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請阿姨照顧父母,3天父母就讓她回家了,知道事實後我崩潰痛哭

葉子耶耶 2024-04-23 02:04:31

1

我今年56歲,老公在市裏開了一家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我每天協助他打理生意,還要抽時間接送上幼兒園的孫女。從早到晚忙得團團轉。有時飯都沒時間吃。

我的父母都八十歲了,住在縣城。生活雖能自理,但身體明顯大不如從前,腿腳慢了。尤其是父親,有不少慢性病,前段時間還住了半個月醫院,需要有人時刻陪伴照顧。

我因工作忙碌,無法親自照顧父母,便決定每月花費4000元,請一位阿姨來家中照料兩位老人。

阿姨看上去和藹可親,履曆也十分光鮮,自稱有著多年的護理經驗。我滿懷希望地將阿姨帶進家裏,期待父母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我也著實松了一口氣,以爲自己終于可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責任了。

然而,僅僅三天時間,父母就打電話,告訴我他們不需要阿姨的服務了,讓阿姨回家。

我十分詫異,不明白爲什麽父母這麽快就不滿意阿姨了。我匆忙趕到老家,詢問緣由。

2

父母說,家裏來個陌生人,他們不習慣。平時他們吃得清淡,可阿姨做的飯菜油膩且口味重。每頓飯他們都吃得很勉強。

作息時間上阿姨也與他們不一樣,父母習慣早睡早起,而阿姨晚上看電視到很晚,早上起得較晚。這使得父母的作息被打亂,白天感到困倦疲憊。

我聽了樂了,就爲這些呀。“你們可以跟阿姨溝通呀。飯菜的鹹淡上,你們告訴她口味,她今後照做就是了。作息時間上也盡量改改,這不是什麽大事。”

父母不說話,一個勁地搖頭。

我又開導他們:“阿姨做事幹淨利落,非常注重衛生,家裏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條;而且阿姨還懂得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你們有個頭疼腦熱的,她也能處理得很好。有她在你們身邊,我比較放心。”

父母面面相觑,父親忍不住了:“有她在,你是比較放心了,就更不用經常回家了?我們成天對著一個外人,有什麽話說?只能是我們老兩口對望著發呆。”

母親見父親開口了,也跟著說:“我現在的身體,能做飯,一日三餐不是問題,我們不用人伺候。你每月花4000塊錢請阿姨,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呀!我們知道,你每天工作很辛苦,要養家糊口。我們能省一點是一點,不能讓你太破費。”

“人老了,幫不了你,也不能再給你增加太多的負擔,我們還是自己想辦法應付生活吧。”母親說的頭頭是道。

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我逐漸察覺到父母的言辭間流露出的是對我的關心和擔憂。他們總是念叨著我工作辛苦,擔心請保姆的費用會給我帶來經濟壓力。

父母說,他們不想成爲我的負擔,保姆費能省就省吧,他們自己還能照顧好自己。我有事,就忙我的事,有空閑時間了,就回家看看他們,他們就知足了。

聽著父母的話,我的內心瞬間被擊中,崩潰痛哭。

3

父母是多麽體諒和愛我呀!可我平時,只顧忙碌自己的事情,對父母的關心不夠,沒有真正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以爲請保姆是爲了父母好,卻沒想到反而給他們帶來了心理負擔。

我爲自己的疏忽而自責,也爲父母的體諒和愛而感動。我意識到,雖然工作重要,但家庭和父母的健康更是不可忽視的。金錢雖然可以買來服務,但買不來親情的溫度和深度的理解。

爲了讓父母晚年幸福,我決定親力親爲地照顧父母。我和老公商量後,公司聘請了新員工。我從公司的業務中逐漸退出來,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中,每天除了接送孫女,就是照顧父母。

我用心傾聽父母的需求,細致觀察他們的習慣,逐漸找到了適合父母的照顧方式。

每天清晨,我早早起床,爲父母准備營養豐富的早餐,耐心地詢問父母的口味喜好,精心挑選食材。

白天,我陪父母聊天,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耐心傾聽父母講述過去的故事,與他們一起回憶美好的時光。

我還帶父母參加社區的老年活動,讓他們與其他老人交流,豐富社交生活。

父母身體不適時,我會在身邊悉心照料,按時爲他們服藥,輕柔地爲他們按摩舒緩身體。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父母的情緒明顯好轉,健康狀況也有所改善。雖然辛苦,但我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親情是無法用金錢來替代的。

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很多。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照顧他人,也更加珍惜和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理解。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迷失在物質的追求中,而忽視了家人最真實的需求。

無論多忙,我們都不應該忽視對家人的愛與責任,應該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用行動和心靈去構建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0 阅读:3

葉子耶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