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可避的孤獨感,像一種新型“老年病”,侵蝕著大多數老年人

人情在藝境 2024-05-26 03:26:17

刷到一個新聞,雲南農村的一位八旬老人對著監控呼喊孫女:

“小林兒啊,你來看看爺爺嘛,爺爺過不了了。

爺爺明天就走了。”

老人喊完這句話之後,就真的走了。

當天,他自缢家中。

據了解,老人四兒兩女,女兒都遠嫁,兒子們也都在城裏定居,只有二兒子一家還在農村,和老人的住處相隔幾十米。

老人沒有大疾病,生活能夠自理,飲食起居也有二兒子一家負責。

身體健康,吃喝不愁,老人究竟爲什麽要尋死呢?

據其家人說,老人曾多次嘗試自殺,都被家人發現救下。

但這一次,家人看到監控的時候,老人就已經去世。

家人們清楚地知道老人自殺的原因:害怕孤獨。

老人之前一直和老伴兒一起生活,平日裏非常健談,總是有說有笑。

隨著老伴兒去世,兒女和孫輩平時也都忙,只有老人自己,他就開始郁郁寡歡,最終走向了絕路。

老人的結局令人心酸惋惜,但他不是個例,甚至不是少數。

絕大多數老年人,都處于同樣的困境。

無處可避的孤獨感,像是一種新型“老年病”,侵蝕著大多數老年人。

之前有一則新聞。

87歲的陳大爺和兒子吵起來了,起因是兒子說他買保健品被騙了,陳大爺不承認。

說得多了,陳大爺不僅不聽,還會和兒子起沖突。

無奈,陳先生只能選擇報警。

在警方的介入下,陳大爺把事情的經過說了。

陳大爺在某老年協會認識了工作人員小劉。

小劉本著對老年人的關愛“政策”,時常聯系陳大爺,陪大爺聊天。

了解到陳大爺的身體狀況之後,小劉“對症下藥”,推薦了一系列降壓、降糖的保健品。

“我最早就試著買了點‘降糖膠囊’,吃了之後,感覺確實有效。

加上他的售後特別好,每天都打電話過來,問我身體情況好不好。”

陳大爺被小劉的熱情打動,投入的越來越多,保健品的價格從50元逐步飙升到最後的數萬元。

經警方調查取證,確認陳大爺就是被騙了。

面對這一結果,陳大爺居然說:

“警察同志,能不能不要處理他們。

他比我兒子還關心我,我都把他當‘幹兒子’。”

即便他現在知道,這個“幹兒子”對他的關心都是假的、只是在騙他的錢,他也仍舊心甘情願。

陳大爺的反應讓大家哭笑不得之余,也倍感心酸。

更值得大家深思的是,如陳大爺一樣的人並不在少數。

反詐防騙的宣傳不斷,但仍舊有無數老人心甘情願上當。

真的是老人看不穿嗎?

其實不是。

根本原因,還是孤獨感作祟!

據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失能老人達3300萬人,農村留守老人達4000萬人。

這還只是農村方面的數據,不包含城市獨居老人。

年齡增長,伴侶去世,兒女忙于工作。

孤獨感侵蝕著獨居的老人。

無微不至地“關心”著老人的詐騙犯,反而成了老人唯一的慰藉。

而除卻無人陪伴以外,孤獨感還來源于衰老帶來的“羞愧感”。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小紀錄片,講述的是幾位老人與衰老做抗爭的經曆。

七十多歲的蓉姐是一個相當愛幹淨的人。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病痛不斷出現,身體也大不如前,做家務對她而言,變成了一種困難。

老伴兒去世,女兒在外地工作。

身體好的時候,她一天擦一塊玻璃、一層抽屜,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個月也拖不了一次地。

什麽時候女兒有空來看她了,什麽時候才能幹淨一下。

這讓她內心有著說不出的酸澀。

這種感受,在她生病做手術之後,達到了頂峰。

幾年前,蓉姐因爲宮頸癌住院手術,術後恢複期無人照料,女兒就放下繁忙的工作,從外地趕回家,專心照顧她。

看著女兒忙前忙後,又是做飯又是收拾屋,再一想到因爲自己而耽擱的工作,蓉姐心裏特別不是滋味兒。

雖然只有短短12天,但對于蓉姐來說,無比漫長。

在她看來,老去的自己,成爲了一種拖累。

不僅拖累女兒,還拖累社會。

以前蓉姐特別喜歡出去玩,四處旅遊,到處走走。

現在的蓉姐,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不光是因爲體力跟不上,還因爲與社會的脫節。

之前有一次去親戚家,晚上突遭大雨,蓉姐想打車回家,等了將近1個小時,也沒有出租車爲她停下。

後來她才知道,現在大家打車都用手機,不再是招手即停。

這一刻她才意識到,她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甚至成爲了拖時代“後腿”的那群人。

這讓蓉姐在生活裏變得束手束腳:

不敢隨便出門,怕在外面遇到事情無法解決,還要求助他人;

不敢勉強自己幹活兒,怕累壞了身體給女兒添麻煩……

以前她明明是幫助別人的人,怎麽現在,反倒成了需要特殊照顧的人了?

蓉姐的心裏難以接受這樣的落差。

與蓉姐感受相同的,還有武漢的李大爺。

李大爺因爲不會使用智能機,平時只用老人機,接打電話還可以,遇到其他麻煩時,就需要幫助了。

居家那段時間,李大爺無法獲知群內的社區通知;家中物資短缺了,也沒辦法購買。

無奈之下,李大爺只好求助鄰居——他用一根竹竿敲打樓下鄰居的窗戶,請求鄰居幫他訂購。

由于手機收不到社區的通知,李大爺有過不少“失誤”。

他向大家道歉說:

“違反紀律,深感抱歉。”

李大爺的內心也不好過。

明明2003年的時候,他還是沖在一線的榮譽軍人,怎麽現在就變成一個不停給別人添麻煩、需要靠別人幫助才能生活的“廢物”了呢?

無論是蓉姐還是李大爺,他們曾經都是時代的建設者,現在卻像是被時代“遺棄”一樣。

他們深知,這一切都是因爲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了。

拖累子女、拖累時代,衰老讓他們成爲“無用之人”。

這種感覺更加重了他們的孤獨。

其實,相較于陪伴的缺失,老人的孤獨更多還是來源于不被需要的失落感。

之前有人在醫院拍到一個視頻。

視頻中是一位頭發全白的老人,獨自一人到醫院看病,因爲不會用手機挂號,無法就診。

她坐在醫院的長椅上,猶豫了半天,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

電話接通不過半分鍾,她就匆匆挂斷。

原來是兒子那邊在開會,她怕打擾到兒子,主動挂斷了電話。

電話挂斷之後,老人崩潰大哭。

她明明已經努力不給孩子添麻煩,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不是真的毫無辦法,她也不願打擾孩子。

我們可以爲了甲方一個電話,放棄和家人的聚餐,跑回公司加班,卻不會爲了父母的事情放下手頭工作,關心一下他們。

很多人認爲,定期回家看看父母,不管說不說話、能待多久,都算盡到孝心了。

實際上,這樣反而讓父母越發難過。

過年期間,很多人帶著孩子回老家,原本應該一家人熱熱鬧鬧聊天,年輕人卻一個個拿起了手機,留下老人局促地獨自坐著。

這樣的“陪伴”于他們而言,其實是一種負擔。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當你越長大、父母越年邁,他們對你的態度就越是小心翼翼。

他們會看你的臉色說話做事,一旦你流露出不耐煩,他們就像做錯事的孩子,手足無措。

因爲他們也在擔心,是否有讓你不開心,又是否給你添了新的麻煩。

父母之愛,是希望你開心快樂,不希望自己成爲你的負累,更不是把他們當作任務一樣,定期敷衍著“完成”。

古語有言: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對父母多些關注,多些關心,做到真正的“陪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別等到父母離去才後悔莫及,更別讓父母淹沒在孤獨中。

0 阅读:0

人情在藝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