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塑造競爭新優勢

經濟日報 2024-05-22 15:50:43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作爲重慶市經濟活動最頻繁、開放資源最富集、營商環境最優越的地區之一,江北區當前正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塑造競爭新優勢,加快打造新重慶建設先行區、示範區。

緊扣“三大支柱”挖掘新業態。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産業。江北區立足金融、商貿、工業三大目前有優勢、未來有潛力的支柱性産業,持續向新而行、向質而進。注入金融動力。江北區的金融機構、上市企業數量等居重慶市第一位。我們將錨定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持續推進金融機構、功能、人才“三集聚”,深入實施“智融惠暢”工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推動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增強商貿活力。江北區是重慶商貿大區。我們圍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加快建設中環萬象城、商圈慢行基礎設施工程等標志性項目,持續拓展消費空間,創新消費場景。深入貫徹落實推動大規模設備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決策部署,提速發展“四首經濟”,培育壯大新的消費熱點,不斷釋放消費潛能。提振工業張力。江北區制造業基礎紮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超1500億元。我們將叠代升級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引導企業走好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道路,推動數實融合、數智賦能,幫助汽車、電子信息等企業提升跨越周期的能力,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圍繞“三大主體”催生新動能。經營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力軍。對江北區來說,要通過發展國企、民企、外企形成長足增長點。深化國企改革,江北區將區屬國企整合爲4戶集團公司、16戶子公司,國企總數減少44.5%,利潤總額增長16%。充分發揮3家國企AA+信用評級優勢,高水平運作産業引導基金,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等,不斷提升國企市場競爭力。加強龍頭引領,把“關鍵變量”轉化爲“最大增量”。江北區各類經營主體總量達12.5萬戶。我們將引導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發揮科創主體作用,支持長安、賽力斯等優勢企業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加快構建順暢高效的“研發+轉化+投資”體系,助推企業向“新質”攀高躍升。推進內外聯動,把“區位優勢”放大爲“開放勝勢”。江北區三資企業數量近800家,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我們將充分發揮開放型經濟活躍優勢,以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爲牽引,強化“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聯動效應,推動更多“江北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突出“三大保障”集聚新要素。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要以全要素生産率的大幅提升作爲支撐。江北區在人才、創新、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搶占優勢。強化新型人才支撐。江北區通過“塔尖塔基”“金種子計劃”等政策引育人才17.3萬人。我們將持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行業企業爲主體、職業學校爲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江北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51家,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6個。我們將主動融入全國、全市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實施創新能力提質、全域創新躍升、創新主體賦能、科技金融支撐四大工程,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低空經濟等細分領域,加大財政金融政策等扶持力度,以科技賦能産業創新,不斷夯實新質生産力發展基礎。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江北區連續3年把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作爲“開年第一會”,成功創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標杆城市。我們將沿著發展熱地、政策寶地、服務高地、興業福地“4個路徑”,持續完善機制、抓實舉措,打造宜居宜業、近悅遠來的善治之城、發展沃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滕宏偉系重慶市江北區委書記)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