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興華教你欣賞書法,三個標准,透過外表看內涵

七陸書法 2024-05-16 12:48:49

當代中國書壇最大的爭議莫過于“醜書”,對于“醜書”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一衆專業書法家對“醜書”推崇備至,大加贊賞,而大多數的民衆卻對“醜書”厭惡至極,甚至認爲“醜書”會造成書法藝術的毀滅。

所謂“醜書”並不簡單是寫的很醜的書法,而是當代部分具有深厚傳統功底的書法家的前衛創新,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曾翔先生的“吼書”、王冬齡先生的“亂書”、邵岩先生的“射書”等等。

另外很多草書家和極具個人風格的書家也被列入了“醜書”大師行列,比如草書四人組的劉洪彪先生、張旭光先生、王厚祥先生、胡抗美先生,以及崔寒柏先生、王镛先生等等,這讓“醜書”的陣營日漸擴大。

民衆不斷將當代知名書家歸類到“醜書”行列,反映出民衆與專業書法家之間的審美差距日漸拉大,究其原因,還在于民衆過于保守的審美態度和專業書法家前衛創新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書法家的作品民衆看不懂,自然就會被認爲是醜書。

那麽該如何去欣賞書法作品呢?著名書法家沃興華先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書法是以漢字爲載體表現思想的藝術作品,因此欣賞書法要超越點畫和結體的表現,去感悟精神性的內容,如唐代張懷瓘所說的“善識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

那麽如何去感受書法的神采呢?沃興華先生認爲欣賞書法要“從整體感覺出發,分析各種局部表現,然後通過綜合,再回到整體感覺,得到更加豐富和深刻的認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作品的對比關系。

沃興華先生給出了三個標准:

第一、對比關系的數量決定了作品的內涵。書法作品可以呈現出多種對比關系,比如濃淡、疏密、粗細、方圓、快慢、正斜、大小等等,對比關系越多,作品的內涵越豐富,越耐人尋味,藝術水平就越高。

第二、作品的風格取決于對比關系的反差程度。對比關系的反差程度越大,作品呈現出來的情感越激蕩,反之則越平靜。對比關系的反差程度並不代表作品的水平高低,反映的是作者的性格和書寫時的情緒變化,反差程度的變化往往體現出情緒的起伏,讓作品更有節奏感。

第三、作品的成立取決于對比關系的協調。協調是最終需要考量的標准,不協調有再多的對比關系也難稱佳作,反倒是讓作品更加混亂渾濁,所有對比關系的組合最終都要達到“和而不同”,不同是前提,和是結果,對比關系的和諧是作品成立的基本前提。

通過沃興華先生的觀點,再來看那些傳統書法作品,可以看到鍾繇、二王、顔柳歐趙等一代宗師的書法作品無不充滿了豐富的對比關系,成爲不朽的傳世佳作,而如乾隆皇帝的書法雖然字形端正,但是大小、粗細、輕重、快慢毫無波瀾,缺少對比關系也就難稱上品。

沃興華先生關于書法欣賞的觀點,用簡單易懂的言語揭示了書法審美的更高層次,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鑒的,書法已經失去了實用性,開始向純藝術方向發展,如果還停留在實用的角度去欣賞書法,那麽將錯過更具魅力的風景,永遠無法跟上藝術發展的腳步。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9:57

    令人惡心的東西,也能給人振憾,但那不代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