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妻子一句話讓蘇轼震撼不已,當即寫下一首詞,感動世人近千年

人間史名人錄 2024-05-17 10:34:49

蘇轼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可以說但凡讀過書的中國人都背過一到兩首蘇轼的詩詞。其實,與蘇轼的詩詞同樣聞名的還有他樂觀豁達的性格。

蘇轼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谪,他最遠被貶到過海南,在古代的海南可真的算得上是荒無人煙之地了,但蘇轼卻在這裏找到了名爲生蚝的美味。

他的樂觀和豁達實在讓人敬佩,但是,在他看來有一個女子卻比他要豁達的多,這位女子便是他的友人王鞏的妻子,蘇轼還曾爲她寫下一首詞,直至今日這首詞還在感動著世人。

一、命運的轉折點

蘇轼和弟弟蘇轍,在父親蘇洵的影響下早早地便樹立了科舉取士的遠大志向,蘇轼聰穎又刻苦,第一次進京參加應試考試就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還因此獲得了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的青睐,因歐陽修的贊譽和引薦,蘇轼名聲大噪。

遺憾的是那一年蘇轼的母親逝世,他歸家守喪,四年後才得以走上仕途,隨後的六年時間裏蘇轼十分爭氣,一路高升。

只可惜1066年,蘇轼的父親蘇洵病逝,蘇轼歸家守喪三年,當他再次返回朝堂時卻發現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蘇轼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不得已離京,後來他又因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端,引發了“烏台詩案”,蘇轼的人生便是在這時迎來了徹底的轉變。

蘇轼最終被貶黃州,當時與他交好的數十人都受到了牽連,其中以王鞏受到的處罰最重,他被貶去了荒涼偏僻的嶺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幾乎很難再返回京城了。

“樹倒猢狲散”,蘇轼和王鞏被貶以後,以往與他們交好的友人都受到了牽連,那些僥幸沒有受到牽連的人也紛紛離他們而去。

二、不離不棄的柔奴

“烏台詩案”鬧得轟轟烈烈,人人都道蘇轼和王鞏,此後很難再有所作爲,受他們牽連的人仕途也算是走到頭了,因此,這時還陪在他們身邊的人可以說少得可憐。

王鞏被貶的地方是偏僻的嶺南,那裏的環境出了名的惡劣,即便是願意與他共進退的人在得知他被貶的地方以後也畏縮了,這時有一個女子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邊,那就是柔奴。

柔奴是王鞏的侍妾,她本是洛陽一大戶人家的女兒,後來家道中落不得已當了歌女,王鞏爲其贖身後才成了他的侍妾。

王鞏待她很好,柔奴對此十分感激,因此,當王鞏被貶嶺南時,柔奴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邊,絲毫沒有考慮過自己身爲一個女子如何在環境惡劣的嶺南生存下去的問題。

王鞏原以爲自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沒曾想柔奴作爲一個弱女子竟然會甘願陪自己去濕熱的嶺南受苦,他大受感動。

蘇轼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也是十分的驚訝,他本就對王鞏受到自己牽連一事感到愧疚,聽聞柔奴對王鞏的不離不棄以後對她也是十分感激。

古代交通不便,蘇轼自認自己前往黃州的路已經十分難走,更何況被貶去嶺南的王鞏和柔奴,因內心的愧疚,蘇轼多次寫信詢問王鞏的近況,王鞏怕蘇轼憂心過重,時常反過來寬慰蘇轼。

三、爲柔奴作詞

1083年,王鞏北歸,蘇轼與王鞏見面,讓他感到意外的是,王鞏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狼狽,就連跟隨在他身邊的柔奴也貌美依舊,甚至比以往更漂亮了三分。

由此可見王鞏在嶺南時的日子應該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難熬,但跟京城比肯定還是不及其萬分之一的。

蘇轼見友人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錯,自然十分高興,難免多喝了幾杯,他這些年因牽連王鞏一事,每每想起都愧疚萬分。

柔奴看出了蘇轼的心事,便勸他多喝些酒,總要盡興才好。

蘇轼知道好友身邊有個極其堅強又柔美的女子,料想便是眼前這位勸酒的女子,于是順勢問她在嶺南地區生活如何,是否有不適的地方。

誰曾想柔奴微微一笑,並未像蘇轼訴說這些年的難處,只說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這短短的八個字給蘇轼的震撼確實極大的。

嶺南生活必定是十分艱苦的,但柔奴不僅沒有絲毫的埋怨,反而說出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這種隨遇而安的心態實在是難得。

蘇轼雖然也十分樂觀豁達,但是仍舊會因爲外界的事物受到幹擾,夜深人靜時依舊會覺得苦悶,所以在被貶期間,他寫下了許多詩和詞來寬慰自己。

如今見到柔奴,他才真正意識到什麽叫豁達。在柔奴眼裏,只要能與王鞏待在一起,即便是條件在惡劣的地方也能讓她心安。

感念于柔奴與王鞏之間的情感,蘇轼爲柔奴寫下一首詞,名叫《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裏歸來顔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詞上半阙贊美了柔奴的美貌,下半阙贊歎了她的曠達,因爲蘇轼的這首詞,很多人都知道了柔奴與王鞏之間的故事,並爲之贊歎,直至今日依舊有人用這首詞的最後一句表達對難能可貴的愛情的贊美。

結語

再惡劣的環境,若是有人愛的人在身邊陪伴也不再難熬,或許正是因爲柔奴和王鞏的樂觀與曠達才讓他們度過了在嶺南的艱難歲月。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