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月曆•3月丨麋鹿:歸去來兮,生生不息

新湖南 2024-03-31 08:40:52

3月20日,一群麋鹿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漫步。本版圖片均爲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3月20日,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宋玉成(右)用望遠鏡監測麋鹿。

3月25日,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治避難中心,麋鹿悠閑散步。

3月20日,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頭成年雄鹿去年冬天脫落的角出現在草地上。

3月20日,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麋鹿在淺水區自由奔跑。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月桂

小麋鹿的眼睛裏,黑色瞳仁幾乎占據了整個眼眶。這個新鮮的生命出生在春天,一睜眼,就看到洞庭湖無邊的綠色。它是那麽溫馴,又那麽靈動,使得春風依依流連,一再親吻它純潔的面頰、纏繞它纖細的四肢。

3月初,洞庭湖濕地沉浸在新生的喜悅裏,今春最早的一批麋鹿寶寶降生了。在它們的基因裏,帶著洞庭湖早已留下的生命密碼。20多年前,它們的祖輩正是憑借著這些密碼,遊過湍急的長江,回到這片遠古的故鄉。

春光明媚的日子,記者走進東洞庭湖區華容、君山等地,探訪洞庭麋鹿在春日裏新生的故事。

【尋找】

濕地一天比一天更綠。東洞庭注滋河口三角洲,視野開闊,目之所及是綠色的苔草,蘆葦的嫩芽長及人的小腿處,蛇莓的黃色小花貼著地面開放。此時節,大部分候鳥已經北遷,仍然有清亮的鶴鳴劃破晴朗的長空,小天鵝潔白的身影出現在綠色草地上。

3月20日,春分,華容縣團洲鄉。記者跟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宋玉成一行,走下高高的防洪大堤,體驗保護區今春第一次麋鹿監測。此時的洞庭湖,春水初生,淺淺一泓,到處是泥濘澤地,行走異常艱難。

首先暴露行蹤的是麋鹿糞便。“它們吃得不錯。”宋玉成說。

陽光一出,氣溫便很快升高,苔草生長旺盛,麋鹿的食物簡直到處都是。在冬天,麋鹿找到的都是幹枯的野草,糞便呈幹燥的褐色;春天鮮嫩的食物,則讓糞便呈現濕潤的墨綠色。

濕軟的泥土上,留有一行清晰的蹄痕。常年行走在泥濘和水體中,麋鹿蹄子進化得十分寬大,形狀與牛蹄相似。但麋鹿的第二、第三蹄之間長有像蹼一樣的腱膜,使得麋鹿能在沼澤草灘上迅疾奔走,並在遊泳時加速前行。

一只完整的鹿角出現在草地上。“左角。”宋玉成看了一眼說道,每到冬季,麋鹿的角便會脫落,春天再重新長出來,這是去年冬天一頭成年雄鹿脫落的角,大且分叉多。

角,是麋鹿的武器,也是生命力的象征。雄麋鹿出生後,從第二年開始,每增加一歲,鹿角就新增一個分叉,直至5齡方基本定型,因此,麋鹿角也可以用來推測其年齡。麋鹿角向後分叉,可避免在蘆葦叢或灌叢中行走時發生刮碰,這也是適應沼澤濕地生活的一種形狀。

與麋鹿有關的細節不斷出現,都在顯示鹿群就在附近頻繁活動。

【現身】

一群麋鹿跑過碧綠的草地,蹚過春天的水流,水花四濺,給洞庭湖帶來了最爲動感的畫面。

下湖沒多久,麋鹿便現身了,而且有25頭。

交配期尚未到來。此刻,麋鹿結成友好松散的群落,隨意遊蕩。處于換毛期的麋鹿群裏,有的還“穿”著冬毛,顔色偏淺,有的已經完全換成棕色毛發。雄鹿的鹿角已頗具規模,但尚未完全骨化,仍附著細密的茸毛。再過一兩個月,骨化後的鹿角將成爲它們最有力的武器,用來炫耀力量,並爲愛情決鬥。

未成年的雄鹿剛長出的鹿角分叉較少,像一截小樹枝。兩頭年輕的雄鹿忽然打鬥起來,用後腳站立,前腳互相攻擊。“這是它們的遊戲和訓練,爲求偶而准備。”宋玉成解釋。

空曠的濕地上,麋鹿們三五成群,其中有不少是在這個春天出生的幼鹿。小麋鹿剛出生幾分鍾便可以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幾天後就能跟媽媽一起奔跑了——在春光裏追逐春風,在春水邊嬉戲,在春草中打滾,身上的白色斑點如梅花綻放。

“這是今年最早一批幼鹿。”麋鹿一般出生在3至5月,其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高峰期。宋玉成判斷,眼下這幾頭幼鹿,出生不超過一周,它們身上的白色斑點,一般會在出生三個月後自然消失。

一頭母鹿遠離鹿群,獨自俯身于蘆葦叢中,尾巴翹起,不安地甩動。“這是一頭即將分娩的母鹿,它需要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生産,此時特別敏感脆弱,一定不能驚擾它。”宋玉成在望遠鏡裏仔細觀察後,帶著大家遠離了母鹿。

眼下,保護區加強了麋鹿棲息地的管理,爲麋鹿産仔營造適宜的棲息環境。

在東洞庭腹地、注滋河口的三角洲灘塗,上百頭麋鹿集成大群,閑散地行走。此刻,食物豐足到無需費心尋覓,沒有強大的天敵需要提防,也沒有焦灼的愛情需要追逐,最好的時光不過如此。

【救助】

3月25日,嶽陽市君山區的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治避難中心內,記者近距離見到了一頭一周前被救助的幼鹿。幼鹿對人類的態度是好奇且友好的,因爲出生後缺乏母親的愛撫,它對飼養員的撫摸非常享受。

下了點雨,圍欄內有積水,頗爲泥濘。“這是我們特意挖的水溝,這樣更符合麋鹿生存的環境。”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會長李政說。

飼養員石國慶一早就開始給麋鹿投餵卷心菜和玉米。圍欄內一同飼養的牛羊興奮地奔在最前面搶奪食物,鹿群遠遠地觀察,等混亂過後,才慢慢加入進來。“犇犇”是這群麋鹿中的鹿王,它擁有華麗的鹿角,高大俊美,氣度不凡。鹿群中還有一頭在打鬥中落敗的雄鹿,右角的一個分叉被折彎,頗有些心事重重的樣子。

圍欄裏的鹿群在取食時也會盡量遠離人群,只有母鹿“點點”走在欄網最邊上,它的腹部明顯隆起。“這幾天‘點點’的動作柔和了很多,應該就快生了。”石國慶說。

對一頭即將分娩的母鹿來說,理應更加謹慎,但“點點”顯然對人類毫無戒心,從出生起,它就被人類救助養大。

起先,“點點”生活在丁字堤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楊曉強是“點點”的第一個“奶爸”。正是他,在2012年3月將剛出生的“點點”從寒冷的湖灘上帶回救助站,一天七八次地餵它喝奶。後來,楊曉強爲“點點”的“終身大事”愁破了頭——雌性麋鹿一般3歲就性成熟了,“點點”無法適應圍欄外的生活,直到5歲還沒有“對象”。

2016年,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與東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治避難中心先後設立,“點點”從丁字堤救助站轉移到了這裏,終于遇到了它的愛情,並在2018年産下它的第一個孩子。“點點”是東洞庭湖第一只被人工救治成活的雌性麋鹿,它成功産下後代,也標志著洞庭湖野生麋鹿種群救護工作展現出了初步成果。

“點點”的故事裏,流動著人與麋鹿之間的動人溫情。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成立以來,每年要參與十多起受傷受困麋鹿的救助。目前,救治避難中心有麋鹿24頭。

李政介紹,協會由專家、一線巡護人員、愛心企業家、大學生志願者等組成,會員50人,入會自願,沒有報酬。

快速增長的麋鹿數量,也給救助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眼下,麋鹿已進入繁殖季節,協會加派了人手值班照看。但真正的考驗在主汛期,水深草淹,食物匮乏,洪水中的麋鹿危險重重。那時,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協會會員,需要日夜巡邏,尋找被洪水圍困的麋鹿,給饑腸辘辘的麋鹿及時送食。李政表示,目前,救助工作人力和資金壓力極大。宋玉成呼籲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進來,真正建立麋鹿聯防聯控的“大保護”機制。

【見證】

這個春天,東洞庭湖的麋鹿家族將新增50至60名新成員,整體數量將突破300頭。

“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墨子·公輸》描繪2000多年前楚國古雲夢澤,麋鹿到處都是。

水草豐茂、氣候溫暖的洞庭湖濕地,自古是麋鹿的理想棲息地。但如今在洞庭湖奔走的麋鹿種群,“建群”卻不到30年。麋鹿在洞庭湖區,從野生到滅絕,從重現到繁衍,再到自然野化、發展壯大,是一段波瀾起伏的傳奇之旅。

麋鹿屬中國特有的大型草食性有蹄類動物,曾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 于20世紀初在中國滅絕。1985年我國從英國一處莊園重新引入麋鹿, 在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湖北石首形成規模較大的麋鹿種群。

1998年,長江中下遊流域的洪水中,湖北石首保護區圍欄被沖垮,逃逸的麋鹿一部分留在了附近小河口楊波坦、三合垸一帶,另有一小群不畏風高浪急,橫渡長江,到達東洞庭湖區。

很難想象,洪水中的它們以怎樣的勇氣脫離人工放養環境,又經曆怎樣的艱辛,完全自主地生存下來。近年來,東洞庭湖從大豐保護區、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入了多頭麋鹿進行基因交流。調查顯示,截至去年底,東洞庭湖麋鹿達289頭,主要棲息在注滋河口與紅旗湖。

從最初的十幾頭,到如今繁盛的種群,東洞庭湖的野生麋鹿種群,以高野性和自然性爲人稱道,成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大亮點。整個洞庭湖區麋鹿種群,也被專家認定爲自然野化最徹底、最有前途的麋鹿種群。

“不斷擴大地域分布,是麋鹿真正回歸自然的關鍵。”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楊道德教授認爲,現階段的麋鹿保護要積極向有條件地區擴散種群,助其盡快成爲常態化生存繁衍的野生動物。此外,隨著麋鹿數量的快速繁衍,麋鹿的合理利用也可提上議程。

萬物有靈且美。麋鹿的命運,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與國運緊緊相連。在清末亂世中流離,又在改革開放之後回到故鄉,在生態文明建設推進中繁衍壯大。傳奇的麋鹿,是“國家興、麋鹿興”的見證。洞庭湖區麋鹿種群的保護,也爲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了“大湖力量”。

【記者手記】

湖清時見鹿

周月桂

春天的小麋鹿依偎在媽媽身邊,風吹動它的茸毛,像撫在我的心上。

人與鹿之間,有一種天然的流動著的美妙情感。遇到小麋鹿那清亮濕潤含情脈脈的眼神時,很少有人能不心動。

東洞庭湖“麋鹿博士”宋玉成就是這樣“淪陷”的。自2009年第一次在洞庭湖看到麋鹿起,他就開始了科研、守護之旅,年複一年在洞庭湖區跟蹤、記錄著麋鹿的信息,成爲最清楚洞庭麋鹿“家底”的人。

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會長李政也是如此,從2016年見到麋鹿在洪水中的身影開始,就再也放不下對這種堅毅又美麗的生物的關心。還有更多保護區工作人員、志願者以及專家教授等,主動參與到麋鹿保護中。

湖區的老百姓,給予了麋鹿最大的寬容與保護。遇到麋鹿時,人們不會上前幹擾,見到受傷、受困的麋鹿,會第一時間報警救助。

在中國傳統文化裏,鹿是長壽的仙獸,象征著祥和、安定;鹿與“祿”諧音,蘊含著飽滿的吉祥寓意。“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以鹿起興,寄托著一份對清平治世、上下同心的祈盼。

“樹深時見鹿”,是李白詩中世外桃源的景象;“湖清時見鹿”,是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一湖清水,呦呦鹿鳴,見證著滄桑變遷、盛世繁華。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