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喀蒙古在平准時代價慘重,額琳沁多爾濟被殺引起青滾雜蔔之亂

史海撷英 2024-04-23 18:45:43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高宗弘曆乾綱獨斷,派遣西北兩路5萬兵馬蕩平准部,直抵伊犁,俘虜准噶爾大汗達瓦齊,了“從前數十年未了之局”,全有新疆,如此浩大功業,讓清高宗興奮異常,急忙開始了告祭天地、太廟、社稷等系列流程,並編撰《平定准噶爾方略》以昭此武功。但命運總是愛開玩笑,事實證明,清高宗高興得太早,次年,准噶爾四部之一的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聯結其他四部發動反清叛亂,清高宗急忙派兵鎮壓,孰料就在鎮壓阿睦爾撒納叛亂之時,後院起火,一向爲清朝忠實臣仆的喀爾喀蒙古也發生叛亂,來了一記背刺,震動了清廷,這就是著名的“青滾雜蔔之亂”,也稱“撤驿之變”,下面就來解讀一下這場叛亂。

山雨欲來風滿樓:“撤驿之變”的背景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喀爾喀蒙古之所以在清廷鎮壓阿睦爾撒納叛亂之時,和托輝特部郡王青滾雜蔔驟然叛亂,是有多重因素導致的。

喀爾喀蒙古在平准戰爭中十分苦累,不滿情緒急劇上升,成爲這次叛亂的群衆基礎

衆所周知,一場滅國級別的戰爭需要動用龐大的資源才能獲得成功。而喀爾喀蒙古爲了支援清朝平定准噶爾汗國的戰爭可謂是傾盡所有。且不說清軍前線駱駝、馬匹、羊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喀爾喀蒙古征集的。而爲了運送兵員、物資、軍情,又設立了很多台站、哨卡。喀爾喀蒙古旗下人丁更是被調動起來,一部分編入作戰部隊,另一部分服役于台站,可以說喀爾喀蒙古在清朝平定新疆的過程中功不可泯。

清初形勢圖

但與此同時,清廷的高強度征發也給喀爾喀蒙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度搞得當地民衆物資匮乏,民不聊生。事實上,早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爲了籌備平定准噶爾所用牲畜,命土謝圖汗部親王額琳沁多爾濟辦理,額琳沁多爾濟指出當地生計艱難,籌買馬匹甚是困難的狀況,但被清高宗嚴厲駁斥,指“吾等喀爾喀,比從前王丹津多爾濟,購買馬匹時,生計艱難,但交買數目不甚多,購買可得等語。”認爲額琳沁多爾濟對困難過于誇大,意圖推托任務。

而拉茲特金的《准噶爾汗國史》不僅印證了額琳沁多爾吉的說法,且對當時喀爾喀蒙古的民生情況上提供了諸多細節,清朝頻繁的征發,“氈子、毛皮和其他畜産品都被清朝當局以冬裝和征用的方式奪走了”,“大部分男人脫離生産,被打發去打仗”,如此竭澤而漁,導致了喀爾喀蒙古遊牧民不堪重負,並大量破産。人禍已經很嚴重,還遇上了天災,“痘疫”和“白災”雙暴擊導致了衆多人口的死亡和牲畜的倒斃。

清廷與喀爾喀蒙古,尤其是與土謝圖汗部有著隱性矛盾

這還要從康熙年間說起,自喀爾喀三部歸降之後,土謝圖汗察珲多爾濟家族的地位和權力居于喀爾喀蒙古之冠。但從雍正年間開始,由于三音諾顔部(從土謝圖汗部中分出之部)親王額驸策淩受寵,至此,支配喀爾喀各部的最高權力從土謝圖汗手裏轉向了三音諾顔部親王策淩和其家族手裏,對此土謝圖汗部是非常不滿的。

羅布丹彬多密

就比如出身于土謝圖汗部的喀爾喀蒙古宗教領袖二世哲布尊丹巴,清廷爲了加強對黃教的控制,讓其駐于庫倫,由土謝圖汗丹敦多爾濟“護視之”。結果,在乾隆八年(1743年),其不服管束,偏要趕赴額爾德尼昭,清廷對這事相當不滿,“查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年少無識,任意而行”,而土謝圖汗敦丹多爾濟自然由于護視不力被清廷下诏申斥,“以不勸阻哲蔔尊丹把呼圖克土擅赴額爾德尼昭,谕責之”。

也就在同年,土謝圖汗敦丹多爾濟去世。其弟敦多布多爾濟襲土謝圖汗位。結果也在不久後去世。兩位汗連續不明不白的去世,讓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埋下了對清廷猜疑的種子,成爲青滾雜蔔事態擴大化的一個因素。

直接導火索:土謝圖親王額琳沁多爾濟之死

紮薩克親王額琳沁多爾濟是土謝圖汗敦多布多爾濟之子,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兄。乾隆二十年(1755年),其奉命征伐准噶爾汗國,在功成後,監督阿睦爾撒納。但在監督過程中,阿睦爾撒納逃逸並發動叛亂,乾隆皇帝大爲惱怒,命將額琳沁多爾濟處死,明正典刑,“論罪削爵擬斬,谕賜自盡”。

愛新覺羅・弘曆

據《准噶爾汗國史》記載,爲了保住兄弟的性命,哲布尊丹巴多次哀求清高宗手下留情,放額琳沁多爾濟一馬,結果,被清高宗否決。額琳沁多爾濟的死嚴重傷害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和自尊,此時喀爾喀蒙古極爲憤怒,衆意洶洶,“諸部蠢動”。

平准戰爭中引發的一系列的事件和後果,讓喀爾喀蒙古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都極度不滿,只需有人再添把柴,就可以釀成一場規模浩大的反叛,而這個人就是和托輝特部郡王青滾雜蔔。

漠北危急,叛亂爆發

青滾雜蔔出身于喀爾喀蒙古的望族,他是紮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部首領碩壘烏巴什的後裔,喀爾喀將軍博貝之孫,原襲紮薩克多羅貝勒之位。乾隆八年(1743年),定邊左副將軍策淩參奏其“凡事怠惰,並不赴軍營效力”,“兵丁器械,全不整饬”,並“希圖雙俸”,但並未受到處罰。乾隆十六年(1751年),縱容部衆烏准噶爾貿易,被革職削爵。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于招撫烏梁海蒙古有攻,又隨參贊大臣努三打擊烏梁海宰桑赤倫于阿勒和碩,被授予郡王品級。乾隆二十年(1755年),青滾雜蔔與阿睦爾撒納同隊進剿准噶爾汗國,兩人至此勾結在了一起,“方大軍之剿達瓦齊也,青衮咱蔔與阿睦爾撒納同隊,交甚昵”。早在阿睦爾撒納叛亂之前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七月(那時候,阿睦爾撒納應該已經有反清意圖),兩人已經過從甚密,可以說開始了反清活動,他先派遣烏梁海人諾爾布丹津聯絡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亦派尼瑪等人通過烏梁海宰桑果勒卓輝與青滾雜蔔取得聯系。

在定北將軍班第、參贊大臣薩拉爾奏“阿睦爾撒納逆狀”時,青滾雜蔔又將這些消息透露給阿睦爾撒納。在阿睦爾撒納叛後,“請派兵五萬名,于明年進剿等語”,意圖拖延時日,替阿睦爾撒納爭取時間。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青滾雜蔔與參贊大臣哈達哈進剿阿睦爾撒納,但青滾雜蔔擅自脫離隊伍,公然抗命,其叛亂已成既定事實,並引發了整個喀爾喀蒙古的叛亂。

在青滾雜蔔公開叛清後,他趁清軍主力征伐阿睦爾撒納,其四處派人喀爾喀蒙古各紮薩克策動反清,並聲稱:成吉思汗子孫向無治罪之例,清廷無故枉殺額琳沁多爾濟;喀爾喀蒙古在清廷的屢次征發下,早已不堪重負等語。青滾雜蔔的言詞完全迎合了以土謝圖汗、二世哲布尊丹巴爲首的喀爾喀蒙古上下層的不滿情緒,被他這麽一煽動,一場反清叛亂蓄勢待發。

首先是與清朝頗積怨的土謝圖汗延丕勒多爾濟響應青滾雜蔔的號召,令其子旺沁多爾濟率領所部兵馬,放棄防守台站、卡倫的任務,回到自己的遊牧地。接著衆台吉有樣學樣紛紛放棄了所防守的台站、卡倫,回到本部牧地,響應青滾雜蔔。這就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從阿爾泰通往伊犁的“十六驿至二十九驿,一時盡徹,羽書中斷”,使清廷中央根本無法了解前線情況。

而喀爾喀的部民也開始自發反清,長期忍受刻剝的他們開始搶劫台站,還波及了漠南蒙古,“喀喇沁二十八等台站,爲喀爾喀賊人搶掠”,“第二十九台,八月初十日,有群賊百余,將商人駝只物件擄去”。

總而言之,漠北陷入大亂,局勢有極其嚴重的失控風險。

軟硬兼施,大亂平定

青滾雜蔔之亂在喀爾喀蒙古引起了一片大亂,清朝在漠北的台站、卡倫陷入了癱瘓狀態,“伊犁未平,蒙古複變,中外幾震動”,嚴重威脅到了准噶爾戰爭的進程。在聞知青滾雜蔔叛亂後,清高宗立刻采取措施平叛,大概有軟硬兩手。

一手軟:穩定喀爾喀蒙古,重建台站體系

乾隆帝首先讓二世哲布尊丹巴的好友青海的章嘉喇嘛作書,派遣其善于遊說的徒弟白姓者將書信交給二世哲布尊丹巴,在說明事情的利害關系後,二世哲布尊丹巴決定站在清廷一邊。

在爭取到哲布尊丹巴後,乾隆帝立刻向其下谕指出:“駐紮卡倫台站台吉兵丁,亦有爲青滾雜蔔所惑,擅回遊牧者,此皆無知之輩,斷非有心黨惡,此時如已回至卡倫台站,朕自格外寬宥,不加譴責,若仍觀望不前,定行從重治罪。”並讓哲布尊丹巴派人曉谕各遊牧。隨後又讓章嘉喇嘛趕到喀爾喀蒙古舉行會盟,一方面下達了征討青滾雜蔔的命令,另外一方面,要喀爾喀蒙古王公“深悔誤聽青滾雜蔔之罪”,並恢複驿站擒解逆賊。

喀爾喀蒙古王公在清高宗的運作下重新效忠清廷,台站、卡倫重新恢複運作,漠北局勢轉危爲安。

一手硬:堅決以軍事手段消滅青滾雜蔔,並明正典刑

在青滾雜蔔叛亂後,乾隆帝大怒不已,堅決要將其置于死地,所謂“藐法已極,斷難姑容,必當明正典刑,以示儆戒”。

隨即清廷命超勇親眼策零之子成衮劄布未定邊左副將軍統領平叛事宜,成衮紮布領烏裏雅蘇台兵1000名、歸化城兵2000名進軍,原征討哈薩克參贊大臣哈達哈率兵1200名,定西將軍達爾黨阿率兵2500名與成衮紮布一起會師進討青滾雜蔔,三路直逼和托輝特部所在地。

而青滾雜蔔自知孤掌難鳴,爲了壯大自己的武裝力量,派使者向厄魯特公丹拜、貝子彭楚克、烏梁海達爾罕巴顔等貴族求援,借兵800,然而均遭到拒絕,並將使者交給清軍。

青滾雜蔔無奈,懇求哲布尊丹巴代奏寬宥,向乾隆皇帝請求投降。但清廷並不理會其請求,並堅決要將青滾雜蔔繩之以法,明正典刑,“此而可宥,國法安在”,還催促成衮劄布等抓緊捉捕。

在失去喀爾喀蒙古王公和哲布尊丹巴的支持後,衆叛親離、窮途末路的青滾雜蔔意圖北入俄國。最後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十八日,被清軍在蒙古與俄羅斯交界處的杭哈將噶思地方擒獲。押解到北京後被處決。至此,這場震動漠北的叛亂被平息。

在反叛被平息後,清廷遂采取措施加強對漠北的統治。首先,設立庫倫辦事大臣,以加強對喀爾喀蒙古的管轄。其次,二世哲布尊丹巴在西藏轉世,之後的哲布尊丹巴皆轉世于藏人中,切斷喀爾喀蒙古與其宗教領袖的血緣關系,削弱喀爾喀蒙古貴族對宗教的影響,清朝徹底衰弱前,外沒有大的動亂。

4 阅读: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