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票漲了,基建狂魔的基建服務爲啥漲價?

看度時政資訊站 2024-05-07 16:10:20

有句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基建狂魔,碰上基建服務漲價,從經濟理性上說,是在所難免。

前幾天,鐵路12306官網發公告要調高部分路線價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被調價的路線——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滬杭段和杭長段、杭深鐵路杭甬段,這四段路線上運行的時速300公裏及以上的動車組列車票價,將漲價接近、甚至要超過20%。

稍有經驗的人應該能看出來,這四段的共同點是高鐵上座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那部分,也就是說,對它們的需求是最高的,因爲漲價有感的人是最多的。

既然都賺錢了、既然受影響的人那麽多,爲什麽還要漲它們,不去漲那些虧錢的、人少的路段呢?嗨,冷門路段倒是想要提單價,收回一點成本,但沒那個基礎啊。

武廣、長三角和深圳這些地方能提價,是因爲那裏經濟發達、需求強勁、人均收入高,能割的起這點肉。換一個地方提價,結果可能是讓消費者選擇綠皮火車、大巴車等其他交通方式,高鐵的上座率會更低,回收成本更加遙遙無期。

诶,這裏好像是一個死局啊——我們已經有了那麽多高鐵路線,但能賺到錢良性循環起來的路線卻是少數。簡單列一些數字大家感受一下。

我們的高鐵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是,時速350公裏的項目,一公裏成本1.29億元,時速250公裏,1公裏要0.87億元。這還只是建造,建完了發車需要巨大的電力消耗、物資消耗、人力設備,還有維修維護的成本,零零碎碎加起來,讓高鐵獲利的門檻越來越高。

那句很有名的,高鐵半年虧了950億的話並非空穴來風,來自國鐵集團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審計報告》,2020年上半年國鐵集團淨利潤虧損爲955.43億元。有人統計,高鐵的總虧損已經超過了4萬億。

爲什麽還要大建高鐵呢?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高鐵大多數路段都是虧錢的,很多路段從立項了就知道它幾乎不可能盈利,如果是市場投資,就不可能投這個項目。

自身掙不到錢,那就只有第二條路——“左手虧錢、右手掙錢”,就是通過基礎建設改善環境、拉動內需,這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股勁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降低運輸費用、節約客運和貨運時間,拉動土地財政,減少交通事故,拉動旅遊消費,間接利好一些三四線城市留住人口,而且還有利于環保,因爲高鐵是使用電力的嘛。

我們的很多基礎建設之所以敢建,就是沖著這第二條路去走的。這條路的好處看起來很多,可是在經濟效益上幾乎無法量化計算,建設以後的經營和成本回收常常也難以監督究責,好壞賬並存怎麽辦?還是那一句,拿右手賺的來補呗。如果左手虧錢,右手也虧錢,財政收入難以爲繼,那對公共事業的補貼,也就注定無法維持了。

而現在,支撐財政收入的稅收和土地出讓收入都是走軟的,尤其土地財政,2023年平均土地出讓金增速是-15%,2024年預算土地收入隱含著全年零增長假設,實際還可能會更差。

財政的錢不是憑空而來的,收入減少,很多看似穩固的飯碗和慣常的好處,就都會不再穩固。比如高鐵的漲價,比如教師的編制,比如水電熱燃氣事業單位的利潤暴漲,就都是例子。

在所謂的“新質生産力”沒有暴增,補上稅收和賣地的收入之前,我們恐怕得做好過苦日子的准備了。

0 阅读:281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8:44

    武廣機票都不到500

看度時政資訊站

簡介:社會民生熱點及時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