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話辣椒

經濟日報 2024-05-04 07:10:31

說起吃辣,中國人當仁不讓。據統計,中國吃辣人口數量達到5億人。特別是在川貴雲湘等地區,人們把吃辣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吃出了“藝術水准”。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辣椒生産國和消費國。

不過,在人類種植、食用辣椒的漫長曆史中,中國出現的時間算不得早,之所以能後來居上成爲辣椒大國,是各種複雜的地理、社會、經濟因素互相交織、相互影響的結果。

曆史學家們普遍相信,辣椒起源于南美。至少7000年前,位于今天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等地的印第安人已開始種植辣椒。他們把辣椒當作重要的調味品,並做成日常菜肴。時至今日,墨西哥依然是一個辣椒文化盛行的國家,幾乎每個墨西哥人的生活都與辣椒緊密相伴。墨西哥有句諺語:“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辣椒。”在墨西哥人的廚房或當地餐館裏,你很容易找到各種各樣的辣椒醬。墨西哥人的辣椒吃法也是花樣百出:或新鮮幹吃,或調汁佐餐,甚至還會與水果、糕點、糖果、飲品、冰激淩等混合在一起。

與很多物種一樣,辣椒的“命運”也是在大航海時代發生改變的。大航海時代之前,胡椒等香料在歐洲很受歡迎,是歐洲富裕階層的重要調味品。哥倫布開啓航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到印度獲取胡椒等香料。

然而,哥倫布沒有找到印度,而是陰差陽錯地抵達了美洲。1492年,哥倫布抵達位于加勒比海地區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並在該島建立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也是在這座島上,他發現了辣椒,並將其當作胡椒的替代品帶回歐洲。1493年,哥倫布返回西班牙,辣椒跟隨他的船只,第一次踏足歐洲。

在辣椒身上,西班牙人似乎看到了新的商機。此前很多年裏,西班牙人在胡椒貿易上都沒嘗到太多甜頭。因爲胡椒主要産自印度,通常由印度人先賣給阿拉伯商人,再被運到埃及和意大利,轉賣給歐洲各地的商人。幾經周轉、層層加價之後,歐洲人拿到的胡椒價格極其昂貴。而且,由于歐洲商人處于這條貿易鏈的末端,利潤相當有限。西班牙人發現,相較于胡椒,辣椒的辣度更高,價格也更便宜,完全有潛力成爲新的調味品。更重要的是,辣椒的産地和種子都由西班牙人控制,無論是在當地種植還是從南美運輸,供應都有保障。

但是,現實並沒有按照西班牙人的設想發展。一方面,很多歐洲人一時難以接受辣椒作爲食物,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僅僅將其當作盆景,用來裝飾庭院。另一方面,在辣椒貿易中,葡萄牙人後來居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隨著達伽馬成功開辟新航路,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巴西發現了當地的辣椒品種,繼而將其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先是非洲海岸,再是印度海岸,然後以印度爲中轉站,辣椒被傳播到亞洲其他地區。

與在歐洲被當作觀賞植物的命運完全不同,在非洲和亞洲地區,辣椒迅速成爲當地居民的“盤中餐”。在非洲,這一過程尤爲迅速。非洲人早就有食用辛辣調味品的傳統,對辣椒的接受度很高。葡萄牙人正是因爲看到了這一點,直接把市場開拓的重點放在了非洲,並且大獲成功。加上辣椒本身就具有易種植、耐儲存的特質,因而很快在非洲“站穩了腳跟”。

跟隨歐洲商隊和商船,辣椒于16世紀末抵達中國。曆史學家認爲,辣椒進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陸路,即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二是海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方,在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

辣椒在中國也被稱爲蕃椒、海椒。進入中國約百年後,到清乾隆年間,辣椒在中國西南地區已經成爲一種常見的食材。

辣椒在雲貴川等地被迅速接納,與當地缺鹽的環境密不可分。貴州不産鹽,食鹽全靠外地輸送,量少價高。爲少吃一口鹽,人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以酸代鹽”就一度非常流行。直到辣椒的出現,讓貴州人找到了更好的代鹽之物。很快,食辣在當地流行起來,平民飲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辣椒版圖繼而不斷擴大。

隨著辣椒市場價值的不斷挖掘以及種植技術的持續提升,辣椒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知的辣椒已經達5萬種左右。隨著加工技術的發展,辣椒的用途也越來越多,除了可以被加工成辣椒醬、幹辣椒和辣椒油等産品,辣椒素、辣椒紅素、辣椒堿等在醫療、食品添加劑等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數據,2021年世界上辣椒産量達到3628萬噸,其中産量最大的10個國家是中國、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墨西哥、西班牙、埃及、尼日利亞、美國、荷蘭和突尼斯。

在辣椒品種與用途不斷豐富的同時,還有一些人在朝另一個方向探索——培育辣度更高的辣椒。

1912年,美國藥劑師威伯·史高維爾設計出一套測量辣椒辣度的實驗方法。他將一定重量的幹制辣椒研磨成粉,然後用酒精提取辣椒素,再將辣椒素在糖水中稀釋,使其濃度降低,直到5位經過特定訓練的受試者中至少有3位完全嘗不出辣味。史高維爾指標(SHU)也由此成爲最常用的辣度衡量單位。比如,需要以1萬倍糖水稀釋的幹辣椒提取物,其辣度指數爲1萬SHU。

史高維爾指標誕生以後,辣度有了統一的衡量方法,培育“超級辣椒”的熱潮隨之興起。2012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家辣椒公司負責人埃德·柯裏培育出了平均史高維爾指數爲164萬SHU、最高可以達到220萬SHU的辣椒。該辣度意味著必須把單位辣椒稀釋到164萬分之一及以下時,才能徹底中和它的辣味。對比之下,中國人常吃的極品辣椒朝天椒,平均史高維爾指數不過3萬SHU。埃德·柯裏將這種辣椒命名爲“卡羅來納死神辣椒”,並成爲當時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最辣辣椒。

10年後,埃德·柯裏再度刷新了自己的紀錄,他培育出一種名爲“辣椒X”的品種,平均辣度達到269萬SHU。埃德·柯裏作爲“辣椒X”的第一位試吃者曾這樣描述它的辣度:“吃完後,在3個多小時內,我都感到渾身發熱,接著是超過4小時的胃痙攣。我在雨中平躺在大理石板上大約1小時,痛苦地呻吟著……”

顯然,辣到這個程度,普通人怕是無福消受了。但可以想見,其作爲工業原料將給整個辣椒産業帶來更加火爆的未來。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袁 勇)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