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生長痛」,可能是缺乏這種維生素!

萌娃健康 2024-03-15 09:27:55

你知道「生長痛」嗎?

生長發育期的孩子,

沒有跌倒、碰撞等外傷,

但經常在夜裏喊腿疼,

這種疼痛往往是「生長痛」。

如何辨別生長痛?

該如何應對?

今天小萌帶大家全面了解。

01

什麽是生長痛?

生長痛並非病症,而是一種常見于3至12歲生長期兒童的生理現象,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大腿前側,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部位沒有腫脹、發紅等表現,亦沒有任何骨骼肌肉異常表現。

生長痛多發生在晚上,疼痛多呈暫時性且不定期出現,持續一段時間後自行消失。據調查,超10%至20%的兒童曾有過生長痛,女孩略高于男孩。

出現生長痛的原因並不明確,通常認爲與骨代謝功能、心理因素、肢體活動等有關。

維生素D水平低或骨密度低,可能導致生長痛;

白天奔跑、跳躍等運動,活動量過大,可能會導致生長痛;

疼痛阈值低,即對疼痛比較敏感的孩子出現生長痛的幾率要大于其他兒童;

遺傳因素對生長痛有一定促成作用,70%的生長痛孩子,家族成員均有過生長痛。

02

如何判斷生長痛?

生長痛的特征可用三個詞來總結:不請自來、不動卻疼、不治而愈。

不請自來

生長痛的出現幾乎沒有誘因,出現時間不確定,幾乎都在晚上發生。白天時孩子的活動量比較大,可能因爲專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痛感;晚上身心都已放松下來,疼痛的症狀就會出現,甚至難以忍受。

不動卻疼

生長痛不會對孩子的活動産生影響,白天活動照常,晚上休息不動的時候反而會痛。最常見的疼痛部位在膝部、小腿和大腿前面,而不是關節或骨骼。

不治而愈

生長痛一般會在短時間(當天晚上)內自行緩解並消失,不會持續到第二天早上或連續幾天都有疼痛。

如果孩子是在外傷之後出現疼痛,或單個下肢固定一個部位的持續疼痛,疼痛部位有紅腫或發熱,孩子無法准確描述疼痛時,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盡快查明原因,以免贻誤病情。

03

5種方法,緩解生長痛

一般而言,生長痛不需要特殊治療。家長可用以下5種輔助方法,幫助孩子減少疼痛。

1.攝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

適量攝取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比如蛋白質、鈣、維生素D等,可以提升肌肉的拉力,從根源處緩解生長痛。

①補充蛋白質和鈣,提高骨骼質量

蛋白質和鈣是骨骼生長的鋼筋水泥,生長發育期要根據孩子所處年齡正確補充。雞蛋、大豆、豆制品、瘦肉、牛奶、酸奶中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鈣。如日常飲食達不到要求,可以考慮使用蛋白粉作爲營養補充,建議優選以非轉基因植物蛋白爲原料的複合式蛋白粉,好吸收,更健康。

②搭配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吸收,預防骨質疏松,缺乏時人體鈣的吸收率只有10%至15%。日常可通過曬太陽、食補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建議搭配食用維生素D制劑,從孩子出生後數日即開始補充,保證每天400IU(國際單位)的攝入量。

2.熱敷、按摩疼痛部位,緩解疼痛

針對疼痛部位,可用熱毛巾或暖水袋進行熱敷,特別是在孩子疼痛感強烈的晚上,在不影響孩子睡眠的前提下,可多次熱敷,每兩次之間間隔1小時。孩子皮膚嬌嫩,建議注意熱毛巾溫度,或者把毛巾包裹在暖水袋外面,降低灼傷幾率。

適當按摩也可緩解疼痛,按摩的時候注意揉捏的力度,這樣不僅能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還能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情緒。

3.運動要循序漸進,做好保護,控制強度

遊泳、慢跑、跳繩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骨骼生長,還可以增強體質,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但一定要循序漸進,做好保護,控制強度。

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和防護措施,讓肌肉充分協調,有了強有力的肌肉韌帶支持,關節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過程中控制好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結束後要做好拉伸,讓肌肉放松。

4.適時進行情緒疏導

采取情緒疏導法,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體驗,降低其對痛覺的敏感度,減少焦慮和恐懼。糾正孩子對疼痛的消極處理態度,減少孩子對生長痛的心理負擔,幫助孩子平穩度過生長期。

5.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孩子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孩子。對待孩子要比平時更加關懷體貼,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0 阅读:25

萌娃健康

簡介:傳播科學育兒理念,促進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