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走進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大合集,請查收~

遊遊在路上 2024-05-14 19:08:38

全民走進博物館

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大合集

請查收~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強調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在州文物局的統一部署下,阿壩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州博物館)積極響應今年的主題——“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根據“全民走進博物館”計劃,通過舉辦原創展覽、學術講座、宣教活動,簽訂館校共建協議等精彩分呈的系列活動,搭建起博物館與社會公衆之間的橋梁,助力推動博物館教育功能多元化發展。

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爲

“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主題闡釋

本年度國際博物館日將致力于推動建設一個更爲自覺、更可持續、更加包容的世界。博物館是培養好奇心、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充滿活力的教育中樞。2024年,我們將感謝它們爲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感謝它們爲探索和傳播新思想提供平台。從藝術、曆史到科學技術,博物館是融彙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空間,形塑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一個原創展覽

“彩耀川西—馬爾康石達秋遺址考古成果特展”

馬爾康石達秋遺址——一個川西地區首次發現集新石器時代器物坑、秦漢時期石棺墓、漢代石構建築遺存于一體的古文化遺址,其考古發掘成果引發了考古界高度關注,爲中國古代西南與西北地區在交流交往交融中的民族遷徙、文化傳播等方面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也引出了一些待解之謎。爲向社會公衆展示考古發掘成果,窺探早期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大渡河上遊地區的活動情況、文化面貌和秦漢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特作展覽。

開展時間:2024年5月18日

地點:阿壩州博物館一樓臨展廳

一場學術講座

“石達秋遺址文化面貌探源”學術講座

邀請近年來主要致力于川西橫斷山區先秦時期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以及四川地區科技考古檢測分析和綜合研究工作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郭富老師,以考古人視角,層層剖析,揭秘石達秋遺址的神秘面紗,近距離觸摸寶藏之地馬爾康的曆史脈絡。

主講:郭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館員)

時間:2024年5月18日上午10:30-12:00

地點:阿壩州博物館一樓學術報告廳

線下報名人數:40人

報名截止時間:5月17日上午12點

預約電話:陳女士 15388453593

講座內容摘要:通過馬爾康石達秋遺址承載的曆史信息——出土器物、居住遺址、墓葬形式、生業方式等,介紹石達秋遺址的科學發掘過程和當前的科研成果,闡釋探究5000年到2000多年前大渡河上遊地區石達秋遺址的文化面貌。

主講人簡介:郭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2009年獲國家文物局考古發掘個人領隊資格,主持過馬爾康石達秋遺址、泸定傘崗坪石棺葬墓地、綿陽桐子梁崖墓群、漢源麥坪遺址等重要遺址發掘和研究工作。發表有《三星堆遺址出土陶器成分與夾雜物分析》、《四川境內早期帶柄銅鏡的初步研究》、《川滇石棺葬所見青銅戈》、《四川漢源縣獅子山、麻家山遺址出土陶器成分分析與研究》、《四川綿陽市涪城區桐子梁東漢崖墓發掘簡報》、《四川漢源麥坪遺址2006年度發掘簡報》、《四川漢源龍王廟遺址2008年發掘簡報》等論文、考古簡報30余篇。

一場館校共建之約

“館校攜手 共建共育”簽約儀式

結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與馬爾康地區的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馬爾康市第二、第三、第四小學校和四川省馬爾康中學、馬爾康市第二中學簽訂“館校共建協議”,規範共建機制,讓“殿堂”與“課堂”緊密攜手,共同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的開放,實現更加廣泛、更加深度的資源共享。

時間:5月18日上午九點

地點:阿壩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一場社會教育活動

“暢想石達秋”

組織展示社會公衆特別是青少年參觀展覽,並以“暢想石達秋”爲題征集他們對石達秋遺址中待解之謎,以繪畫、作文等方式表達自己認識的作品,加以展示。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我們將提供免費講解、咨詢、引導等竭誠服務,阿壩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州博物館)歡迎您!!!

服務電話:0837-2822664

咨詢電話:15388453593

0 阅读:0

遊遊在路上

簡介:真心分享四川美食美景,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