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校社交圈的“錢規則”:孩子月花銷5萬,只爲“買”朋友?

妍妍創意 2024-05-23 06:44:44

“爸,我同學過生日給我打2w”

“媽,我們學校興趣班報名1w”

孩子在香港上學的家長可能會聽到類似的請求。這些大額的費用通常與學校的各種額外課程和活動相關,但背後的真相可能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要複雜。

L同學,一名內地生插班到某所香港某國際寄宿制學校,每月的花銷竟然高達5萬!

這個數字不僅遠超過了他父母的預期教育支出,也遠遠超過了其他家長和中介所說的正常開銷,一般爲5,000到15,000港幣。

L的家長開始質疑:

這些錢真的都用在了學習和興趣班上嗎?

在家長的堅持和逼問下,L終于承認,這些高額花銷並非全部用于學習,而是大部分流向了融入香港學校社交圈的“錢規則”。

這些費用是L爲了在學校社交圈中獲得認同和歸屬感而支付的社交貨幣。

1 社交真相

L作爲一名普通的香港中學生,他的家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提供了相對舒適的生活條件。

然而,L的家長開始注意到,他們的孩子在社交活動上的開銷異常地高。以下是L的一些典型社交活動,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社交成本。

同學的生日派對。

L想參加同學在一家高檔餐廳舉行的主題生日派對。L面臨的不僅僅是參加派對的入場費用。

“Cosplay主題”的Dress code要求使得她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錢和精力來准備相應的裝扮。

爲此,L決定Cosplay成她最喜歡的動漫角色。這不僅涉及到購買或租賃角色的全套服飾,還包括了相應的鞋子、包包和各種配飾。爲了更加逼真,L還找到專業化妝師進行角色化妝。

L認爲,如果隨便買一個平價的禮物,可能會被認爲不夠用心或不夠重視這段友誼。因此,她就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挑選一些昂貴的、定制的或奢侈的禮物。比如一瓶高定香水,而這通常意味著至少幾千元的開銷。

擴大社交圈

除了和同班同學的交流外,擴大社交圈對于剛轉學來的L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幫助L建立自我認知、培養社交技能、獲得更多的信息等。

于是,L積極參與馬術、高爾夫等課外興趣班,這些活動不僅被視爲高端社交的媒介,而且確實爲L提供了與來自不同背景同學交流的機會。

但是,盡管參加這些興趣班讓她在學校中更受歡迎,但每項活動的費用,包括學費、裝備購置費、交通費等,也都在隨之增加,又是一筆額外的大額支出。

2 家長的擔憂

L的家長面對孩子因社交、性格培養和興趣培養而産生的高昂花銷,陷入兩難。

“如果減少這些支出,孩子可能無法融入社交圈。”這引發了L家長的焦慮。

社交是家長們的一個主要擔憂:他們擔心如果孩子不參與那些需要高消費的社交活動,可能會無法融入社交圈,從而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産生負面影響。

此外,家長們也害怕孩子錯失機會:這些活動有時是建立人脈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徑,家長們不希望孩子在這些方面落後于同齡人。

他們擔心,如果無法承擔這些費用,可能會限制孩子性格的全面發展和興趣的培養,這些都是孩子個人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伴壓力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孩子可能會因爲無法參與某些活動而感到焦慮和壓力,擔心自己因此喪失了“擇友權”。

3 家長的引導

家長們在面對孩子因社交活動産生的高昂花銷時,先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後客觀的看待這個現象並理智的分析,最後正確的引導孩子。

以下五步,是家長們可以采取的一些具體措施,以幫助孩子理智地看待社交活動和消費,同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與孩子一起討論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價值觀,解釋爲什麽需要在社交活動上做出選擇和妥協。並向孩子介紹基本的理財知識,讓他們了解金錢的價值和家庭預算的重要性。

2、樹立正確的“擇友觀”

學校最重要的是學習,強調社交的內在價值,如建立真誠的友誼和提升社交技能,而不是“陪伴式”的物質消費。

真正的友誼因該建立在更深層次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之上,而非表面的社交活動或物質交換。

參加生日派對或其他社交活動可以是與朋友共度時光的一種方式,但並不是建立真正友誼的唯一或決定性方式。

通過重視朋友間的內在品質、共同價值觀和相互尊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選擇那些能夠帶來正面影響和相互成長的朋友。

3、提供可替代社交方案

鼓勵孩子參與成本較低的社交活動,如學校的社團、社區服務或與朋友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支持孩子探索和發展個人興趣,這不僅能豐富他們的生活,也能提高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4、傳授社交技能

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傳授孩子如何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中表現,包括如何處理被排斥的情況。

作爲家長,通過自己的行爲示範理智消費和社交的方式,成爲孩子的榜樣。通過家庭活動和共同的興趣,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5、建立自信心

教育孩子批判性地看待同伴壓力和社交規則,鼓勵他們做出自己的判斷。

鼓勵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社交活動,而是在于他們的品格、才能和努力。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無論是對社交活動的選擇還是對消費的態度。

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們的社交活動如何,家庭都會提供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通過以上的引導,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更強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在社交圈中保持真實的自我,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消費的社交活動,陷入“無意義的社交”。

重要的是,家長要始終與孩子保持開放的溝通,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並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

0 阅读:18

妍妍創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