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築牢生態屏障守好京津“水塔”

縱覽新聞 2024-02-25 08:20:34

承德做好生態涵水、工程治水、協同保水、管理節水四篇文章

築牢生態屏障 守好京津“水塔”

縱覽客戶端訊(河北日報記者李建成)2月23日,潘家口水庫部分解凍的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湖水中偶爾可見野生魚遊過。“這水,眼見得越發清亮了。”在庫區送了20多年信的郵遞員劉保朝說。

2016年,爲消除潘家口水庫網箱養魚造成的水體汙染,承德投入獎補資金,一次性全面取締了近4萬個網箱,水庫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Ⅲ類,保障了一泓清水向南流。

承德地處灤河、潮河、遼河、大淩河“四河之源”,潘家口、密雲兩個水庫上遊,年均向京津供水約20億立方米,是京津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地。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是國家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對承德提出的核心定位。

十年來,承德堅持把“爲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保障生態安全”作爲重要任務,著力做好生態涵水、工程治水、協同保水、管理節水四篇文章,全力築牢京津綠色屏障,全力守好京津“水塔”。

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和生態治理,不斷提升水源涵養能力。開展綠山、治水、護林、整田、養湖、覆草系統治理,實施三北防護林、北方防沙帶、京津風沙源治理及水源涵養林建設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10年來累計營造林1221.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到60.03%,有林地面積約占京津冀的32%,成爲華北最綠地區。實施清潔小流域建設、灤河流域國土江河綜合整治等項目,累計修複河道1002公裏,治理水土流失6000平方公裏。

強化制度保障和工程治水,不斷改善提升水環境質量。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立法,頒布《承德市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承德市灤河潮河保護條例》,從立法層面防治汙染、優化生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318.88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8.8%,占比居華北地區首位。先後實施“三年百項重點治汙工程”“800裏灤河水質保護工程”“200裏潮河淨水廊道工程”“遼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2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由68%提升到100%。

推進京津冀跨區域協同共管,聯防聯治建“保水共同體”。2020年9月,北京市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以及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共同簽署保水合作協議,兩市三區聯手,在8個方面深化協同合作,組成“保水共同體”。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組織開展汙染協同治理、聯合執法監測和應急演練行動,京津冀協同治水持續深化,有效破解了區域管控瓶頸,河湖管護能力顯著提升。同時,推動建立京冀潮河、津冀灤河兩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累計獲得補償資金35.37億元,爲流域治理提供支撐和保障。

倡導綠色低碳理念做好節水文章,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市9個縣區跻身全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名錄。著力構建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産體系,積極推廣高標准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探索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等綜合節水模式,年節水4900萬立方米以上。

全面推廣循環用水,廢汙水再生利用,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等節水工藝和技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2015年的43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19.9立方米,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服務京津冀能力顯著增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