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大橋4月10日起封閉施工

南陽日報梅溪視頻 2024-04-07 10:51:02

4月10日起,臥龍大橋將封閉施工,工期至12月底。完工後,老橋將作爲機動車專用道,由原來雙向兩車道變爲雙向四車道,老橋兩側增設輔道橋,供非機動車及行人通行。這是4月3日,記者自南陽市白河三壩拆除重建及臥龍大橋擴孔工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本次工程,三項施工內容

本次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含第三級橡膠壩拆除重建、臥龍大橋擴孔、河道整治三大項,設計總工期15個月,工程概算總投資4.67億元。

三壩拆除重建工程已于2023年11月開工,將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主體工程。三壩重建長度660米,擋水位117.5米,壩底板高程113米,壩高4.5米。右岸設通航船閘,左岸設組合式魚道。

臥龍大橋擴孔工程將于4月10日開始施工,至12月底結束。臥龍大橋擴孔後橋梁全長716米,其中左岸延長132米,右岸延長77米。兩側增加輔道橋。

河道整治工程已于2023年12月進場施工,將于今年12月底完成。施工過程中,對仲景大橋至三壩上遊段按照設計比降1/1300清淤整治至設計河底高程,清淤長度2.2公裏,深度0米~1.5米。同時對河段內跨河通信、供水等設施實施改建。

重建三壩,打通航道斷點

白河五座橡膠壩目前只有三壩未建船閘,主航線存在斷點。本次重建三壩,在白河右岸增建船閘,屆時五級橡膠壩將全部具備通航條件。工程完工後,四壩至南水北調中線白河倒虹吸之間24公裏河段將具備連續通航條件,助推實現白河“一軸兩環”通航目標。

三壩重建後,過水壩段將由原來的494米增加到660米,有助于解決河道行洪問題,提升白河城區段防洪標准;三壩左岸增設魚道,對河床進行清淤整治,消除水體汙染,將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白河生態環境。

白河三壩拆除重建工程自開工以來,各參建單位克服河道截流、冬季低溫、春節假期等影響,全線滿負荷施工,牢牢卡緊施工計劃節點。截至目前,已完成原有工程拆除、右岸壩段土砂方開挖、壩基防滲牆、右岸控制室基坑支護等工程,壩基底板工程已開始澆築,計劃6月30日前完成主體工程。

大橋擴孔,增大通行能力

臥龍大橋于1985年10月正式建成通車,作爲改革開放以來市城區最早修建的跨白河大橋,它承接著白河左右岸居民的交通出行,是南陽最繁忙的橋。據相關部門測算,目前臥龍大橋每天大約13萬輛次車流量,高峰時段每小時機動車近3000輛,非機動車達到萬輛,交通壓力巨大。另外,臥龍大橋兩端,河北的文化路、河南的伏牛路均爲四車道,臥龍大橋目前僅有兩車道,大量機動車、非機動車在上橋處並道擁堵,形成交通瓶頸,通行能力低。

本次對臥龍大橋擴孔施工,將在老橋兩側增加輔道橋,有效解決目前臥龍大橋的交通擁堵問題。臥龍大橋擴孔改造後,老橋作爲機動車專用道,車道由原來雙向兩車道改造爲雙向四車道,老橋兩側增設輔道橋供非機動車及行人通行,實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人交通分離,大橋的通行能力將提高到現在的兩倍以上。這將極大改善白河兩岸周邊居民、單位的通行條件,同時還讓白河南産業園區與老城區的聯系更加緊密,有效促進各片區融合發展。

封閉施工,交警部門保出行

根據臥龍大橋擴孔工程項目建設要求,施工期間,需要對臥龍大橋南北方向實施雙向封閉施工。因橋面實施全封閉且工期較長,勢必將對白河兩岸周邊群衆出行造成較大影響。我市交警部門根據施工要求提前制訂了保暢繞行方案,將從優化交通組織、加強勤務疏導、全方位宣傳引導等方面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群衆出行和市委、市政府重點工程建設“兩不誤”。

在施工期間,周邊沿線需過河群衆可通過雪楓大橋、淯陽橋、仲景大橋繞行;外圍和過境車輛可通過工業路、雪楓路、仲景大道、中州大道、長江路、車站路等中遠距離道路繞行,在時間上盡量避開早晚出行高峰。同時,交警部門將在文化路濱河大道口、伏牛路白河大道口設置交通引導牌,提示群衆提前選擇合適路線。根據封閉情況及時調整路口通行車道,並對該區域周邊路口紅綠燈配時進行調整優化,設置信號區域聯動,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在施工期間,交警部門將安排臥龍大橋兩端及周邊轄區的交警勤務大隊,在重點部位設立11個管控疏導點,准備應急機動分隊,常態化開展臥龍大橋周邊區域交通疏導、路段違停清理、機動巡邏防控等工作,及時發現處置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

因施工封閉道路帶來的出行不便,請廣大市民給予理解和支持,交警部門將不斷收集廣大群衆出行意見建議,適時調整優化交通管控保暢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周邊道路通行能力,最大限度滿足沿線單位、學校、企業和群衆辦事出行交通需求。同時,希望過往車輛和行人按道路交通指引標識通行,服從交警和現場管理人員的指揮,及時了解實時路況,合理安排出行。(全媒體記者 周夢)

編輯:楊芳 初審:趙林蔚 終審:黃星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