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主席夜宿五台山,抽中上上簽後卻向老僧搖頭,感謝好意

枕貓 2024-05-05 21:27:12

1948年的4月,毛澤東與周恩來等一行領導人在轉移西柏坡途中,曾因爲風雪的緣故在五台山暫留了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毛澤東不僅參觀了幾處景點、留下許多逸聞,更是在面對老僧拿來簽筒、抽中“上上簽”後,用不俗的思路與見地婉拒了老僧的“祝福”。

軍隊轉移,夜宿五台山

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于1945年結束,但中華大地上並沒有平靜太久。很快,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爲了所謂的“統一大陸”,不顧國內的情況大動幹戈,對共産黨展開進攻,一場解放戰爭就此打響。

到了1947年3月,蔣介石也許是不滿足于在區域作戰,又或是感受到了“氣數將盡”的緊迫,下令國民黨軍隊整合,直指中國共産黨的紅色聖地延安。

面對蔣介石的瘋狂反撲,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人也並未坐以待斃,經過一番分析決策,最終毛澤東毅然下令:延安總部的隊伍暫時撤離到平山縣,並不消耗有生力量死守這座城,而是給蔣介石的人馬來一出“空城計”,同時借助平山縣險要的環境和較爲充足的物質准備,爲解放軍未來的反攻計劃做好准備。

在有序撤離、轉移陣地中,時間來到1948年4月,毛澤東與戰士們在前往西柏坡途中遇到大雪封路,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裏不宜繼續前進,故而在五台山的繁峙縣暫住了一段時間。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中,毛澤東留下了種種逸聞流傳至今,讓我們得以在其中窺見偉人的光輝。

毛澤東一行人停留五台山期間的種種逸聞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自古就屬于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毛澤東一行人在停留期間自然也跟著參觀了寺廟之類的相關景點,留下許多令人難忘的逸聞趣談。

在佛教信仰如此濃厚的五台山,毛澤東不免回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文七妹:這是一位善良而堅韌的婦女,她對其他貧苦農民的熱心相助給幼年毛澤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顆心懷他人、心懷蒼生種子。而這位母親正巧也信仰佛教,這讓毛澤東觸景生情。

誠然毛澤東本人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唯物主義的,但他並沒有否定佛教作爲宗教的積極影響,包括自己母親在內的一群人,他們對佛教的信仰做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這是不能用簡單的“唯心信仰”去加以批判的。

毛澤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參觀途中表現出對宗教的平常心,沒有在這種時候加以批判或是說教,也給予了僧人們尊重。而在毛澤東與周恩來等人參觀寺廟途中,毛澤東幽默的談吐、仁慈的心懷、滿腹經綸的修養也讓在場的人都不由得由衷贊歎,有兩件小事可以作證。

其一是毛澤東自嘲“不當和尚也撞鍾”。由于此行的參觀從早晨起,正好趕上寺中的“早功課”撞鍾,陪同介紹的僧人便順勢邀請毛澤東撞鍾。毛澤東輕松地應答下來,還頗爲幽默地說出了上面的自嘲,讓大家都忍不住笑起來,氣氛一時輕快起來。

撞響這口古鍾的毛澤東也在悠揚鍾聲中感受到一種沉靜和享受,還邀請周恩來與自己一起再試一次“撞鍾”,可見興致滿滿。

其二則是毛澤東有向同行僧人問起“魯智深”的傳聞。關于這位大名鼎鼎的“花和尚”,早在宋朝時就有關于其的種種傳聞,並且在《水浒傳》成書後被跟多人所知——他路見不平的豪情仗義,和不拘泥于規章的自由大膽,讓他也成了很多人心中“好漢”的代名詞。

而在傳聞中,魯智深曾待過的寺廟正是五台山上的文殊院,這讓酷愛讀書的毛澤東都忍不住向帶頭的老僧詢問當年魯智深在此修行的情況。老僧也回答道魯智深起初就是在文殊院削發爲僧,後來因爲多次破戒、還大鬧僧院,最終被忍無可忍的方丈趕出了寺廟。

雖然毛澤東在參觀寺廟的途中頗有閑情,並且充滿欣賞美的精神,但當時的局勢絕非簡單輕松,因爲大雪封路而借住山中也多少是無奈的事情。

我們可以試想當時毛澤東的心境:誠然,會有在大雪封鎖的客觀形勢下“隨遇而安”式的借住,並順勢參觀五台山的部分景點,但又怎麽會完全做到置身之外,抛下自己對局勢的憂慮與關心呢?

這也正是毛澤東的人格魅力、開闊氣度所在,在複雜的局勢、突發的狀況下,作爲領導者的他深知自己肩上擔著全體人民與解放軍,他的存在是毫不誇張的“軍隊主心骨”,此時的他當然不臨陣自亂。

事實也正是如此,毛澤東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革命中的樂觀主義精神,不讓自己的思慮影響軍隊的士氣。這才做到了既不過分沉迷景色讓軍心松散,也不讓緊張的情緒在隊伍裏傳開。

于是毛澤東才能在這小住的時間中既保證軍隊能得到休整,又在參觀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幽默風趣,胸懷天下,才讓種種逸聞趣事流傳至今。而毛澤東的這種心態與氣度體現的最明顯的事情,莫過于婉拒“上上簽”一事。

在參觀寺廟中途,領頭的一位老僧拿來一只簽筒請毛澤東抽取,而毛澤東的做法兼顧了尊重與堅定:面對這只簽筒,他並沒有拒絕老僧的好意,但在老僧對他手中簽作出“上上簽”的解讀後,他卻笑著搖了搖頭,只說到“謝謝你的‘好意’”。

對曆史典故信手拈來的毛澤東未嘗沒有聽說過北宋名將狄青“百錢定軍心”的故事:在狄青某次奉命征討南方叛軍途中,在出征前拿出一百枚銅錢,聲稱如果扔出後全都是錢面朝上,則此次定然大捷——結果居然真的做到了,狄青下令將這一百枚銅錢釘牢等仗打完後來取;

待軍隊大勝歸來後,衆人才發現這百枚銅錢兩面圖案相同,但狄青激勵士氣的用心也得到大家認可。在這種敏感的形勢下,毛澤東卻堅持婉拒僧人想以此爲軍隊“祝福”的好意——並沒有將一紙簽文與軍隊的未來、戰爭的局勢綁定起來。

換句話說,如果抽到“上上簽”讓大家相信未來會好,那若是以後遇到類似的“下下簽”消極心理暗示,難道軍隊就要垂頭喪氣不必再上戰場了嗎?

這自然是無稽之談。況且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新舊交替之時,軍隊中的很多人還或多或少有些傳統思想的影響,作爲領袖的毛澤東如果因爲一時的“好彩頭”,就放任唯心思想傳開,這是一種短視且因小失大的做法,對人民解放軍的未來是沒有益處的。

對“上上簽”搖頭是對解放軍實力的不自信嗎?恰恰相反,這是包括毛澤東在內的所有革命者對解放軍實力的自信:這支人民的、科學的隊伍,會在有序的戰略布置中,解放全國人民,讓革命偉大理想實現!

無須所謂“上天保佑”,中國共産黨和其所秉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才是真正能讓中國“舊貌換新顔”的存在。

信仰著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戰士,始終心懷人民

毛澤東的堅定科學唯物主義信仰也在另一件事上得到體現。

在當地人介紹著毛澤東參觀“五龍王殿”時,雖然“五龍王殿”具有曆史價值,裝飾也有些值得細看的趣味,可說到底仍是封建時代的産物之一,所以他並沒有停留很久,而是表示自己更想去村子裏,看看每天生活在這裏的百姓。

很快,毛澤東一行人來到不遠處的一個小村子裏。

在這裏,這位農民的兒子有了一種回家般的自在,他與村裏的老人交談這個村子裏農民的生活情況,細細掌握了一番具體又真實的數據,並在臨走時將自己的煙袋贈與這位老人——這位老人家後來才知道,那天與自己談話的人正是毛澤東,還感歎道難怪自己當時覺得眼前人有些眼熟。

最後,毛澤東一行人登上山海樓,觀賞到了日出的壯麗景色:朝陽初升,遠處的群山沐浴在一片金光中,帶給人的震撼是文字遠難以形容的;看著這樣的景色,自身的心胸也有被滌蕩得更加清明之感。

面對此情此景,毛澤東也不免受到觸動,他與在場的幾位其他領導人談起未來的革命之路,話語中滿是對人民軍隊的信心。毛澤東的信心是有道理的,人民解放軍在1948到1949的解放戰爭中勢如破竹,中國共産黨也很快實現了建立新中國的偉大目標。

站在我們現在回望毛澤東一行人在五台山的這段小插曲,在管中窺豹,感受主席臨危不亂、意志堅定的高尚人格魅力的同時,我們站在當下也要將這種精神學習、貫徹到底——對中國共産黨有信心,對馬克思科學唯物主義有信仰,對家國天下有抱負,方能不負前輩的遠大理想!

參考文獻:

《毛澤東曾在五台山“求簽”》,邸延生,政府法治2011

《毛澤東與五台山僧人》,牛崇輝,《鄉音》2000

《我軍的“空城計”》,曲輝,黨的生活(河南)2014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