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2》賴名成因範閑直言不諱遭極刑,陳萍萍爲何選擇沉默?

阿三侃劇 2024-05-23 13:27:23

在最新一集的電視劇《慶余年2》中,執掌都察院的禦史賴名成被罰以極刑而亡。

身爲禦史的賴名成本就一身浩然正氣,毫無私欲雜念,堪稱朝廷官員典範。

身爲文臣,他以死明志,直面時弊;身爲武將,他不怕犧牲,拼死保衛國家。

盡管他言辭犀利,不懼權貴,甚至敢于直斥皇帝的過失,但因秉持公正,忠誠愛國,一般君王都不會對其施以重刑。

賴名成卻在參劾範家和二皇子後,又轉而攻擊陳萍萍和鑒查院,最終將矛頭指向了慶帝。

慶帝對此極爲憤怒,下令將賴名成杖殺,留下範閑獨自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慶帝雖冷酷無情,但也注重自身形象,不願背上殺害禦史、堵塞言路的惡名。

因此,只要頭腦清醒的皇帝,都不會輕易對賴名成等人下手。

縱觀中國曆史,谏迎佛骨的韓愈和痛罵嘉靖的海瑞等忠臣,最終都得以幸免于難。

那麽,爲何賴名成僅僅說了幾句話,慶帝便動了殺機呢?

範閑對此感到困惑不已:“我實在無法理解,爲何要將賴名成活活打死,難道以前指著陛下的鼻子罵都沒事嗎?”

陳萍萍解釋道:“陛下氣量宏大,指著鼻子罵也無妨,最後還能一笑置之。

他參陛下也無不可,只是不能觸及逆鱗。”

陳萍萍的話揭示了真相,慶帝之所以殺死賴名成,並非因爲被罵,而是因爲賴名成觸犯了皇帝的禁忌——鑒查院的獨立性。

在慶國的政治體系中,鑒查院如同錦衣衛、懸鏡司一樣,只效忠于皇帝本人。

換言之,鑒查院不受六部九卿管轄,僅向慶帝負責。

賴名成的死因在于他私自接觸鑒查院,查閱了相關卷宗。

盡管他的初衷是調查案件,打擊貪汙腐敗,但在慶帝眼中,這卻是越界行爲,侵犯了皇帝的權威。

正如陳萍萍所言,鑒查院的獨立地位確保權力部門不會過度幹預調查案件。

賴名成長膽地尋訪範閑查閱卷宗時,他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

賴名成無所畏懼地接受貶職甚至死亡,這一結局算是符合他的意願。

盡管範閑憑其智慧敏銳應對慶國朝政,但他仍然是個稚嫩的權臣。

範閑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風雲中不解其意,這並不奇怪。

然而,既然陳萍萍早已洞悉一切,爲何沒有提醒範閑並拒絕賴名成的請求呢?

憑借範閑的聰慧,只要得到陳萍萍的暗示或眼神,他便能領悟其中深意,無需借助卷宗,也不會因賴名成的死背負道德壓力。

可惜的是,陳萍萍對範閑如同親人般愛護,這次卻未能給予任何提示。

陳萍萍對此事置若罔聞,是因爲他也有自己的難處。

陳萍萍表示,並非他不想阻止,而是他無力阻止。

賴名成死後,陳萍萍曾對範閑說:“陛下爲何讓你監刑?你可知,都察院的禦史們在爲你收屍時,對你恨之入骨。從此以後,他們將不再是你的朋友。”

作爲一個人,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去指導他人。

在杖斃賴名成事件中,陳萍萍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因此選擇保持沉默。

孤臣——這是慶帝對範閑的評價。

在慶帝的規劃中,範閑不僅擔任鑒查院院長,還掌控著大慶國的內庫。

他一手掌握特務機構,一手握住財政大權,其權力之大前所未有。

一旦範閑産生異心,他隨時可能架空皇帝。

權力常常引發野心,野心則需要權力來實現。

慶帝深知,必須限制範閑的權力,因此他只能成爲無黨派、無朋友的孤臣。

賴名成被殺後,範閑激怒了都察院的禦史們,同時也站在了文官集團的對立面。

這正是慶帝希望看到的局面——只有讓範閑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他才能穩坐皇位。

陳萍萍雖有心保護範閑,但只能袖手旁觀,看著範閑與賴名成共同查案,直至賴名成被殺。

看清真相卻不揭露真相,這是院長應有的職責。

慶帝的權謀策略、帝王心術,陳萍萍了然于胸,卻只能選擇沉默。

慶帝是孤獨的,範閑是國家的孤臣。的確,在權力的遊戲中,只有君臣關系,沒有父子親情。

原創不易,您的隨手點贊、轉發、收藏、在看,都是對阿三的鼓勵和支持。

1 阅读:437

阿三侃劇

簡介:歡迎您來到阿三領域 我將帶您觀看不一樣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