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甯市“e交付”小程序解決船舶汙染大難題

濟甯影響力 2024-05-13 13:56:20

近年來,濟甯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堅持綠色港航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省委省政府關于南四湖流域水汙染治理的系列要求,主動籌謀、創新實踐,在全省率先建成船舶汙染物聯單監管“濟甯e交付”信息平台,打造了船舶汙染物全流程電子鏈條式閉環監管模式,爲守護大運河清水綠岸、築牢南四湖生態屏障,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提供了堅實保障。

打破信息壁壘,搭建“船-港-城”全鏈條監管平台。船舶汙染物聯單監管“濟甯e交付”信息平台的建設啓用,搭建了一圖概覽、聯單管理等8大版塊,具備電子報港、動態監管等20余項功能,將轄區船舶、港口、船閘及轉運、處置單位信息全部納入平台數據庫。基于手機微信普及率高、小程序應用簡便性好的優勢,平台系統將微信小程序和PC端管理後台作爲工作載體。船員通過掃描“濟甯e交付”微信小程序,注冊生成船舶交付二維碼,在智能接收設備終端掃碼,即可實現船舶垃圾的自助交付,並同步生成電子接收證明。實現了由人工稱重、手工開單到智能交付、“電子聯單”閉環流轉的管理升級,構建了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的全流程電子鏈條式智能監管。不僅讓船舶汙染物接轉處各個環節信息“實時可見、隨時可查”成爲現實,更促進了船員、港口、轉運處置企業和監管單位的信息共享,提高了船舶汙染物聯合監管能力,爲建立船舶汙染物“船-港-城”全鏈條監管機制提供了平台保障。

應用數字載體,實現智能送交方便快捷。在全市港口同步配套建設了船舶汙染物智能接收設施,其中配備船舶垃圾智能接收櫃44台、含油汙水貯存櫃44個、流動接收車88輛。船員送交生活垃圾,在垃圾智能接收櫃可一鍵實現“掃碼投放、自動稱重、數據上傳、分類收納”全自動接收。配套研發了新能源多功能汙水接收車,具有零排放、全封閉等六大亮點,一次即可完成生活汙水、含油汙水同步接收、數據上傳。接收模式由過去的“固定式、船找設施、費時費力”升級到現在的“流動式、上門服務、方便靈活”,每艘船舶接收時間由1小時縮短爲10分鍾,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根據船員實際需求,開發了“一鍵預約”功能,船舶到港隨到隨交,真正做到了“數據多跑路、船員少跑腿、送交零等待”。

創新工作機制,促進船舶汙染物應交盡交。研究出台了《船舶汙染物接轉處技術導則》,明確了港口、船舶、船閘的船舶汙染物接轉處設施建設運行標准、具體工作要求。創新“153”(每航次或者每五天至少送交一次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每三個月至少送交一次船舶含油汙水)管理舉措,制定了“先交付後作業”“先檢查後過閘”“兩稱重一計量”工作機制,實行“十查十看”工作法、“線上預審+線下抽查”制度,推行交付積分獎勵模式,大大提高了船員交付汙染物的積極主動性,實現了船舶汙染物來源可溯、去向可循、全程可控和真接收、真轉運、真處置的“三可三真”目標。

打造貼心服務,叫響“濟舟港灣”綠色品牌。爲提高港口船舶汙染物接收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廣大船員,圍繞“接收+服務”,立足船員實際需求,指導16家大型港口建設了環保服務驿站,集“接收、宣傳、服務、應急、調度”等功能于一體,提供淡水補給、日用品采購等30余項服務,加強環保法律法規宣傳引導,著力將驿站打造成方便船員的“服務站”、關愛船員的“暖心站”和船員學習的“加油站”,叫響了“濟舟港灣·運河上船員的家”京杭運河綠色服務品牌。去年,濟甯市11家港口榮獲省“海員之家”榮譽稱號。

截至目前,“濟甯e交付”平台注冊用戶數1.4萬個,送交船舶22.98萬艘次,累計免費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92噸、含油汙水334噸、生活汙水4403噸。平台創新做法成功入選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優秀案例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第一批試點任務。

來源:濟甯交通

0 阅读:0

濟甯影響力

簡介:關注社會熱點,追蹤新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