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氣!港珠澳大橋打臉外媒“鬼橋”論調!開通6年竟然堵車了

多一點奇聞 2024-05-18 09:10:43

不知不覺間,港珠澳大橋通車已經快6年了。

當年港珠澳大橋還在修建的時候,就有很多外媒唱衰,認爲我國修建這樣一座大橋,純屬是浪費資源,搞面子工程,最後大概率會閑置。

有一些網站甚至提出疑問,應該如何挽救中國的港珠澳大橋?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自此之後往來的車輛特別少,這一情況讓那些唱衰的西方媒體更加確定中國的港珠澳大橋是一個失敗的項目。

忍了5年多,終于在今年的3月底實現了大爆發,門可羅雀的港珠澳大橋竟然遇到了堵車!

就連香港媒體大公報都在官方網站上發文《被外媒唱衰了五年的橋 迎來了大塞車》,字裏行間就差把“大快人心”四個字直接寫滿屏幕了。

港珠澳大橋修建于2009年,從修建的那一天開始,就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在很多外媒看來,港珠澳大橋並非是我國的剛性需求大橋,施工難度很大,總項目投資高達1200個億。

爲了修建這麽一座大橋,我國的工程師還修建了一段海底隧道,修建了4座人工島。

這麽高的人工和經濟投入,如果不能帶來更多經濟收益的話,在很多人看來確實是沒必要。

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前三年的時間裏,往返的車輛少的可憐。

這種情況更讓西方媒體對我國極盡嘲諷,認爲中國修建大橋只是爲了搞面子工程,勞民傷財,不知所謂。

所以今年港珠澳大橋遇到大堵車的情況後,國人紛紛感覺大快人心,謠言也不攻自破。

港珠澳大橋剛通車的時候,之所以沒有多少車流量,並非像外媒猜測的那樣,僅僅只是面子工程,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

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國家也在一步步慢慢解決。

現在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港珠澳大橋上的車子當然也就多了起來。

可能有些網友也猜到了,之前經過這裏的車子很少,多多少少和大陸、港澳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有關。

大陸使用的是人民幣,而香港使用的是港幣。

兩者貨幣不同,在交易的時候肯定要受到一些影響。

車輛在經過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的時候,現金繳費需要使用人民幣,非現金繳費也要以人民幣來作爲計價。

這樣一來,因爲貨幣上的交易習慣不同,一部分車主可能就不太願意經過這裏。

不過現在問題大部分已經解決了,畢竟咱們國家現在的支付寶、微信等現金支付方式非常普及,內地人到香港旅遊的時候,只需要少量兌換一些港幣就可以,大部分時候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支付。

同時爲了照顧一部分人的支付習慣,港珠澳大橋人工車道,繳費時也可以直接通過銀行卡刷卡繳費。

關于通行費用,像港珠澳大橋這樣一座超大型的跨海通道,費用肯定要比一般的大橋高一些。

不同的車輛在經過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的時候,通行費用收費標准也不一樣。

小型的客車,比如私家車或者出租車,每個車次的過路費爲150塊錢。

而像過境巴士這類的大型客車,每次的通車過路費爲200元。

普通貨車的通行費用會比較低一些,每輛車的費用爲60塊錢。

這麽一對比,虎門大橋的收費標准就非常親民了,普通的家用小轎車通行的單程費用爲40元,相當于港珠澳大橋過路費的四分之一多點。

同樣都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對內地人來說,當然還是老朋友虎門大橋更適合自己了。

其實以上兩種原因都是可以克服的,並非是主要的原因導致。港珠澳大橋剛通車的時候門可羅雀,核心原因在于兩地駕駛習慣與規則不同。

內地駕駛的車輛都是左舵車,所以我們平常上路的時候都是靠右行駛。

曾經在英國的管轄範圍內,所以香港的車輛駕駛習慣也保留了英國當時的習慣。

如我們在港劇中也發現了香港的車,大部分是右舵車,人們上路的時候也是靠左行駛。

人一旦養成某種駕駛習慣以後,就很難改過來,哪怕只是走路,也會下意識的按照自己的習慣。

如果貿然讓右舵車出現在內地,他們在按照香港的駕駛習慣靠左行駛,那麽肯定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想要通過港珠澳大橋往返內地和港澳地區,並非像我們平常在內地上高速這麽簡單,需要准備的手續很多。

首先你的車子必須擁有兩地車牌,而且從司機到車上的所有乘客,需擁有港澳通行證,通過網上預約申請過橋名額,獲得通行許可,然後才可以在繳納過路費後通過港珠澳大橋了。

所以在通車以後短時間內沒有什麽車輛通行很正常,因爲大家光是准備手續就要一段時間。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遇到了三年的口罩事件,爲了避免疫情大規模傳播,人員往來都需要進行隔離,沒必要的話,大家也不願意出遠門。

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港珠澳大橋出現了堵車的情況就不意外了。

如果不是三年口罩事件的話,這個事情可能兩三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才是港珠澳大橋修建的最終目的之一。

不過,通過堵車的畫面也可以明顯看出,通過港珠澳大橋的大部分車輛都是從香港來內地旅遊的乘客。

有人認爲不過是假期的時候,這些香港居民想要享受內地的低消費,而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大灣區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香港人才願意到內地去旅遊消費。

不過一輛車才收100多塊錢,這得過多少輛車才能收回1200億的投資?

一些西方媒體仍然嘴硬,認爲中國修建港珠澳大橋靠著過路費,就算用100年也回不了本。

實際上,過路費僅僅只是港珠澳大橋的一個盈利項目,真正的經濟意義和價值在于打造了大灣區一小時的生活圈,讓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居民融入了一個經濟圈,給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活動帶來了更加便捷的條件,增加了大灣區經濟資源集中和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創造了平台。

港珠澳大橋帶來的經濟價值可不僅僅就只有過路費,只有目光短淺的人才只會盯著這一輛車,100多塊錢的過路費,我們看到的是大灣區三地經濟,旅遊等行業的蓬勃發展與未來。

參考資料:

[1] 大灣區快線《被外媒唱衰了五年的橋 迎來了大塞車》2024-04-02

0 阅读:1

多一點奇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