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總參謀長,三次辭掉帥位,毛主席:比要跳樓的強千百倍

雅可談過去 2024-05-23 08:51:42

據毛主席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當年授銜時,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書記處的成員,曾在中南海頤年堂討論粟裕的軍銜問題。

毛主席說:

“論功、論曆、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

周恩來說道:

“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

毛主席感歎道:

“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

可能有人要問粟裕是哪三次辭帥?

第一次是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第二次是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第三次是1955年讓了元帥軍銜,因此,毛主席才感歎道:

“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嘛!”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並對共産黨人與進步人士進行大肆迫害,在這種情況下,我黨准備發動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于是,著名的南昌起義爆發了。

南昌起義部隊中,就有粟裕的身影,當時的粟裕只有20歲,在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隊當班長。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粟裕就是這樣的人。

湘南起義之後,粟裕上了井岡山,1929年,年僅22歲的粟裕迎來爆發期,這一年,他屢建奇功,從營長到團長再升爲師長,並在第二年活捉了敵師長張輝瓒,毛主席贊歎道:

“有軍師之才。”

當然,紅軍時期粟裕也遭遇到人生中的一次險情。

那是1933年9月,蔣介石糾集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爲了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中央決定以紅7軍團爲主力,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這支部隊與方志敏的紅十軍會合後合編爲紅十軍團,粟裕擔任軍團參謀長。

行軍的過程中,軍團政委樂少華與尋淮洲、粟裕之間發生了矛盾,結果紅十軍團遭受重大損失,尋淮洲壯烈犧牲,方志敏、劉疇西、胡天桃等英勇就義,樂少華與粟裕成功突圍,但也身負重傷。

這次戰勝紅十軍團(粟裕)的是國民黨將領王耀武,王耀武曾經歎息于不能一睹尋淮洲、劉疇西的風采,但他卻能一睹粟裕的風采,14年後的1948年,粟裕“攻濟打援”,用了八天八夜的時間攻克濟南,並活捉了國民黨中將王耀武。

抗日戰爭時期,粟裕同樣有許多亮眼的表現,比如說1940年黃橋決戰,粟裕以5000兵力,重創敵頑10萬,敵人中將李守維、李守維斃命,毛主席接到電報後,感歎道:

“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粟裕,今後可以指揮四五十萬人馬!”

當然,粟裕的高光時刻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

首先是蘇中戰役,面對4倍的敵軍,粟裕七戰七捷,殲敵五萬,林彪自歎道:

“打仗我不如粟裕。”

然後就是孟良崮戰役,粟裕將不可一世的國民黨整編74師殲滅,要知道,這可是國民黨軍隊王牌中的王牌,在隨後的濟南戰役中,粟裕成功攻克濟南,並活捉了王耀武。

最後就是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軍44萬余人,戰後毛主席評論道:

“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據說林彪看了淮海戰役的指揮記錄後,沉默了好久,最後說:

“這是神仙指揮的戰役!”

1954年12月,47歲的粟裕出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並在接下來的授銜中辭掉元帥軍銜,受封爲大將,位列大將之首。

我們都知道粟裕這個人,除了軍事上的才能外,在工作中比較堅持原則,不喜歡曲意逢迎,因此很容易得罪人。

1958年反教條主義運動在全軍興起,粟裕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被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比如說“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

這次運動是由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發起,鄧小平擔任中央反教條主義領導小組組長,粟裕受到批判後,被撤掉了總參謀長的職務,改任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黨委第一副書記。

其實,晚年的粟裕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平反的問題,爲此,他也是多次向中央申訴,據說1983年胡耀邦總書記曾經過問,但始終沒有落實,1984年,粟裕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1994年12月25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和張震聯名發表了一篇文章,即《追憶粟裕同志》,文章中提到:

“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曆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1 阅读: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