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峰會多場分論壇“言值”高:大咖頂流雲集探尋數字強國密碼

福州日報 2024-05-26 10:30:32

一張衛星應用産業發展的美好藍圖、一套數據要素流通的標准流程、一次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全新探索……5月25日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多場分論壇“言值”滿滿,新意無限。衆多業界大咖、頂流嘉賓在“數字長河”中,探尋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密碼。

與會者爭相用手機記錄嘉賓關于數據標准化的發言。記者 石美祥 攝

複旦大學教授鄭磊帶來《2024金融服務領域公共數據開放運營報告》。記者 葉誠 攝

福建計劃打造

國家級衛星應用産業集群

數字福建分論壇上,省數字辦副主任李新飛發布《福建省衛星應用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福建省衛星數據開發服務平台同時上線,標志通天大數據資産化、價值化將邁上新台階。

作爲數字中國的實踐起點,福建初步構建起從地面設備與應用終端制造到衛星應用系統集成,再到空間信息綜合服務的完整産業鏈。省衛星數據開發服務平台已引接200多顆民用、商業遙感衛星數據,彙聚北鬥定位導航等時空數據,形成標准統一、開放兼容的“通導遙”一體化衛星大數據服務體系。平台同時作爲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台東南分中心,已開通國際版,不僅服務于我國東南區域及閩台融合發展,還將助力“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

未來,福建省將聚焦數據、芯片、終端、應用等産業鏈關鍵環節,以衛星數據開發爲核心驅動,以應用場景拓展爲重要牽引,到2026年,實現省、市、縣三級服務開發平台一體化統籌,産業規模達1000億元,培育3至5家行業龍頭企業,建設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領域衛星應用典型場景,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家級衛星應用産業集群。

分論壇還上線福建省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系統、發布福建省級融資征信平台“金服雲”成果等。高德地圖作爲特邀企業出席數字福建分論壇,並發布《交通數據要素×行業服務白皮書》。

城市數字化轉型“頭雁”

各展所長向智飛躍

城市,是助推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要如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數字經濟分論壇上,一只只數字化轉型中領飛的“頭雁”集結,在圓桌對話上,分享各自過硬的數字技能。

聚焦“智慧蓉城”建設“王”字形架構,成都搭建起市級、區級和街道級三平台(代表“三橫”),同時暢通數據的流通路徑(代表“一豎”),讓上下級交融互通。“最終要做到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數據資源‘一網同享’,社會訴求‘一鍵回應’。”成都市副市長許興國說。

在面向東盟的數字化轉型國際合作中,“南甯行動”也亮點十足。

“圍繞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我們正著力打造數字化轉型國際合作的南甯方案。”南甯市委常委、副市長範曉敏介紹,通過信息連通、技術融通、商貿暢通等“三通”模式,數字企業出海跑出了新速度,經貿合作也提質增效。

轉型“趕考”風潮中,前進有“數”的還有“新新”向榮的雄安新區。“我們正加速繪就智能、綠色、創新這三張亮麗名片。”雄安新區特聘專家、數字辦主任張強說,雄安新區把數字城市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寫進城市空間規劃,建設了一張數字承載網、一朵城市算力雲,更探索適度超前、全域覆蓋的城市感知體系建設,用心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

排放大戶節能減排

要開展系統性創新

碳排放大戶建築業和節能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智慧能源分論壇上,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長聘教授林波榮給出了答案。

“全球建築行業的發展趨勢是綠色化、智慧化和工業化。”林波榮表示,高熱高濕地區夏季空調負荷飙升,電網尖峰負荷和峰谷差屢創新高,嚴重沖擊能源保供和電網安全。因此,新型電力系統對建築領域有了新的要求。

林波榮認爲,爲適應這一變化,建築領域要從規劃設計、圍護結構、室內環境營造和能源系統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全鏈條創新,提升場地範圍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建築柔性調節能力和蓄能能力,積極構建與電網系統供需平衡、雙向柔性的新能源系統。

林波榮用一個工程案例展示了建築領域在碳中和技術方面的創新。在雲南省重大科技項目“昆明長水機場改擴建工程能碳雙輕與環境品質提升關鍵技術”中,機場將安裝175MW太陽能光伏,實現零碳機場。

林波榮表示,需要通過建築能源和電力系統深度交叉融合,打破傳統建築、電力、交通規劃運行條塊分割局面,在規劃設計和運行調控理論、方法、技術、範式等方面,實現系統性創新突破。

精准捕捉生活數據

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月19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正式發布《奧林匹克AI議程》,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體育領域,這可使在家看比賽的體育迷獲得個性化的觀看體驗。

該消息在25日的數字社會分論壇數字體育專場上引起廣泛討論。嘉賓從該議題出發,延伸到“新質生産力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等主題。

“體育領域應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推動新質生産力與體育行業發展深度融合。”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波認爲,應推動數據成爲新生産要素、算力成爲新基礎能源、人工智能成爲新生産工具,將物聯網、雲轉播、數字人等創新技術持續融入數字體育各場景,實現體育行業數字化、綠色化、品質化、服務化轉型,爲我國數字體育發展探索新路徑。

“隨著體育強國建設深入推進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普及,數字體育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主任李業武暢想了數字體育的廣闊前景,群衆體育方面,通過多源數據收集和分析,精准捕捉群衆健身活動中的數據,從而滿足群衆日益精細化的健身需求,實現從“經驗決策”轉向“數據決策”。

白皮書發布

給數據要素流通提供參考

數據標准化是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25日,數據標准化和數據基礎設施分論壇數據標准化專場活動上,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發布《數據要素流通標准化白皮書(2024版)》。

白皮書梳理了國內國際數據要素流通發展趨勢,聚焦數據標准建設現狀與問題挑戰,爲數據要素流通創新實踐提供參考,助力新質生産力培育與應用。白皮書對比了美、歐、英、俄、日、韓等國家和組織的數據要素流通標准化路徑,對我國標准化現狀及挑戰進行調研分析,介紹了標准體系結構及其內容。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殿中說,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浪潮與新質生産力合拍共鳴,將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要在數據基礎設施與自主學習能力加持下擁抱人工智能,要利用數據要素標准化體系,讓要素迅捷流通激活數字經濟,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創新生態助力數字經濟。中國工程院院士孔志印建議,大力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安全技術,大力發展保護數據權屬和價值的隱私計算技術,需要管理部門、信息系統建設者、數據用戶多方共同努力,還需要技術手段、標准規範、管理制度等多管齊下。

海量數據中

真正有價值的並不多

“對當前數據資産熱得發紫的現象,我們也要有一些‘冷思考’。”25日,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陸志鵬在數據要素與數據資産化分論壇上提出,今年以來企業數據資産入表不規範事件頻發,在實踐層面上仍存在諸多問題,在資産標的、評估入表、價值變現等環節存在認識誤區。“首先,不是所有的數據資源都是數據資産標的,未經處理的、産權不清晰的數據無法入表;其次數據資産評估和數據資産入表是兩個概念,沒有要素化的數據資産,無法實現價值最大化。”他進一步指出,“互聯網空間的海量數據背後,真正有價值的不超5%。”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提出,要構建基于數據—網絡—應用(Date Network Application,DNA)體系的空間數據樞紐,降低雲網分離造成的數據冗余流動,減輕處理代價,“空間數據樞紐作爲服務于陸海空天異構網絡數據互聯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未來數據‘全球一張網’的基礎底座,相信一定會成爲數據空間的國之重器”。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數據資産化是需要伴隨理論和實踐探索持續進行的長期進程,需要數據産權登記的有力支撐,需要流通交易市場的促進和推動,也需要數據應用場景的牽引和激勵。(記者 孫漫 李白蕾 唐蔚嫱 錢嘉宜 歐陽進權 朱榕)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