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華容:小團子何以連通大世界?

嶽陽廣電 2024-05-22 14:30:22

“月是故鄉明,米到華容香。”圓白如月、米香四溢的華容團子是一道流傳于湘鄂邊地區的傳統美食,“家家會做”“打小就吃”更是這一枚小團子背後濃郁的鄉愁情懷。這一抹鄉愁隨著華容人到五湖四海打拼,小團子“凍得硬邦邦、蒸熟軟綿綿”的身影開始走出家門、走向世界。

小團子要連通大世界,不僅是市場潮流的順勢而爲,更需産業布局的前瞻推動。近年來,華容縣團子行業産業化步伐不斷加快,現有團子加工企業100余家,打造出“柳小館”“向姑娘”等17個團子行業品牌,年産團子4000萬個左右,生産總值近億元,純利潤突破3000萬元,帶動就業人員上千人,人均年收入增加約2000元……有了初具規模的産業打底,華容團子如何針對日新月異的縣域外市場完善經營模式,打開更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是擺在這個傳統但又稚嫩的地方特色行業面前的一道難關。

“對于口感品質方面,我們很有信心,但是涉及市場這一塊,我們一直沒有很穩定的銷售方式。”華容湘團食品公司負責人白小炎對前來企業調研的人大代表們吐露心聲,“只做熟人生意,小團子很難出圈,這些問題都需要各位代表的指導和幫助。”

人大代表如何與“小團子”結緣?2023年,華容縣章華鎮依托水鄉街社區步步高小區紅色物業,新設立企業界人大代表聯絡站,圍繞“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聯企訪企活動,發揮好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作用。華容縣人大代表、縣青年企業家商會會長王燕飛入駐工作站後,了解到華容團子行業普遍面臨“線上直播平台准入難題”,他與駐站的17名各級人大代表,協調企業家、章華鎮人大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實地調查研究並召開座談會,大家一起走上門、坐下來,集思廣益、集中攻堅。

經過“企業問診、代表把脈”,找到了華容團子很難走出去的重要原因,生産企業持有的小作坊證無法達到直播平台的資質要求,所以線上推廣銷售渠道不暢。隨後“人大開方、部門用藥”,人大代表整理提交從供給側推動華容團子産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引起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批示;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指導,出面對接協調,加快小作坊證轉食品安全許可證的辦理進度;企業家們促成制定了首個華容團子行業標准,並組成代表團赴上海等地與直播平台公司溝通協商……各方協同聯動之下,解決方案從頂層設計到執行落地,從“宣傳推廣”治標到“升級許可標准”治本,小團子連通大世界邁出了紮實一步。

轉眼不到一年,“華容團子制作技藝”已入選嶽陽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白小炎正策劃著如何通過抖音直播講好“關羽行軍”“嶽飛練兵”與華容團子的故事。華容團子各家品牌也順利依托各類互聯網平台,初步建立起電商銷售網絡,將産品遠銷廣東、北京、上海等地,線上銷售份額已超過50%……華容縣人大代表謝娅感慨道:“我縣農特産品種類多、討人喜,雖然‘入口’易,但是‘出口’難,爲華容團子、勝峰茶葉等産品提高關注度、知名度是代表們工作的突破口,我們還將繼續擴大成效、保駕護航,期待推動更多的‘小團子’行穩致遠、走向世界。” (周長江 方志豪)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