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新低,西方制裁加大,伊朗要向美國求和了嗎

3號觀察室 2024-05-15 18:41:53

上周,伊朗新一屆議會選舉落下帷幕。本該在3月初結束,結果因爲第一輪投票率過低,候選人獲得的票數沒能達到最低門檻,以致部分席位無法選出,不得不在這個月舉行第二輪投票。

伊朗議會選舉

投票結果顯示,保守派大獲全勝,占據了全部290席中的245席,相較上屆選舉優勢進一步擴大,標志著伊朗進入保守派全面掌權的時代——現任總統萊希也是保守派。

但這並不意味著保守派從此高枕無憂,事實上,創下曆史新低的投票率背後,是伊朗民衆對政府的極度不滿。

非官方數據顯示,本次選舉德黑蘭第二輪的投票率僅爲8%,就連一些曆史上積極參加投票的政治團體也普遍熱情不高。這說明伊朗民衆對國內政治經濟發展現狀十分不滿,但自身又沒有能力改變環境,只能通過拒絕投票來表達不滿情緒。

我們可以從近年來發生在伊朗國內的幾件大事來窺見一斑:2021年,由于洪澇、沙塵暴、土地退化等原因,伊朗約4.1萬人被迫離開家鄉,從農村搬到城市郊區的定居點。

伊朗的幹旱還是很嚴重的

俄烏沖突爆發後,國際糧價大漲,伊朗面粉和大米價格也隨之上漲,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同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戴頭巾,被道德警察逮捕,在拘留期間死亡,又因爲西方輿論的大肆渲染,進一步演變爲全國抗議活動。

雖然這也不都是伊朗政府的錯,大多是天災或外部勢力推動,但老百姓過得不好,政府肯定是有責任的。況且民衆的怨氣也不都是無理取鬧,伊朗作爲國家在一些領域上確實存在短板,他們也是希望通過選舉來改善這些問題。

不過衆所周知,伊朗的經濟困境主要是西方制裁造成的,只要西方一天不解除制裁,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可能會有小幅度改善,但不可能真正消除困境。

而西方制裁伊朗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價值觀的不同,再加上現實利益交織,導致雙方關系持續惡化。尤其現在伊朗還是保守派執政,西方就更不可能輕易解除制裁了。

伊朗的一家煉油廠

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則加劇了這種趨勢,鑒于伊朗和俄羅斯以及中東各個反以武裝組織的特殊關系,歐盟近期將制裁領域擴大到用于生産無人機的更多零部件,形勢不容樂觀。

既然如此,伊朗民衆爲何不把票投給致力于與西方緩和關系的改革派,而依然選擇了保守派呢?

這事說起來也是倒黴,2016年,前任總統魯哈尼帶領的改革派自1979年革命以來首次超越保守派,本想在國內一步步推動寬松的世俗化改革,修複與西方的關系,結果特朗普也在這一年當選了美國總統。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特朗普上台第二年就撕毀了伊核協議,並重啓對伊制裁。突如其來的變故,對伊朗普通民衆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當時甚至有報道稱伊朗人生病了沒錢買藥,只能在家等死。

都是特朗普幹的好事

魯哈尼和特朗普的任期重合,使得伊朗民衆的怒氣全部發泄到執政的改革派身上,以至于後者在下一屆議會選舉和總統大選中雙雙失利,保守派重新掌權。

現任萊希政府的核心綱領是通過加大政府補貼來改善民生,但補貼是需要錢的,在西方制裁的情況下,這必然會進一步加大政府的財政赤字。

削減補貼就更不可能了,伊朗國內有不少親美勢力,一直以來都蠢蠢欲動,如果政府削減補貼,民衆不滿更甚,他們肯定會趁機搞事情,甚至有可能演變爲顔色革命。

老百姓之所以還投票給保守派,就是因爲日子還過得下去,只是想向政府表達一下內心的不滿,還沒到掀桌子的地步。

如今總統和議會的權力都掌握在保守派手中,倒也不失爲一個好消息,起碼二者的步伐是一致的,能夠提高當局在內政和外交政策上的協調水平。

伊朗總統萊希

據悉,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經派人與美國進行接觸了,試圖重啓伊核談判。具體計劃是利用新一輪巴以沖突來作爲重啓談判的籌碼,因爲伊朗對于緩和當前局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本月早些時候,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也罕見到訪伊朗。此前,他曾多次警告西方國家,伊朗擁有足以制造數枚核彈的濃縮鈾,如果各方繼續處于劍拔弩張的狀態,局勢很有可能失控,到時候就是重啓伊核談判也沒用了。

從拜登政府的種種表態來看,美國是希望達成協議的,最大的絆腳石是以色列。現在就看拜登能不能贏得連任了,要是特朗普年底重返白宮,別說重啓談判了,不加大對伊制裁就謝天謝地了。

0 阅读:246

3號觀察室

簡介:關注社會時事,聚焦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