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生中的四位女人,最愛的真的是宋美齡嗎?

最先鋒 2024-04-02 16:02:35

蔣介石,是一個——既癡心又負心的情人、既膽大又膽怯的領袖、既嚴厲又溫柔的父親。

蔣介石的情史堪稱豐富多彩。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後有側室姚冶誠、陳潔如,但最終情定宋美齡。從他和4個妻妾之間的書信往來,外人可以窺見他感情世界的諸多隱秘。

對毛福梅,只有一封離異書

1901年,14歲的蔣介石與鄰村女子毛福梅,在老家浙江省奉化縣溪口結爲夫妻。

毛福梅在一個傳統觀念的家庭中長大,她的父母遵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因此她被教導要裹小腳,並且沒有受過讀書寫字的教育,更是比蔣介石年長五歲。

當時,蔣介石已經接受了九年的教育,這使得兩人在年齡、思想和情感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在蔣介石與毛福梅的婚禮上還鬧了一個大大的笑話。

在那個喜慶的日子裏,新娘的花轎緩緩抵達門前,喜炮齊鳴,婚禮的儀式按部就班地進行。

然而,就在拜堂禮剛剛結束,新郎蔣介石卻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舉動:他突然間撒腿就跑,加入了村中頑童的行列,一起去搶奪爆竹蒂頭。

這一幕不僅讓婚禮現場陷入尴尬,更在當地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在當時的奉化溪口,流傳著一句俗語:“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

蔣介石的母親看到兒子如此不爭氣,臉色立刻變得蒼白。那天晚上,她讓人將蔣介石半拉半拽地安置在新婚床上,但他卻閉眼沉睡,整夜都沒有醒來。

根據當地的傳統習俗,新婚夫婦在結婚後的第一個正月初二,新郎必須前往嶽父家中拜年。然而,蔣介石在前往嶽父家的途中,卻與一個賣狗皮膏藥的人一同去“串花燈”,直到太陽即將落山還未到達嶽父家。

這兩件事情讓毛福梅內心感到極度不悅,雖然她不敢當面責備,但她的怨恨情緒卻與日俱增。蔣介石原本心中就有他人,因此兩人的感情始終無法和諧。

即使1910年兒子蔣經國出世,也沒能使他們的感情改善。蔣經國3歲那年,蔣介石從上海帶回了一個妾。從那時起,他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了。

直到1927年,蔣介石才正式完成了與毛福梅的離婚手續,這是因爲當時他計劃迎娶宋美齡。宋家對此提出了兩個條件:首先,蔣介石必須加入基督教;其次,根據基督教的教義,他不能同時擁有兩位妻子,因此必須與原配毛福梅離婚。

侍妾姚冶誠

蔣介石情史上的第二個女人是姚冶誠。姚冶誠是江蘇吳縣人,與蔣介石同歲。

辛亥革命成功後,蔣介石應國民黨革命元勳陳其美之召回到上海,並常隨陳出入風月場所,由此與姚冶誠相識。

姚冶誠也很乖巧,對蔣介石的母親十分孝順,婆媳三人相處得還算融洽。1919年,蔣介石把養子、年僅3歲的蔣緯國,送回奉化,交給姚冶誠撫養。

但沒過多久,姚冶誠和蔣介石的關系也出現了裂痕。蔣介石一恨姚冶誠嗜賭成性。他在日記中記述道:

“冶誠嗜賭不休,惡甚,惱甚!”

“近日冶誠嗜賭而不侍我疾,且出言悖謬,行動乖違,心甚忿恨之。”

“冶誠咒外人,終非大家閨範,心滋不悅。”

年幼的蔣緯國是維持蔣介石與姚冶誠關系的重要紐帶。在1921年11月至1922年6月這半年多的時間裏,蔣介石寫給姚冶誠的7封信中,有4封信都不忘提及他對“緯兒”(蔣緯國)的牽挂。

蔣介石與姚怡誠分手後,蔣介石在蘇州爲姚怡誠建造了一座宅邸,即南園的舊址。姚怡誠在南園居住期間,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在1949年,她隨蔣介石逃往台灣,並在那裏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直至生命的終結。蔣緯國原本希望爲母親姚冶誠舉行一個隆重的葬禮,但由于蔣介石考慮到宋美齡的感受,他拒絕了蔣緯國的這一要求。

根據蔣緯國在自傳中的記載,他最終只能悄悄地將姚冶誠安葬在台中市宜甯中學的墓地,並在墓碑上題了“辛勞八十年,養育半世紀”的銘文。

一見鍾情陳潔如

在1921年,蔣介石遇到了陳潔如。關于陳潔如,曆史上有許多傳聞。據說她是最受蔣介石寵愛的女人,她與蔣介石之間的故事充滿了是非恩怨,就像一個謎團,讓人難以捉摸。

當時陳潔如年僅15歲,她身材高挑勻稱,豐滿而優雅,雖然不能說她的面容特別美麗,但她的五官端正,全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與蔣介石的第一次見面,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蔣介石爲陳潔如的女性魅力所傾倒,挖空心思找機會跟她搭話,並經常去陳家走動,表示要娶陳潔如。陳潔如父親病故,蔣介石幫助料理喪事,表現得十分殷勤,終于博得陳潔如母親的好感。

當時蔣介石34歲,而陳潔如只有15歲,大兒子蔣經國只比陳潔如小4歲。

兩人于1921年12月5日舉行了婚禮。新婚之夜,蔣介石激動地告訴陳潔如,他平生有三個願望,其中之一就是與她結婚。

在1923年初,蔣介石擔任了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的職務。同年8月,蔣介石訪問蘇聯,而陳潔如並不願意隨行,這讓蔣介石深受相思之苦。

在這期間,他常常通過書信來表達對陳潔如的思念。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在那幾年的日記中,他經常表露出對陳潔如的深切思念,哪怕只是短暫的分離,也足以讓他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然而,蔣介石和陳潔如的甜蜜時光並未持久。蔣介石不僅懂得戀愛,他更是一位充滿野心的政治家。相比之下,陳潔如缺乏高貴的出身和顯赫的家世,這對于蔣介石未來的政治生涯並無助益。

爲了迎娶宋美齡,蔣介石安排了21歲的陳潔如遠赴美國。在異國他鄉,知書達理的陳潔如刻苦學習英語,並最終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

學成回國後,她選擇在上海隱居,後來又遷往香港定居。1971年,陳潔如因中風去世,享年65歲。她的骨灰被送往美國安葬,正如她生前一樣,在寂寞中來,亦在寂寞中去。

宋美齡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夫妻關系出于真感情,而非如外界猜測的政治婚姻,在與宋美齡結婚後,蔣的用情就十分專一,而宋美齡也多次表現出同生共死夫妻感情。

1922年他生病的時候,因爲姚冶誠沒有照顧他,他就在日記中大罵她不賢良。而宋美齡在蔣介石生病中的表現,則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她完全放下大小姐的驕矜與柔弱,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

1930年7月19日的記載顯示,蔣介石與宋子文之間存在矛盾。宋子文擔任財政部長期間,在中原大戰中拒絕爲蔣介石籌措軍費。當時,蔣介石在前線對糧草的需求極爲迫切。如果沒有及時且足夠的資金支持,蔣介石在軍閥戰爭中可能會失利,不僅會失去已有的權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宋美齡得知此事後,懇求其兄長宋子文設法爲蔣介石籌款。然而,宋子文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非常堅定,他堅決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不願見到戰爭拖垮經濟。因此,他固執地拒絕了宋美齡的請求。

在求助無果的情況下,宋美齡決定變賣自己的房子和首飾,並拿出全部積蓄,甚至發誓如果蔣介石在前線殉難,她也將一同赴死。宋美齡的這一舉動震撼了家人,宋子文也因此改變了態度,決定向蔣介石的軍隊發放款項。宋美齡的堅持不僅挽救了軍閥混戰中的蔣介石及其軍隊,也深深感動了蔣介石。

蔣介石日記中有關于宋美齡的大篇幅記載。從婚後不久的日記中可以看出,蔣介石對宋美齡的才情、膽略與智慧非常欣賞、敬重。某些文字中甚至透露出,他對宋美齡超乎一般地依戀。

“自我有智識以來,凡欲出門之時,必戀戀不肯舍棄我母,到16歲時,必待我母嚴責痛擊而後出門,及至二十余歲猶如此也。此天性使然,不能遽改。近三年來凡欲出門時,此心沉悶慘淡,必不願與妻樂別者,豈少年戀母之性猶未脫耶,余誠不知所以然也。”

1936年12月發生的西安事變,是蔣介石一生中刻骨銘心的經曆。在這次危機中,宋美齡親自前往西安救助他。當蔣介石見到宋美齡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地號啕大哭。

在他的日記中,蔣介石對此毫不掩飾,表達了他對宋美齡在危急關頭展現出的勇氣和犧牲精神的深深感激,這份感激伴隨了他的一生。

我的毛病就是好色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

“香港乃花花世界,余能否經受考驗,就看今天!”

結果,當天晚上他還是上了妓院,並在日記上寫說:“我的毛病就是好色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