外碰上了鄭光明。

當時這個男孩正拿著一塊兒瓶子底的玻璃看向太陽,當他聽到周秉昆向自己打聽姐姐時,並沒有立刻帶周秉昆回家,而是主動問清楚周秉昆找姐姐的緣由。

可見這個男孩並不是憨傻的孩子。

後來周秉昆去鄭娟家次數多了,心思細膩的鄭光明感覺到了周秉昆的忠厚老實,明白他是一個好人,可以托付終生。

于是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姐姐和周秉昆之間的信使,促成了姐姐和周秉昆的姻緣。

鄭光明身上帶著母親的教導,使他成爲善的信使。

02救贖是鄭光明的使命

鄭光明這一生救贖了很多人。

對于家人,他是鄭娟的得力助手。

他幫助姐姐帶大楠楠,周秉昆出事時,他不光幫姐姐帶孩子,還做各種家務,幫助姐姐渡過難關。

楠楠去世時,鄭娟痛苦至極得了抑郁症,是光明把姐姐接到普陀寺療養,並且解開姐姐的心結,讓姐姐從楠楠去世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周蓉出國時,最痛苦的那個人是蔡曉光。

他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追求周蓉,可是周蓉喜歡馮化成,他願意舍己爲人,做周蓉的護花使者,圓周蓉的夢。

周蓉和馮化成離婚之後,蔡曉光才有機會繼續追求周蓉。

就在他和周蓉結婚不久,周蓉的女兒玥玥隨父出國,周蓉追隨而去,剩下蔡曉光獨守空房。

蔡曉光和周蓉的這段感情,蔡曉光是完完全全的付出者和犧牲者,他愛周蓉,願意等待她回國。

可是一年又一年,周蓉回國的音信十分渺茫。

在這種相思等待的過程中,蔡曉光也是很郁悶的。

他會因此煩躁,失眠,也會精神內耗。

于是蔡曉光找到了鄭光明,鄭光明成了蔡曉光這段時間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他不僅治療蔡曉光的頸椎病,而且對他的精神來了一次洗滌。

鄭光明的作用是讓蔡曉光從感情迷茫中走了出來,最終他堅守12年,等回了自己的愛人周蓉,也收獲了一個不錯的老年生活。

鄭光明解救了腰痛的普陀寺住持。

年老的住持長年遭受腰痛,所以他到光明所在的按摩店按摩。

在光明的按摩下,住持的腰痛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一來二去住持和鄭光明成爲了朋友。

在按摩的過程中,住持知道了鄭光明的身世,也知道了他不願拖累姐姐,想要成爲一個拯救蒼生的人。

他心懷善意,不與人爭辯,小小年紀心存大智慧,這讓普陀寺的住持很是開心。

于是普陀寺的住持說他有慧根,希望他去普陀寺出家。

或許在住持心裏還藏著另外一個秘密。

03鄭光明的身世對他來說是一種生命的曆練

他從小生活在鄭老太太的教導下,爲人和善,沒有棱角。

他甚至比姐姐鄭娟更和善,最起碼姐姐還是一個倔強的人,而光明向來聰明溫順還懂事。

對此,可以看出光明的父母也是善良之輩,而善良的人是不會抛棄孩子的。

中國有句老話說,武將後代多暴虐,文將後代多福壽。

不止疾病可以遺傳,性格也可以遺傳。

鄭光明小時候大概率是被人販子拐賣丟棄的,又或者是父母不小心丟掉的,于是鄭老太太撿回了他,他成了鄭老太太的兒子。

雖然生活清苦,但鄭光明並沒有受到虐待,反而收獲了家人。

鄭光明不僅在基因上遺傳了父母的善良,在後天經曆中也收獲了鄭母和姐姐的愛和善良。

他從被愛中學會了接受和愛衆人。

他的人生得益于他人的幫助,所以他也要幫助別人。

在普陀寺住持那裏或許還有另外一個故事。

佛家講究緣分,住持和鄭光明是有緣分的。

可能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丟失孩子的女人去過普陀寺,她給住持講過自己的故事。

兒子丟失之後,女人變得失魂落魄,她會去每一個遇到的寺廟燒香拜佛,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再見到自己有著天生眼疾的兒子。

正因爲兒子眼盲,她非常擔心他會被人虐待。

女人在住持這裏留下信息,並且向普陀寺捐了很多香火錢,希望住持有一天遇到類似自己兒子的人時,能夠指點一二。

這件事情過了很久之後,普陀寺住持在按摩店遇到了性情溫和的鄭光明,他眉眼之間和很早之前去普陀寺尋找兒子女人有點相似。

不管是否是那個女人的兒子,住持都有心把光明帶入普陀寺。

因爲寺廟對于盲人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歸宿,也許有一天年老的女人會再次登上普陀寺,見到那個心向光明的盲人師傅。

這樣的人生經曆對于鄭光明來說是一次不錯的生命曆練,在這種曆練中他學會了愛人,也懂得拯救衆生。

周國平在《人生不較勁》裏說:

“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對待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或許有些人天生都該有這種曆練,他們的人生無論遭遇多少磨難,他們都能心向光明,拯救自己,也解救衆生。

楊绛在晚年感慨: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鄭光明的淡定從容,他對待命運的態度,才是《人世間》裏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您的轉發、點贊、留言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1 阅读:591
猜你喜歡

江曉夏夏

簡介: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