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二次特工行動失敗,注定劉備孫權必有一場決戰,諸葛亮對此是否早有預料?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2-27 10:12:20

關羽在襄樊取得勝利,曹操驚慌失措,孫權也十分擔憂,《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寫得很清楚,在關羽獲勝的時候,孫權就已經撕毀了孫劉盟約,向曹操投降了:“權內憚羽,外欲以爲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曹魏有風骨,季漢有義氣,東吳有傑瑞和舒克,曹操才不想跟孫權結盟,甚至也不想收孫權當小弟:“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驿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孫權向曹操獻媚,曹操轉手就把孫權賣給了關羽,結果關羽沒有領情,這才給了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的機會:如果關羽相信曹操的話及早從襄樊撤軍,化裝成商人、只有輕兵器的呂布偷襲隊,在關羽的主力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

孫權不但拿關羽當投名狀,還斜肩谄媚向曹操勸進,結果又被識破、嘲諷:“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王以權書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看到孫權勸自己篡漢,估計曹操當時就想收回“生子當如孫仲謀”那句話:我的兒子,可不能像那個黃頭發綠眼睛的家夥一樣不要面子!

曹操鄙視孫權,但又拿孫權無可奈何,因爲比較而言,關羽才是他最危險和最敬重的敵人。

說起關羽,很多人都認爲他是孫劉聯盟的破壞者,不但羞辱了孫權的“求婚使者”,還搶了孫權在湘關的糧庫,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諸葛亮的聯吳抗曹只能是權宜之計,如果劉備足夠強大,孫權也是會倒向曹操懷抱的,這一點曹操的主要謀士司馬懿和蔣濟都看得很清楚:“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

劉備就像孫權的窮親戚,在劉備房屋一間地無一壟走投無路的時候,孫權可以從他身上找優越感,一旦二舅哥“吳侯孫權”發現妹夫“漢中王劉備”正變得比自己富裕強大的時候,巨大的反差,必將撕裂孫劉聯盟。

“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這是諸葛亮隆中對爲劉備勾描繪的戰略構想,這個構想基本已經變成了現實,但是不知道諸葛亮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你想結好孫權,孫權肯跟你好嗎?孫權“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如果孫權要圖你咋辦?

不管是漢末三國,還是隋末唐初,諸侯爭霸,都是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盟友,姻親更是一個笑話:要是細論起來,劉備、孫權、曹操,都是不太遠的姻親,相互之間不也打得頭破血流?

諸葛亮要幫劉備“興複漢室成就霸業”,魯肅的話,孫權也很贊同:“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爲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劉備和孫權都有帝王之志,而且都對荊州和益州垂涎三尺——這對郎舅的最初目標都是荊州益州而非曹操的任何一塊地盤。

諸葛亮一邊幫著劉備先後拿下了荊州益州,一方面又想跟孫權維持穩定的盟約,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兒?

孫權的主要地盤跟曹操隔著長江,卻跟劉備的防區犬牙交錯,按照“遠交近攻”的古代戰略思維,劉備和孫權都難免要想跟曹操保持平靜,而趁機吞掉身邊的“盟友”:中魚吃小魚才能變成大魚,然後跟已經是大魚的曹操一決雌雄。

種種迹象表明,孫權與劉備結盟之初就沒安好心,他把妹妹嫁給劉備,也是另有所圖。劉備與孫小妹結婚三年而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只能是從未同床共枕:劉備再婚時不到五十,入川之後又生了兩個兒子,說明他上有余勇可賈;孫小妹正當青年,也沒有史料說她有什麽毛病——古人吃的東西沒有添加劑,老孫家條件不錯,所以不生孩子的原因,只能是她不肯或不曾跟劉備行周公之禮。

孫小妹要是爲劉備生下兒子,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嫡長子:劉禅是侍妾甘夫人所生,只能算庶子,而孫小妹則是不折不扣的正妻。

如果劉備跟孫小妹生下兒子後就挂掉,那麽他打下的基業,就只能由孫權的親外甥繼承,孫小妹就會成爲荊州益州的實際掌控者——漢桓帝、漢靈帝和劉景升的女主幹政甚至主政的教訓,劉備和談起來就痛心疾首甚至痛哭流涕。

孫小妹不知是沒有機會還是不想把握機會,反正她沒跟劉備生下一男半女,最後只好綁架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劉禅,結果又被張飛趙雲截江,把人質救了回去:“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劉備和孫權都是蓋世枭雄,在他們身邊,從來就缺乏美女,姻親在他們看來也都是一文不值,孫權要是想通過孫小妹拴住劉備,那是異想天開——以孫權狡詐貪婪的性格,絕不會出此下策,他把妹妹嫁給劉備,不過是緩兵之計,也是在劉備身邊安插眼線。

要評選三國三大女諜,貂蟬排第一,孫小妹絕對能排第二,至于第三第四是誰,讀者諸君肯定另有高見,我們僅從“三國第二女特工”孫小妹身上,就能看出孫劉聯盟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諸葛亮想一直聯吳抗曹,不但是一廂情願,而且是不著邊際。

諸葛亮是張良之後的第二“謀聖”,當然不會天真地把孫權當永遠的盟友和靠山,他只不過是認爲劉備實力還不夠強大,僅憑一方之力難以消滅曹操興複漢室,一旦劉備做大做強到足以碾壓曹操的程度,孫權必然會成爲第二個消滅的目標,這一點曾經當過趙雲副手的鄧芝毫不隱晦: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滅掉曹操後誰爲天下之主,那就是孫劉兩家各憑本事了。

三國三巨頭沒有一個善茬子,他們合縱連橫,朝爲盟友暮成死敵,除了利益之外,沒有任何紐帶能把他們捆綁在一起,別說一個孫小妹,就是把“吳國太”從地下請出來,也不能阻止孫權與劉備爲爭奪地盤而展開決戰。

作爲三國第一智者,諸葛亮肯定能從三國第二女特工身上發現異常:孫權嫁妹,是要爲我的主公生兒育女,還是要取我主公項上人頭?

諸葛亮必然知道孫劉聯盟只是在曹操這股寒流到來時的抱團取暖,兩只刺猬可以靠近取暖,但是靠得太近,就會相互刺傷。

劉備和孫權之間,有時候走得太近了,以至于很多地盤上的事情都沒有親兄弟明算賬:荊州是劉備從劉表手裏繼承,還是孫權打下來移交(暫借)給劉備?劉備從孫權手裏借到的,是整個荊州還是半個南郡?

這些問題,筆者根本搞不清楚,讀者諸君也未必能回答准確,但是作爲“中間人”、“聯絡官”的諸葛亮肯定心知肚明,他力主維持孫劉聯盟,肯定是有長遠打算。

諸葛亮的長遠打算,筆者不說,讀者諸君也能想到,咱們最後的問題只有兩個:三國第二女諜的任務,諸葛亮會看不出來嗎?如果諸葛亮早已認識到孫劉聯盟必有破裂的一天,他爲什麽沒有采取措施,幫助關羽防備東吳的偷襲?

這兩個問題,筆者可以試著回答一個:事實上劉備和諸葛亮已經對東吳進行了嚴密防範,“國舅”糜芳鎮守南郡,“王養子”劉封在上庸三郡爲預備隊,再加上關羽已經沿江修建了大量烽火台,三重保險,該做的已經都做了。

如果關羽和劉備沒有意識到來自江東的威脅,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安排,所以關羽敗亡、荊州失陷,既不能怪關羽輕敵、諸葛亮大意,因爲誰也不會想到,跟隨劉備曆盡千難萬險而癡心不改的糜芳,居然一箭未放就投降了東吳,更沒有想到孫權擊敗關羽拿下荊州後,居然沒有放關羽一條生路。

孫小妹劫持劉禅不成,劉備徹底寒心失望,入川後立吳懿的妹妹爲正妻,這就等于剝奪了孫小妹的地位和名號,從劉備再入洞房那一刻起,孫權做出怎樣激烈的反應都不過分,孫小妹的潛伏行動該如何評價,讀者諸君肯定也會自有高見吧?

0 阅读:52

半壺老酒半支煙

簡介: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