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公主:順治唯一長大的公主,孝莊掌上明珠,成鏟除鳌拜的棋子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2-25 11:47:27

只要是提到順治帝,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順治帝究竟是病逝還是出家爲僧了呢?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爲一個人:孝獻皇後董鄂氏。了解順治帝的都知道順治帝獨寵董鄂妃,只要有董鄂妃在,宮中佳麗三千,哪怕是高貴的科爾沁公主順治帝都不放在眼裏。

董鄂妃曾爲順治帝生下一位皇子,序齒爲皇四子,但是皇四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夭折。順治帝悲痛欲絕,將皇四子追封爲榮親王。榮親王夭折兩年後董鄂妃病逝,順治帝將愛妃追封爲孝獻皇後。所以在我們一般提到順治帝就會認爲,順治年僅24歲病逝,膝下子女非常少。似乎除了玄烨,便是被追封的榮親王。

董鄂妃雖然“集三千寵愛于一身”,但實際上順治帝作爲一國之君時刻謹記“自己綿延後嗣”的職責,讓大清王朝能夠後繼有人,與其他的妃嫔還生育七子六女。

七位皇子中除了玄烨登基稱帝、69歲高壽而終外,還有三位長大成人:

裕親王福全,甯悫妃董鄂氏所生,是康熙非常敬重的二哥,二人關系極好;

恭親王常甯,陳圖塞爾福晉所生,是康熙的五弟,常甯嫡長女入宮成爲康熙養女;

純親王隆禧,鈕祜祿福晉所生,是康熙的七弟,雖生有遺腹子,但遺腹子年僅2歲夭折。

八位皇子真正長大成人的有四位,夭折了四位著實讓人覺得惋惜;但實際上順治帝的公主更加令人惋惜,六位公主先後出生,卻僅有一位長大成人。

皇長女,是恭親王常甯的同母姐

皇次女翠花公主,楊喇亥娘福晉所生

皇三女、皇五女,同皇長子牛鈕都是筆什赫額捏福晉所生,筆什赫額捏福晉是爲順治帝生兒育女最多的妃嫔,便可見其受寵程度。可惜的是她所生的一子二女全部夭折,皇三女五歲夭折,皇五女七歲夭折。

皇四女,是庶妃烏蘇氏所生

皇六女,是庶妃納喇氏所生

正因爲翠花公主是順治帝六位公主中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所以在被祖母孝莊視爲掌上明珠,異常地疼愛。但即便是翠花公主再得寵,在朝政面前,也只能聽從祖母孝莊與弟弟康熙的安排,嫁給一個不久便會被罷官免職的男子,這便是作爲皇室公主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一下:翠花公主的一生究竟是什麽樣的?

01

翠花公主的生母是楊喇亥娘福晉,是順治帝衆多妃嫔中默默無聞的一位,若非翠花公主的存在,可能楊喇亥娘福晉連一個名號都不會留下,會被稱之爲“順治帝庶妃”甚至是“格格”。

在滿清入關初期,後宮妃嫔的等級並非我們在清宮劇中見到的這樣: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嫔、貴人、常在與答應、官女子;而是皇後、皇貴妃、妃、福晉、庶妃(大格格、小福晉)、格格。比如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在剛入宮的時候便是格格級別,裕親王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入宮的時候是小福晉級別。

董鄂妃入宮這年,孝莊下旨索尼、鳌拜等人在順治帝後宮設置東宮妃與西宮妃,西宮妃爲董鄂妃,東宮妃便是定南王孔有德女兒孔四貞;但此時的順治已經愛上了董鄂氏,並且將董鄂氏直接封爲賢妃,三個月後晉封皇貴妃,此事也就擱置了。

不管順治妃嫔等級變與不變,對于楊喇亥娘福晉的影響並不大,畢竟她在後宮的地位很低。

能夠生下翠花公主,也是順治帝綿延後嗣寵幸的結果而已。

隨著順治帝所生的女兒一個接著一個夭折,長大成人的翠花公主在後宮的地位便更加尊貴。再加上翠花公主從小便非常聰慧,長大後更是賢淑,孝莊非常寵愛這個賢良淑德的孫女,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疼愛。

但是即便是再得寵的公主,終究是要嫁人的。

作爲皇室公主,出路只有三條:

一條便是遠嫁蒙古和親,比如蒙古科爾沁部、蒙古喀爾喀部、蒙古喀喇沁部等部落,順治帝的養女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的女兒)便是下嫁蒙古科爾沁部;

第二條便是下嫁藩王之子,比如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順治帝的養女和碩和順公主便是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的兒子尚之隆,順治帝養女和碩柔嘉公主則是下嫁靖難王耿仲明的孫子耿聚忠。

第三條便是下嫁朝臣,這或許也是身爲公主最期盼的結果吧,畢竟能夠長居京城,不需要與父母家人分離,還能時常入宮給皇上、太後等請安。

翠花公主便是選的第三條路,下嫁朝臣,不過這位朝臣並非安安穩穩、能夠善始善終的臣子,能夠讓翠花公主安穩度過余生的寄托。因爲孝莊與康熙爲翠花公主選的額驸是鳌拜的親侄兒讷爾杜,雖然是孝莊太皇太後忍痛割愛,不得已而爲之,但終究親手將唯一的孫女推向了深淵之中。

02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康熙登基時只有8歲,還在讀書識字的年紀,並不能直接處理朝政;而孝莊雖然是巾帼英傑,但“後宮不得幹政”,她並不能直接上朝理政,只能由輔政大臣來輔佐康熙,直至康熙長大成人親政。

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

出身滿洲正黃旗、曆經五朝(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的老臣

出身滿洲正白旗、額驸蘇納(娶太祖第六女)的兒子蘇克薩哈(非公主所生)

出身滿洲鑲黃旗、開國功臣額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太祖第四女穆庫什公主所生)

出身上三旗、太宗皇太極的救命恩人,皇太極對鳌拜有知遇之恩

一開始四位輔政大臣還算齊心,做了很多對朝廷有益的事情。但是慢慢地四位輔政大臣分爲三派:一派是老成持重的索尼,身體越來越不好,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索性在鳌拜與蘇克薩哈明爭暗鬥時稱病不出,也不去上朝;

一派便是蘇克薩哈,蘇克薩哈因曾依附于攝政王多爾衮而自卑,而且蘇克薩哈是四位輔政大臣中唯一一位不屬于兩黃旗的大臣;

另一派便是鳌拜遏必隆,遏必隆膽小怕事,畏懼鳌拜。

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想要除掉越來越不安分的鳌拜,便需要借助老臣索尼的力量。就這樣索尼的孫女、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赫舍裏氏被立爲中宮皇後,想要置身事外的索尼便被直接拉到了康熙的這條船上。索尼哪怕是不爲了大清朝、不爲了康熙與孝莊,爲了自己孫女的皇後之位,爲了赫舍裏氏家族的利益,也要幫助康熙除掉鳌拜。

康熙與赫舍裏大婚後,索尼便幫助康熙提前親政(雖然康熙能夠親政,但是並沒有真正的親政),並且在暗中布局如何除掉鳌拜。

只可惜索尼年邁,康熙六年便病逝了。

索尼的病逝,對于康熙與孝莊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他們失去了一個牽制鳌拜的重臣。

因爲除掉鳌拜的時機還未到,而且索尼一病逝,鳌拜便更加地猖狂,制造冤獄,害死了輔政大臣之一蘇克薩哈以及子孫七人、子侄四人。

而遏必隆雖然是太祖皇帝的外孫、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兒子,但是對康熙而言並沒有什麽幫助,面對在朝中更加肆無忌憚的鳌拜,孝莊與康熙只能是采取拖延的策略。

而最好的辦法便是聯姻:這一年翠花公主15歲,恰好是婚齡。孝莊哪怕是再不舍自己唯一的孫女,爲了孫兒的皇位與大清,也只能忍痛割愛,將翠花公主嫁給了鳌拜的侄子讷爾杜。

03

讷爾杜的出身也很顯赫:

他的祖父是“清朝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瓜爾佳.費英東的九弟衛齊,衛齊憑著自己的戰功得了一個輕車都尉的世職,並且位居十六大臣之列,是名副其實的開國功臣。衛齊共生有六個兒子,第三子便是輔政大臣鳌拜,第四子便是讷爾杜的父親巴哈。

在太宗一朝時,巴哈由一等侍衛做到了議政大臣的位置上。

順治朝初期,因平定張獻忠有功,得了一個一等甲喇章京的世職。只是因爲不肯依附攝政王多爾衮而被議罪。順治親政後,巴哈與三哥鳌拜複起,重新位居議政大臣之列,而且得了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世職(正二品),並且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一職。

父親與伯父都是開國功臣,納爾杜的仕途自然也會比較順遂。在康熙朝時做到了領侍衛內大臣的位置上,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朝廷重臣。翠花公主能嫁給這樣一位朝廷重臣也算是一個好的歸宿,只可惜納爾杜是鳌拜的親侄兒。

康熙八年,鳌拜終于倒台,被康熙活捉並且圈禁起來。

作爲鳌拜的親侄兒,讷爾杜也遭到牽連,被罷官免職,貶去了盛京。翠花公主作爲讷爾杜的妻子自然也要跟隨一起,去往盛京後的生活自然大不如前。

多年後康熙前往盛京狩獵,見到了年長自己四個月的姐姐翠花公主。

見到姐姐後,康熙也是感慨萬千:若非爲了除掉鳌拜,也不會將跟自己一起長大成人的姐姐嫁給讷爾杜;若非受到讷爾杜的牽連,姐姐又怎麽會遠離京城生活在盛京呢?

實在是不忍心,康熙便下旨將讷爾杜召回了京城繼續爲官,而翠花公主遠離京城數年後也終于回來了,能夠時常見到自己的祖母、還有弟弟。可以說讷爾杜作爲罪臣的侄兒,能夠再次回京任職,都是因爲翠花公主的緣故。

只可惜,命運弄人,僅僅幾年後額驸讷爾杜便病逝了。

好在翠花公主與額驸讷爾杜生下一個兒子蘇赫,但是失去丈夫的翠花公主在康熙二十四年也病逝了,年僅33歲。這一年孝莊太皇太後已經73歲高齡,得知孫女翠花公主病逝,很是傷心

作爲康熙唯一的姐姐,得知翠花公主去世的消息後,康熙也是悲痛不已,便下旨將姐姐的靈柩運送到鳌拜的祖墳中安葬。而且還是用八眼半透龍碑厚葬,按照清朝的規制,九眼墓碑是最爲尊貴的,八眼半次之。

康熙能夠以如此高的規格下葬姐姐,也是因爲對姐姐愧疚的緣故。就連墓碑上的祭文都是康熙親自書寫,並且將翠花公主追封爲恭悫長公主,意思是“恭敬謙和有美德的公主”,這便是康熙對姐姐最大的肯定。

04

其實我們從康熙給鳌拜所定的三十條罪狀(二十三條罪狀與結黨有關,五條與對冊立赫舍裏爲皇後不滿、私買奴仆有關,還有兩條是不尊重太皇太後)來看,鳌拜跟康熙朝時期的權臣納蘭.明珠、索額圖,雍正朝時期的隆科多、年羹堯,乾隆朝時期的貪官和珅等人相比,既沒有做過分的不法之事,也沒有跟和珅一樣如此之貪,更沒有想要謀反的野心,反而在輔政期間,做了很多有益于大清、有利于朝廷的事情。

這些康熙都很清楚,所以在將鳌拜活捉後,沒有將鳌拜處死,只是將其圈禁起來。

1713年,康熙晚年,康熙當著諸位王公貝勒的面還說鳌拜對大清的功勞:

回憶以前的很多事情,有一件事我若是不提的話,沒人敢說。我大清從征的大臣中,若論功勞,沒人比得上巴圖魯鳌拜。鳌拜的功勞卓著,應該給他世職。

康熙下旨追賜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世職,並且由鳌拜的侄孫承襲;而鳌拜的這位侄孫便是翠花公主與額驸讷爾杜所生的唯一的兒子蘇赫。只可惜康熙六十年蘇赫病逝,世職便改由蘇赫的堂兄達福這一脈來承襲。

結語

作爲皇家公主從小便錦衣玉食,含著金湯匙出生;而翠花公主作爲順治帝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公主,更是得到祖母孝莊的格外疼愛,但即便是如此她的肩上仍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便是聯姻。要麽遠嫁蒙古和親,要麽爲了朝政下嫁臣子。

在康熙朝初期,康熙急需要除掉鳌拜時,正值婚齡的翠花公主便是康熙與孝莊安撫鳌拜最好的選擇。鳌拜的倒台,牽連侄兒讷爾杜被貶,翠花公主也只能“夫唱婦隨”,跟隨夫君一起前往盛京生活。

終究康熙還是不忍姐姐如此,將姐夫讷爾杜調回了京城爲官。

但安穩的日子並未過幾年,額驸去世,翠花公主也因傷心在康熙二十四年追隨額驸而去。

康熙下旨厚葬姐姐,在翠花公主的墓碑之前:

不僅有影房子,房內懸挂公主的畫像;

在墳茔的四周還有石杆環繞,在石杆外便是參天的松柏

遠遠看上去,翠花公主的墳地頗爲壯觀。

只是因爲翠花公主的墓地建在了山坡上,所以赑屃(bixi)向這坡下滑動了二十米。在當地爲翠花公主守墓的百姓說:這是翠花公主在思念遠在京城的祖母孝莊、父皇順治帝與弟弟康熙皇帝。這些守墓人世代守護著翠花公主墓,每年清明都會自發前去爲翠花公主掃墓。

作爲皇室公主,能夠被世人緬懷祭奠,也算是無憾了。

0 阅读: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