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有多恐怖?公元219年曹操說了公道話

科普博物館 2024-05-24 17:22:00

在《三國演義》中,謀士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職業,對于任何一方勢力而言,得一個好的謀士都是得天下的開始,正因此,東漢末年也湧現出了諸多驚爲天人的謀士。

在劉備帳下,有全能的諸葛孔明,有狂傲不羁的龐統,在曹操帳下,有毒辣的賈诩,有絕妙的郭嘉,在孫吳手下,有雄才大略的魯肅,有多謀的周瑜。

這些人物,都是被後世津津樂道的傳奇謀士,可以說,但凡得其中一人者,都能成就一番大事。

但其實,我們還忽略了一個人的存在,他效力于蜀漢,曾是劉備最愛的一個謀士,其地位一度在孔明之上,陳壽稱他可比曹操帳下的郭嘉、程昱,曹操本人更是表示,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此人邪?

倘若他沒有早逝,天下最後歸誰仍是個未知數。

蜀中傳奇謀士

這個受盡天下贊譽,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人,就是法正。

在曆史上,法正的名望似乎並不太突出,因爲在劉備進漢中王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所以留下的事迹遠不如諸葛亮和司馬懿等人的多。

不過也正是因爲法正英年早逝,生前又頗得劉備和諸葛亮的認可,所以這個人物總能給後世帶來無限遐想。

很多人都說“若法正不死,便無三國”,那麽,曆史上的法正到底有多牛?

法正生于名士之家,其祖父法真高風峻節,頗有威名。漢獻帝初年,天下爆發饑荒,爲謀求生計,法正便和同郡好友孟達一同南下入蜀,依附于劉璋帳下。

但劉璋不是個會識人的主,法正給他賣命了好幾年,才當上了一個縣令,在外任職,後又被劉璋調回成都,擔任軍議校尉。

那個時候,法正是即不得劉璋的賞識和信任,又常常遭受客居蜀地的同鄉們的非議,認爲是他品行不端,才久不得志,這讓法正頗爲煩悶。

張松和法正關系友好,他也認爲劉璋是個平庸之主,跟著此人成不了氣候。

就這樣過了13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大敗,劉備得以壯大。看著劉備越做越大,劉璋就想和劉備交好,于是便問張松,該派誰去要劉備的聯系方式比較合適呢,張松就推薦了法正。

張松

一開始的時候,法正是不願去的,可誰都沒想到,這兩人剛一見面就看上了對方。

那個時候,劉備對法正說的是:“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而法正也打心裏看好劉備,認爲他是個有雄才大略的英主。回到成都後,法正就和張松謀劃起了跳槽的事。

三年後,曹操進攻漢中的張魯,劉璋擔心曹操會隨後吞並益州,于是又派出法正去請劉備入蜀,共同討伐張魯。

劉備和劉璋

這一次,法正直接表明了他的想法:“閣下命世英才,劉璋無明主之能,以張松爲內應,可奪取益州。”在他看來,益州有富庶的基礎,又有天府之國的險要,憑此二者可成就大業。

法正給劉備的第一計,正好和諸葛亮隆中對不謀而合,這讓劉備對法正更加刮目相看,當即答應了法正,率軍入蜀。

公元212年,曹操進攻東吳,孫權請求劉備援助,于是劉備便向劉璋請求增調一萬兵馬,但劉璋只給了劉備四千。

張松見劉備打算回荊州,就寫信勸劉備先奪益州,結果卻遭到他哥哥張肅揭發,最終張松被劉璋處決。

在得知張松被斬後,劉備和劉璋徹底撕破臉,隨後率軍向成都進發,益州之戰就此開啓。

公元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占領益州。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

經益州一役,劉備對法正可謂是愛不釋手,言聽計從。

劉備初入益州時,正急需和蜀中的世家貴族打好關系,帳下都想讓他娶劉璋舊部將吳壹的妹妹吳氏爲妻,但吳氏是劉璋兄長劉瑁的遺孀,劉備認爲他和劉瑁是同族,娶同族之妻有違禮制。

見劉備不願,法正就勸他說,當年晉文公在逃難時娶了親侄子之妻,都沒人說他啥,何況你和劉瑁又沒有血緣關系。被法正這麽一說,劉備就同意了。

此外,劉備本不想任用降將許靖,結果法正又勸谏劉備,說許靖雖徒有虛名但沒有實際的才華,不過如果你能任用這種沒有才能的人,那麽當地的士族自然也會歸附于你,如果你不重視許靖,天下人反倒會覺得你不禮待賢才,結果劉備也同意了。

等到益州安定下來之後,劉備就讓法正掌管大權,任蜀郡太守,兼揚武將軍,對外治理益州首府蜀郡的事務,對內爲劉備的主要謀臣,同時還和諸葛亮、劉巴、伊籍等五人共同制定《蜀科》。

法正性格是非分明,睚眦必報,在掌權後,他對過去那些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感恩戴德,對那些得罪了他的人,施加報複,甚至“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因爲法正太過放縱蠻橫,有人也曾向諸葛亮控告他,希望丞相勸說劉備約束一下法正。

然而諸葛亮卻表示,丞相做不到啊!

你想嘛,當年劉備在荊州時,對北懼怕曹操,對東忌憚孫權,對內還擔心孫夫人生變故。

就在進退兩難之時,法正出現了,三年時間,他就讓劉備奪下益州,得以一爭天下,法正功勳卓越,其賞賜與張飛、關羽和我同等,實在難以駕馭牽制,又怎麽說服他不隨心所欲呢?

很顯然,諸葛亮也知道劉備十分賞識法正,對他的愛甚至不比對自己的差,所以才會說出這番話,而實際上,法正也的確有放縱的資格。

法正和趙雲

公元217年,法正向劉備獻出第二計。

在他看來,曹操攻下張魯後卻並未向益州進攻,反而是留下張郃、夏侯淵駐守漢中,這說明曹魏內部出現了問題,而這兩人都守不住漢中,所以應當現在發兵奪取漢中,劉備又又又同意了。

在漢中之戰的前期,劉軍面對曹軍久攻不下,導致接連失利,死傷甚多。

公元218年7月,劉備親自率軍駐紮在陽平關,和夏侯淵、張郃相持,一直到第二年還未攻下。

公元219年,劉備南下定軍山,隨後,夏侯淵率軍來爭定軍山。在當時,夏侯淵駐守在南線的走馬谷,張郃在東線。

就是這個時候,法正來了一計“聲東擊西”。他一邊讓黃忠牽制住夏侯淵,一邊讓劉備將一萬多精銳分成十部,趁夜輪番襲擊張郃。張郃帶領親衛殊死奮戰,雖然沒有失守,但也難以招架劉備的消耗,于是就向夏侯淵求援。

夏侯淵見黃忠不和他交戰,便分出了一半兵力去援助張郃,就在夏侯淵削弱之際,法正看准時機,讓劉備奇襲走馬谷,同時令黃忠從後突襲,夏侯淵措手不及,最後被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就這樣,劉備拿到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

淵、郃潰敗後不久,曹操親征,在得知是法正獻計奪漢中的時候,曹操那叫一個氣,說我知道玄德想不出這樣的計謀,一定是有人指點他。

到後來,曹操雖然有兵力優勢,但劉備卻不打了,曹軍深陷其中,死傷日增,同年夏天,曹操留下一句“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的感歎後便退兵了,劉備得以占據漢中,稱漢中王。

可惜的是,在劉備奪下漢中的第二年,正准備奪天下的時候,法正就死了,法正的死讓劉備傷心不已,一連哭了好幾天。

一年後,劉備又因關羽之死向孫權發難,結果慘敗,退回白帝。

在此之前,群臣就向劉備谏言,讓他別意氣用事,可劉備都沒聽。

眼看著東征失敗,劉備病逝,諸葛亮便感慨道:“若孝直還在,定能制止主公東征,即便不能制止,若隨之前去,也不會大敗而歸。”

可見,在諸葛亮看來,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輸于他或關羽或者任何人。

倘若他還在,劉備或許不會死,後面的北伐也不會那麽累,倘若上天再給法孝直十年的光陰,他或許可以和劉備打下天下,或許可以使三家歸蜀。

只可惜曆史上沒有那麽多如果,一切都早已是命中注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