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知青下鄉當教師,與自己的女學生情投意合,多年後喜結良緣

曆年壹沫 2024-03-09 11:37:56

1974年,一個秋老虎正當猖獗的時節,濟南腹地逃不開這股火熱的氣流。鄒志堅和幾十個知青夥伴被裹挾著,離開城市,駛向鄉野。他們乘火車駛進了小半個濟南,再坐了好幾個鍾頭的汽車,始終看不到目的地的影子。

天色漸暗時,一個丘陵小村出現在眼前。車在山腳下的水泥路上顛簸了一陣,一座座黝黑的土坯房便擠滿了窗外的視野。汽車在一個小廣場上停下,車廂裏的知青們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這就是孟家溝了,你們的插隊地點!"一個高大的身影攀上了車門,"別愣著了,跟我來!"

說話的人是孟家溝大隊的書記孟長安。他領著一群青年下了車,分配給他們住處。鄒志堅和另外四個男生被安排住在第六生産小隊的孟長虹家的一間半西屋裏。

第二天一早,孟長虹就把他們領到了地裏,教他們怎麽扡秧、砍高粱。鄒志堅因爲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症,腿有殘疾,走路有點跛腳,總是落在隊伍的最後。孟長虹見狀,就讓他扡高粱頭。

太陽落山時,一行人終于回到了村子。鄒志堅腿腳發軟,在回家的路上絆了一跤,摔了個狗啃泥。孟長安見狀,連忙扶起他。一股尴尬陡然籠罩了鄒志堅,他的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鄒志堅出身城裏,從小穿著幹淨利落。這副文生相和瘸腿,讓粗犷的孟長安有些憐惜。趁著收工回家的功夫,孟長安找到孟長虹說:"這孩子瘸了一條腿,幹不了太重的活,咱們給他找個閑活兒幹吧。"

孟長虹想了想,說:"書記說得對,要是他在地裏幹活,還不把腿兒廢了?不如咱們讓他到學校去教書吧!"

第二天一早,鄒志堅就被叫到了大隊部,接受了孟長安的委派,成爲了孟家溝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

孟家溝小學是一所只有6間教室的小學校,教師們的年齡都很大了,教學經驗卻非常豐富。鄒志堅被安排教三年級和美術課。他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爲人正直善良,教起書來十分投入,深得學生們的喜愛。

尤其是一個叫郭碧婷的女孩,總是把鄒志堅當成了她最親近的人。鄒志堅發現,郭碧婷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很用功,成績名列前茅。

有一次,鄒志堅去郭碧婷家做家訪,郭家的房子只有一間土坯房,家徒四壁,父母望著女兒既驕傲又覺得她是個累贅...

轉眼到了1976年秋天,郭碧婷該上五年級了,就要去趙家峪的聯辦中學讀書。然而,趙家峪離孟家溝大概有5裏多路,山路崎岖難行,一來一回得走上幾個小時。郭碧婷的父母決定,讓郭碧婷這個學期就不去上學了。

鄒志堅一知道這個消息,頓時覺得萬分不安。他找到郭碧婷家的土坯房,對郭父郭母說:"碧婷是個好孩子,家境貧寒讀不了多少書,你們千萬不能讓她這麽年紀就辍學啊!"

郭父郭母兩口子面面相觑,最終還是被鄒志堅說服了。他保證,每個星期天都去趙家峪接送郭碧婷,如果天黑回不來,就在那裏住一宿。除此之外,他還主動掏錢給郭碧婷買新課本和作業本。

就這樣,郭碧婷重新回到了校園。每當看到她在黑板前寫寫畫畫、翻開書本時,鄒志堅心裏就十分欣慰。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個女孩子讀完學校,長大後有一份好工作,過上好日子。

郭碧婷上五年級那年,經常是一個人穿行在趙家峪和孟家溝之間,往返于青山綠水之中。冬日的山路格外寒冷,她的雙手常常被凍得通紅。

鄒志堅深知此路的凶險,因此每當周末都會把她從趙家峪接回孟家溝,過個周末就再送她回去。如果天黑了回不來,就暫且在那裏住上一宿。

每個星期天的清晨,總能看到瘸腿的鄒志堅拄著一根拐杖,背著郭碧婷的包裹,在趙家峪和孟家溝之間來回穿梭。小姑娘則在他身後小跑著,直到氣喘籲籲。

有一次,天色陰沉沉的,好像馬上就要下雨,郭碧婷顯得有些焦慮。鄒志堅安慰她說:"碧婷啊,你是個勇敢的好姑娘。

只要你有夢想,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也一定要勇敢地去追求和實現它!你看,我現在腿腳不方便,也能堅持送你上學,將來你也一定可以爲理想而奮鬥!"

郭碧婷緩過神來,點點頭,眼神堅定了許多。

1978年,中國恢複了高考制度。鄒志堅清楚地記得,當年他考入濟南八中時是一個多麽激動和自豪的時刻,他對知識有著多麽熱烈的向往。

只可惜,出身小資産階級家庭的他被視爲"現行反革命"。更加悲哀的是,從小患病導致一條腿殘疾。最終他未能如願以償,只好臨時被分配到孟家溝插隊。

高考恢複的消息無疑讓鄒志堅情緒複雜。內心深處,他還是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憑借知識改變命運。但現實殘酷地讓他無法參加高考。于是,他將這份期望投射到了郭碧婷身上,希望她能考上師範學校,將來成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鄒志堅的母親1980年底退休後,他就有機會回城了,到環衛所工作。就在他准備離開時,縣教委卻發來通知,讓他參加教師進修學校的招生考核......

從這個小小的插曲可以看出,這個知青大個兒對教書的事業是有著執著追求的。

1981年的一個夏日,孟家溝籠罩在茂密的樹蔭之下,青山環繞,清風拂面,生機盎然。

鄒志堅站在這片熟悉的村莊,神情有些恍惚。兩年前,他參加了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招生考核,結果如願以償,被錄取爲正式公費師範生。現在,他已經轉爲公辦教師,被派遣到趙家峪聯辦中學任教。

他在趙家峪認識了一位同事,這位同事竟然就是他當年的學生郭碧婷!兩人相見,場面誠有些尴尬。郭碧婷臉上羞紅一片,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鄒志堅也有些拘謹,很久沒有見到這個曾經樸實純真的學生了。

不過很快,二人就打成一片,仿佛親人團聚。鄒志堅看到郭碧婷考上了縣師範,當上了人民教師,爲她感到無比欣慰。而郭碧婷則將她能有今天,全都歸功于當年鄒志堅對自己的悉心關懷和教導。

從此,二人開始了師生之外的另一段感情糾葛...

郭碧婷向鄒志堅發起了強烈的愛情攻勢。有一次,她故意讓校長當她的說合人,替她向鄒志堅講親事。鄒志堅當時感到很爲難,因爲郭碧婷曾經是他的學生,如今想和他談戀愛,這在道德上似乎有些不合適。

更重要的是,鄒志堅自卑地認爲自己是個瘸子,配不上郭碧婷這樣漂亮能幹的姑娘。他暗自下定決心,無論郭碧婷如何癡心妄想,自己都要拒絕她。

然而,郭碧婷並不死心。她對鄒志堅解釋說:"哪條法律規定不允許師生談戀愛了?你雖然腿有殘疾,可我不在乎,我愛你的心靈美,愛你的人品好,你在我心裏是最完美的男人!這輩子我非你不嫁!"

兩年後的一個秋日,在全體教師的祝福聲中,31歲的鄒志堅和23歲的郭碧婷領了結婚證,兩個光榮的人民教師就這樣結爲夫妻。

從此之後,鄒志堅和郭碧婷的生活一片祥和。丈夫對妻子體貼入微,妻子對丈夫敬重有加,兩人從未紅過臉,更沒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愛情和事業打動了所有親朋好友,成爲人人羨慕的典範。

1993年,鄒志堅調到區教委工作,郭碧婷則在市郊的一所中學任教。即使退休後,他們仍親密無間。郭碧婷管丈夫叫"老師",鄒志堅也如此尊稱妻子。在他們父母和孩子面前,也從未改稱呼。

有一次,鄒志堅回憶起往事,說:"碧婷老師是一朵美麗鮮花,竟插到我這坨牛糞上。若不是她的眷顧,我這輩子恐將孤苦伶仃。"

郭碧婷卻笑而不語,握住丈夫的手說:"愛情不是憐憫,更不是施舍。是您的教誨與鼓勵,讓我完成學業;是您的寬容與善良,才有了今天的幸福。能與您結爲連理,是我人生最大的驕傲和榮耀!"

從這對恩愛夫妻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傳統美德的可貴。他們用平凡的人生書寫了不平凡的篇章,譜寫了知青群體的離開與歸來。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