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被隱形欺淩過的孩子,都有這個特點!老師不說,家長得知道

琦想媽媽 2024-05-08 17:19:29

有事到采購辦公室,在那裏聽到一件讓我震驚的事。

這件事發生在采購部的小靜兒子身上。小靜在上幼兒園中班了,近段時間,小靜發現兒子經常從家裏帶零食和玩具去學校和小夥伴們分享。

這本是天真爛漫、童真無邪的表現,可誰知道背後卻隱藏著不爲人知的事。

起初,小靜並沒有多想,她覺得孩子願意分享是件好事,說明孩子懂得與人相處,懂得分享的快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兒子開始頻繁地向她要更多的零花錢。

這讓小靜心生疑慮,反複追問之下,才得知原來兒子所做的一切並非出于自願,而是受到了班裏幾個小朋友的“指使”。

小靜告訴兒子要遠離那些小朋友,學會拒絕他們的要求時,兒子卻哭著說:“我不要,我就要跟他們一起玩,他們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同學說了,我要和他做朋友,就把我的零食和玩具送給他們,要不,他們就不跟我玩……”

聽到這裏,小靜簡直要氣炸了!這種不平等、不公平的“交換”,簡直是赤裸裸的“欺淩”!

我聽完小靜這番話,走出采購部辦辦公室,我心裏五味雜陳。

幼兒園被隱形欺淩過的孩子,都有這個特點!老師不說,家長得知道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還無法准確地定義什麽是“欺負”,但正是這種無知和天真,讓他們成爲了“欺淩者”的獵物。

幼兒園被“隱形欺淩”過的孩子,都有這個特點!那就是:他們的身邊都有一個“毒朋友”。

幼兒園作爲孩子成長教育中的萌芽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際交往,不僅僅只有童趣和美好,還有一種更容易被忽視的現象,那就是【毒朋友】。這個老師不說,家長得知道。

那麽我們該如何幫孩子預防“毒朋友”的欺淩?

我在書上看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裏引導,就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裏去。特別是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把他塑造成什麽,就能成爲什麽。

不用多說,孩子身邊的這些“毒朋友”,一定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和情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們學會如何識別和遠離這些“毒朋友”。

①引導孩子遠離不良關系

當我們發現孩子身邊有這樣的毒朋友,不能讓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否則的話,就會害了孩子。

一段關系不是說斷就斷,況且孩子這麽小,他也不知道該怎麽斷,那麽我們就要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一個遠離“毒朋友”的計劃。

這個計劃可以從和孩子們坦誠地談話開始,讓他們明白自己有權選擇自己的朋友,也有權結束一段不健康的關系。

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那些“毒朋友”他們不再想繼續交往。

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過程,但也是我們幫助孩子們建立自我保護和自尊心的重要一步。接下來,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積極地去尋找新的朋友。

②告訴孩子友誼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遷就和妥協

友誼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遷就和妥協。在教導孩子友善待人的同時,我們也要讓他們明白,有時候,善意需要帶一點鋒芒。

當朋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學會拒絕並解釋自己的立場是必要的。這樣,孩子們不僅能保護自己的權益,還能學會在友誼中堅守自己的底線。

此外,我們還要教會孩子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對方的玩笑或行爲讓你感到不舒服,不要選擇沉默或忍受。

當然,以上方法是基于我們發現了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隱形欺淩”上引導孩子的方法。

可現實中,往往不少孩子被“毒朋友”慫恿、威脅、打壓和控制,在不少孩子的認知裏,就像小靜兒子一樣,他們覺得這只是他們交上朋友的一種方式。

而且很多時候,甚至會把錯誤歸咎于自身,壓根不知道自己遭受的行爲,屬于“欺淩事件”。

說句心裏話,哪個做爸爸媽媽們都不願意看到自已的孩子受委屈,被欺負。就如小靜一樣,當她得知兒子在幼兒園受到如此“欺淩”,是多麽的氣憤。

我弟媳是幼兒園的老師,我和她談過這方面的問題,弟媳說,要解決這個問題不難,不要照本宣科的引導孩子,給孩子從小看一些反欺淩的繪本效果更好,這樣才會讓孩子對欺淩有更深印象,才能真正的學會保護自己。

我問弟媳有什麽好推薦。弟媳告訴我,往屆不少家長都給孩子買這套《大聲說“不”反霸淩》,家長們都反饋不錯。

我很快將這套書買了回來,和小寶一起共讀。讀完後,我發現這套書之所以受這麽家長鍾愛,原因如下。

這套書通過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孩子對欺淩有概念,什麽方式呢?就是每一個主題通過故事形式還原現實生活。

教會孩子識別什麽是欺淩,並教孩子當遇到同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這個方法比我們照本宣科實用多了。

這套繪本,一共有8本書,包含了8個幼兒園常見的欺淩主題,分別是:被嘲笑、被冤枉、被欺負、被排擠、被推搡、被辱罵、被靠近、被開玩笑,這8本講述了幼兒園孩子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

我想大家和我一樣,不希望自家孩子成爲大家不喜歡的“毒朋友”,當然更不想孩子受欺負了,而不知道。有空陪孩子讀一讀這本吧。讓孩子遠離“隱形欺淩”的傷害。保護自已遠離傷害!點下方橫條就可以下單了。

0 阅读:468

琦想媽媽

簡介:專注孕産和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