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公複出後擔心部隊情況,需一名可靠將領下沉考察,葉帥推薦粟裕

追夢的年 2024-05-05 00:06:30

“九一三事件”後,被下放到江西勞動的鄧公感覺到了希望,他很快寫信給中央,表示自己還想繼續爲黨和人民工作。

毛主席給出肯定的批示,隨後鄧公在1973年回到北京,開始協助周總理處理國務院的事務。他的能力極爲突出,到任不久便對鐵路、工業、農業等方面進行整頓,讓這幾大領域得到一定的恢複。

主席和周總理看在眼裏,決定把整頓軍隊的重任也交給他。1975年1月5日,一號文件明確表示讓鄧公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軍隊是國家穩定的基石,比任何一個部門都要複雜,如果整頓的方式出現纰漏,很可能會引起動蕩,所以鄧公也非常小心,跟國防部長葉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

鄧公認爲,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調動,如此可快刀斬亂麻,1月14日他在軍委會議上說:不僅幹部要互相調換,部隊也要互相調防。

這種策略,相當于毛主席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翻版,能快速梳理一遍盤根錯節的關系,讓軍隊更加純粹地忠于中央忠于黨。

只是,調一個軍區司令員和調一支部隊是完全不同的,軍區司令員職務高,很多雙眼睛在盯著,出差錯的概率不大。部隊人數多,真實情況不容易掌握,反而有搞小動作的機會。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幹部前去考察。

這名幹部還要滿足幾個條件:有足夠的威望,熟悉軍隊建設,這樣一來才能確保不被糊弄、出現問題下面的人也會配合解決。

那麽該派誰去呢?兩人在這關鍵時刻最好是不離開中樞,否則怕出現麻煩。想來想去,葉帥最後推薦了粟裕。

粟裕自從1958年被批後就退居二線,身上沒有特別重的擔子,此時離京不會有什麽影響。而且他戰功赫赫,威名在解放軍中都有流傳,下面的指戰員一定會聽從指示。

于是葉帥把粟裕叫到了家裏說:粟裕同志,華東是你戰鬥過的老地方,我和小平討論後認爲你去考察最合適。你的任務明面是去調查南京軍區的幾個部隊,不過也要搞清華東地區軍隊的實際動向,順便聯絡一下老同志,你能做到嗎?

粟裕非常堅定:請你和小平同志放心,我一定能完成任務。

1975年4月17日,粟裕帶著六個人乘火車離開北京,他的第一站是去合肥,那一帶駐紮著12軍。

當時安徽省委書記、省軍區領導說宋佩璋,出自二野系統。鄧公跟他打過招呼,所以他先帶著粟裕去視察了12軍。後來宋佩璋又告知粟裕,各地委正在省裏開會,粟裕便臨時又開了場座談會。

當著衆多地委幹部的面,粟裕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只會有一個指揮系統,如果出現了兩個,值得我們思考。

尚未擺在明面上,粟裕也是點到爲止,大家都是聰明人,也能聽出大方向,據參會人員後來回憶:當時粟裕同志語重心長的囑咐,讓我們看清了局勢!

離開安徽後,粟裕馬上趕往南京軍區,這裏他的老部下、老戰友很多,爲了能把情況挖掘透徹,他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與當地的幹部、領導交流觀點。

主管民兵工作的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是粟裕的老部下,幾乎是每天都陪同他視察,既然是自己人,粟裕說話也比較直接:蘇北是老根據地,戰爭年代民兵發揮了重大作用,有優良的革命傳統。如今民兵工作仍要按照我們的傳統體制來建設……

粟裕不止一次說:你的擔子很重,立場要堅定、頭腦要清醒。對方連連點頭稱是。

此行最後也是最麻煩的一站是上海,這裏跟那四個人聯系非同一般,局勢錯綜複雜。粟裕到此發現,軍隊還是聽中央的命令,但有許多民兵屬于不穩定因素。

爲了避免打草驚蛇,粟裕盡可能減少了外出的次數,就算在室內討論重要事情,他也會把水龍頭打開,防止被竊聽。

他讓隨行的幾位同志秘密勘察情況,自己也到軍隊裏去了解動向。把上海的底摸清以後,粟裕一行馬上就離開了上海。

不過在臨行前,他還是秘密去看望過一次陳丕顯,安慰受到迫害的老戰友困難時刻即將過去。6月14日,粟裕回到北京,他很快就做了《對南京軍區幾個單位的調查報告》、《對加強人武部門幹部隊伍的幾點意見》、《對連隊建設中幾個問題的調查》三份文件。

而向鄧公、葉帥彙報工作,他將此次行程講得特別詳細,最後還做了個總結:團以下的軍隊很穩定,那些人的手插不進去。

這個答案讓鄧公、葉帥特別高興。隨即在6月24日,鄧公主持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他發言時吸取和采納了粟裕調查所得的一些材料和觀點,決定正式對軍隊開始進行大力整頓。

軍委擴大會議結束,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以葉帥、聶帥、粟裕等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對各大單位進行一系列的人員調整。在這個過程中,粟裕多次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得到了采納。他們的舉措,讓軍隊情況迅速得到好轉。

可惜的是,鄧公後來還浮沉過一次,而葉帥一直留在中央作鬥爭。1976年10月6日,各方共同努力,驅散了圍繞多年的陰霾,讓國家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等鄧公第三次複出,再度對軍隊“動刀”,80年代還有過一次著名的“百萬大裁軍”。對于此舉,葉帥和粟裕都大力支持。

他們都是出身軍旅之人,也時刻關注著國際動向,知道數量龐大而臃腫的軍隊並不能代表戰鬥力,現代戰爭更要注重尖端科技,人數太多有時反而會耽誤發展、增添後勤壓力。

他們這幾位領導人一直如此重視軍隊,就是希望打造出聽黨指揮、先進優秀、能打敢拼的隊伍,幸運的是,通過他們的努力真的做到了!

3 阅读: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