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殺貓的大學生,還配不配讀研究生

新事物聯盟 2024-04-08 22:31:19

近期,一位男大學生以專業課排名第一的成績取得南京大學研究生錄取資格。

南京大學發現該學生有過虐殺貓的行爲後,決定拒絕錄取該學生,引發了公衆熱議。

研究生虐貓之所以引發熱議,本質是因爲虐待動物的行爲不僅觸及了社會道德底線,還暴露了當前動物保護法律的不足,顯示了公衆對加強動物權益立法的渴望。

接下來,本文將探討虐待動物行爲對社會倫理的挑戰、網絡輿論的影響、學校品德教育的責任以及立法保護動物的必要性。

1. 法無禁止,但虐貓行爲觸碰社會倫理底線

當有人越過社會倫理底線時,必須會遭受公衆反擊,社會倫理也離不開公衆維護。

在南京大學拒絕錄用虐貓男做研究生這件事,雖然目前的法律沒有明確禁止虐待動物,但社會普遍認爲這種行爲超越了道德底線,違反了基本的人道主義原則。

即便缺乏具體的法律條文,南京大學和社會仍傾向于根據道德標准做出決定,這反映了一個社會對于其成員行爲的期待和底線。

2. 網絡輿論的雙面性

一方面,網絡爲公衆提供了一個即時表達觀點和情緒的平台。

在虐貓事件中,網絡輿論迅速形成並産生了巨大影響,廣大網民表達了對虐貓男的譴責,也給虐貓男的研究生之路蒙上了一層陰霾。我個人是認同南京大學決定的。畢竟,在教育過程中,講究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而德排第一。

另一方面,網絡輿論也會成爲攻擊無辜者的利劍

深山溝壑,走的人多了,就能踩出路來,謊言,說的人多了,也就變成“真”的了!這也是網絡輿論不容忽視的問題。

俗話說:“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時候,這話也顯得片面。

如果輿論被刻意引導,又缺乏適當的監管和理性討論,就會變成一種群體性的私刑,成爲掌控者攻擊對手的利劍。

相關人員、單位在平息公衆怒火與維護個人權益之間,就得慎重斟酌了。

3. 公衆對高校培育德才兼備人才的期望

虐貓事件中,南京大學拒錄虐貓男,反應的不僅是對學生個人的處分,更反應了高校對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高校作爲教育機構,有義務,有責任塑造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在處理涉及道德問題的學生時,沒有法律條文可依的情況下,高校實際上在執行一種道德審查的角色。

當網民清一色的支持南京大學拒絕錄取虐貓男的決定同時,卻發現虐貓男已經進入了蘭州大學的研究生調劑名單中。

虐貓男當時可能覺得東邊不亮西邊亮,但是公衆對超越道德底線的行爲是難以容忍的。

于是,網民紛紛到蘭州大學官方微博下呼籲其不要錄用道德惡劣的學生。

無論蘭州大學最終的處理結果如何,至少,網民的表現體現了社會對于高校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期望。

同時,這也向其他教育機構傳遞了一個信息:學術成就並非教育的唯一目標,道德素養同樣重要。

4. 公衆對立法保護動物的渴望

盡管網絡傳播平台利用技術手段屏蔽了衆多虐待動物的信息,終究是掩耳盜鈴,治標不治本。任然有不少漏網之魚不斷刺激著公衆道德底線。

當下情況,一方面是公衆對虐待動物行爲的憤怒、無奈;另一方面是執法者無法可依,拿虐待動物行爲的無可奈何。

公衆對南京大學拒絕錄取虐貓男決定的支持,對虐貓男的行爲刷屏式的譴責,對蘭州大學的呼籲,在一次凸顯了公衆迫切期望對立法保護動物的渴望。

公衆的憤怒不僅是對涉事個體的不滿,更是對完善法律體系的一種渴望,要求相關法律得到完善,以確保動物能夠獲得應有的尊重和保護。

虐殺貓的大學生只是虐待動物的一個縮影,無論其最終結果如何,杜絕虐待動物,還得靠社會各界人士、相關部門積極探討,推動立法才能解決。

0 阅读:11
评论列表
  • 2024-04-10 00:02

    虐待動物取樂的人,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心理扭曲變態,高等知識掌握得越多,對誰會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