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的老胃病,吃了很多藥沒用,竟被一個食療方治好了,好神奇

養生雜志 2024-03-12 21:34:08

我爸老胃病十多年,吃了很多藥沒好,竟被一個老中醫用一個小食方調理好了,從此我才理解了什麽叫“藥補不如食補”。

我爸今年60歲不到,但這胃病大概有十多年了。具體表現有這麽幾點:

一是吃完飯腹脹。按他的話說,每頓只能七分飽,稍微多吃一點,難受一整天。所以他食量很小,想吃也吃不下,整個人特別瘦弱,一個大男人,1.65的身高,竟然只有90多斤;

二是完全不能吃生冷。夏天我們吃冰西瓜,他相反,要把西瓜放在太陽下曬一曬,才敢吃兩小塊,一吃生冷的,就容易腹痛拉肚子,所以我從來沒見他喝過涼水,走哪裏都得帶著保溫杯,不然甯願渴著。

三是經常胃痛。這個似乎沒有規律,時不時就會痛,有時候的隱隱作痛,有時候痛得厲害,他就去買止痛藥對付下。

四是排便不暢。每次上廁所要半小時才出來,搞得他也很痛苦。

剛開始的幾年,我爸還去檢查過,特意查了幽門螺杆菌,但沒問題,後來陸陸續續也去醫院開過藥,但吃了也就可能當時有點用,過一段時間還是老樣子,每次醫生都說要靠養,到底怎麽養,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去年我女兒出生了,請我媽來幫著帶娃,我爸也跟著來了。本來我說到了大城市嘛,帶他去醫院看看,但他不願意,說這是老毛病了,看了也枉然,白費錢。

結果有一天他在公園跟幾個老年人下棋,閑聊的時候,一個棋友跟他推薦說,我們旁邊郊區的一個鎮上,有個中醫看病特別好,可以去試試。

回家我爸主動提出來,說之前還真是沒看過中醫,讓我開車帶他去看看。我本來覺得要去就去大醫院,結果我爸很固執,非說那是棋友推薦的,中醫主要看個人水平,跟醫院大不大沒關系。

我拗不過他,周末就帶他去了。那個鎮也不大,很快在車上就看到了那個醫館,結果進去一看,嚇一跳,就一個老中醫開的小診所,竟然人滿爲患,估計這個鎮上街坊鄰居有啥問題都來這兒看了,還有我爸這種慕名而來的。

到我們的時候,我爸大概說了下自己的情況。老醫生很溫和,說我看你很瘦弱啊,平時飲食怎麽樣?

我爸說,吃是想吃,但吃下去不舒服,所以吃得比較少。

老醫生又說,現在條件這麽好,吃得肯定好,就算少吃點,也不至于這麽瘦嘛。

我爸苦笑下:這不是胃不好嘛,以前也吃過很多藥,都不見好。

老中醫仔細看了看我爸說,你這不光是胃的問題,主要是脾虛。你只吃胃藥,當然沒啥用,而且西藥本來就傷胃,吃多了反而不好。

見我們有點疑惑,又解釋說:西醫只說胃病,但在我們中醫裏,脾胃是不分家的。像你身體這麽瘦,更主要的問題就是脾虛,脾是管什麽的呀?管吸收和運化營養的嘛,脾虛了你吃得再好也沒用,因爲吸收不了,也運不到全身器官,所以就瘦了,身體也虛弱。

然後他給我爸把了把脈,說確實是脾虛,濕氣也有點重。本來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現在濕氣困脾,清氣不升,就會影響到胃的收納和降濁,所以你才會出現腹脹、沒胃口、拉肚子、大便不暢這些問題,這就是我們說的脾胃不和。

聽老醫生分析得頭頭是道,我爸趕緊問,那我這個要怎麽治呢?是不是要喝中藥調理?

老中醫笑笑說,先不用喝藥,也不要想著虛了就大補,你現在本來就脾胃很虛弱了,再補也吸收不了,反而加重脾胃負擔。你這種情況,可以先用食療平補,等把脾胃慢慢補起來,如果胃病還不好,再吃點藥。

說完醫生就開始開方子,邊寫邊介紹,說我給你開個八珍糕,全部都是藥食兩用的材料。

我看了看,方子裏是懷山藥、蓮子、芡實、茯苓、薏仁、白扁豆、山楂、麥芽,剛好八種。

于是有點疑慮的問:這都是日常食材,我爸這都老胃病了,能調好嗎?

老中醫邊抓藥邊說,嘿,小夥子你不要小看這些材料,這個八珍糕,清朝的時候還是乾隆和慈禧都最愛吃的宮廷禦膳,專門調理脾胃的。山藥、蓮子、芡實都能健脾和中,還能補虛;茯苓、薏仁、白扁豆,不但健脾,關鍵還能祛濕;山楂和麥芽是用來消食化積,像腹脹、沒胃口,吃了都很好。

抓好材料後,醫生幫忙全部打成了粉,讓我們回家後買點白米粉、糯米粉,跟這些材料全部和勻,再加點白糖調味,用水揉成面團,醒一會兒,再搓成圓子,或者切成小塊,上鍋蒸熟就行了。還讓每次不要蒸太多,不然保存不了,蒸一次吃兩三天,每天吃三四小塊,吃不完的放冰箱裏,吃的時候熱一下再吃。

我爸道謝後,回家就開始蒸了吃。雖然每次蒸很麻煩,但才吃了一周左右,他就說脹氣好多了,吃了飯沒那麽難受了。這下鼓勵了他,一直堅持吃了一個月左右,飲食基本恢複了正常,還說大便也成形了,我讓他稱一稱體重,竟然漲到了100斤,哈哈,這一下把我爸驚喜得不行。

當然,後面時間長了,胃偶爾還會不舒服,我爸就還想吃了養養,但自己做太麻煩了,我就在網上搜了成品的那種,給我爸放兩罐在家裏,偶爾吃一吃當小零食。

真心建議大家,脾胃不好的話,可以試試這個食方,真心好使。

4 阅读:695
评论列表

養生雜志

簡介:命貴千金,養生有道。傳播正知正見,解答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