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余項非遺齊聚蓉城展現阿壩非遺多彩魅力

遊遊在路上 2024-05-11 23:21:15

阿壩非遺耀蓉城

多彩魅力惹人醉

了不起的阿壩非遺

文脈傳承,芳菲滿徑。廣袤的阿壩大地上,凝結著世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經過曆代傳承和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的文化形態,爲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産。

5月11日,“了不起的阿壩非遺”——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展演周暨阿壩州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展示交流活動在成都舉行。四川省文旅廳、阿壩州相關領導,及各景區、涉旅企業參加了此次推介會。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袁藝

▲阿壩州人民政府副州長依當措

▲阿壩州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 阿壩州文物局局長趙壽春

“從東北大門,大禹故裏汶川進入阿壩瓜果之鄉,嗅岷江百合的芬芳,看奔騰東歸的岷江大川,品一顆櫻桃,跳一曲薩朗,東北門的溫情引領您走進川西北高原……”開幕式上,在成都寬窄巷子,簇擁的人群跟隨《大熊貓的小世界》文藝表演,走進阿壩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曆史,與絢爛文化相擁。

據介紹,本次活動爲期5天,阿壩州推選100余項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技藝、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音樂等阿壩非遺齊聚蓉城,全天候通過展演、推介、走秀等形式,用沉浸式的場景增強群衆體驗,讓非遺可看、可聽、可玩、可享,全方位展示了阿壩州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效,爲2024阿壩州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營造氛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轉化,促進文旅事業産業高質量發展。

阿壩州是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的彙集帶,也是藏羌彜文化走廊的腹地。悠久的曆史文化和富集的自然資源,孕育出豐富的文化遺産和多樣的文化生態。

2008年,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挂牌,並于2019年正式升格爲保護區。

2023年10月,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在阿壩州舉行。

……

一直以來,阿壩州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爲核心加強文化生態保護,維護文化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完整,逐步探索出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阿壩模式”,活態傳承逐漸綻放出時代新韻,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煥發出“阿壩光彩”。

婀娜的舞蹈,悠揚的歌聲,與古色古香的寬窄巷子碰撞出別樣的火花與風情。在現場,來自阿壩州的非遺傳承人、網絡大V紛紛當起家鄉推介官,以豐富新穎的形式向遊人展示縣域內景區、景點、非遺項目等文旅資源和旅遊線路産品等,樹強阿壩非遺形象,展示阿壩非遺之美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全州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截止目前,全州共有世界級非遺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20項,省級非遺項目101項,州級非遺項目552項,四級非遺名錄項目總數位列全省首位,跻身全國第一方陣;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河曲馬黃河草原文化、嘉絨文化、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等相繼成立,在全省率先實現四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域覆蓋;建成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基地1個、省級非遺生産性保護基地3個、省級非遺傳習基地3個、州級非遺生産性保護基地34個、州級非遺傳習基地42個……藏羌回漢各族兒女同氣連枝,多民族文化交融交彙,3000余名代表性傳承人用執著與努力開拓出阿壩州“百花齊放”的非遺發展大時代。

阿壩州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阿壩州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爲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准確把握全省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座談會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紮實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高質量發展,爲新時代新征程阿壩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文化力量的生動踐行。

文化之于阿壩,既是寶貴的財富,更是強大的生産力、競爭力。下一步,阿壩州將進一步鞏固非遺保護成果,不斷探索傳承與創新,促進非遺和旅遊深度融合,提高非遺傳承實踐水平。

0 阅读:0

遊遊在路上

簡介:真心分享四川美食美景,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