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坐騎,九頭獅子上榜,九龍沉香辇由鴻鈞老祖親手打造

史書淩軒閣 2024-03-27 10:43:48
10、獨角烏煙獸

獨角烏煙獸,乃《封神演義》中七殺星君張奎之珍稀坐騎。

此獸形似馬,額生獨角,速度之快,猶如閃電橫空,瞬息間便可前行數十丈,令敵難以捉摸。

張奎憑此神獸之助,斬黃飛虎、崇黑虎等五嶽大將,立下赫赫戰功。

張奎與敵交戰,若遇困境,只需輕拍烏煙獸,便可瞬間脫身于戰圈之外,反殺敵人于不備。

此獸猶如戰場上的幽靈,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

楊戬曾以妙計誘使張奎誤殺此獸,張奎因此痛不欲生,坦言其功績皆賴此坐騎。

由此可見,獨角烏煙獸對張奎而言,實乃如虎添翼,不可或缺之良伴。

9、吉良;8、乘黃

乘黃,乃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異獸,亦或神馬之名。《山海經·海外西經》載其形態:“狀如狐,背有角。”而乘之可享千年之壽。此獸在古代被尊爲瑞相,與洛書河圖齊名,傳聞其出現即預示著吉祥與長壽。

乘黃之形象,高潔而神聖,被賦予品德高尚之象征。其存在,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寄托。人們渴望遇見乘黃,因爲它代表著幸福與長壽的祝願。

而“飛黃騰達”一詞,背後亦與乘黃相關。此詞原指乘黃騰飛,象征著一夜之間登上人生巅峰的奇迹。如今雖多用于形容暴發戶的逆襲,但其原始含義仍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山海經》中另載有吉量一獸,形態如駿馬,雪白長毛,鮮紅鬓毛,眼神炯炯,閃爍著金芒。乘之亦可增壽,雖較乘黃稍遜,但仍爲人們所向往。

吉量與乘黃,非爲戰鬥型坐騎,它們不以速度或法術見長,而是以其象征的吉祥與長壽爲人們所珍視。在古代神話中,它們承載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至于有猜測認爲乘黃即駱駝之說,筆者不以爲然。乘黃之形態與狐狸相近,而駱駝體型龐大,二者相去甚遠。神話中的乘黃,應是一種充滿神秘與想象的瑞獸,而非現實中的動物。

7、四不相

四不相,初現于明代神魔巨著《封神演義》中,乃天道聖人元始天尊之坐騎。

其形貌奇特,非龍非鳳、非麒非龜,卻融合四者之精髓:龍威、鳳貴、麒勇、龜靈,故得始麒麟賜名“四不相”。

後此神獸贈予姜子牙,助其馳騁戰場,抵禦異獸,亦暗中守護。

四不相之形象,在後世文化藝術中廣爲流傳與演變。

動畫電影《姜子牙》中,化身爲兔、鹿、九尾狐交融的可愛小神獸。

需明辨,此“四不相”非彼“四不像”——麋鹿;乃麒麟之一種,迅捷無匹,奔走不知疲倦。

原著贊其:“麟頭豹尾體如龍,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州隨意遍,三山五嶽刹時逢。”

姜子牙代元始天尊行封神之責,得此神獸相助,實乃師恩浩蕩。

6、夫諸

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爲夫諸,見則其邑大水——《山海經》

夫諸,那是共工大神的坐騎,一只身形龐大的白色大鹿。它的體態雄健,白色的皮毛如同雪域高山上的純淨積雪,四只犄角猶如天山之巅的玉柱,透著神秘而悠遠的光芒。

每當夫諸輕輕搖動這四只犄角,仿佛能引動天地間的元氣,召喚出滔天的巨浪。它踏浪而來,宛如海上的仙靈,帶著幾分仙氣。在這美麗而神聖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毀天滅地的力量,令衆神都爲之忌憚。

共工與祝融的那場大戰中,夫諸成爲了雙方爭奪的焦點。祝融深知夫諸的力量不容小觑,他擔心一旦夫諸全力出擊,將無人能擋其鋒芒。于是,祝融特意請來了計蒙和禺強兩位古神,希望他們能夠合力困住夫諸。

計蒙與禺強,這兩位古神亦非等閑之輩。他們拼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將夫諸困在一片狹小的空間內。此時的夫諸猶如被困的猛獸,雖然暫時失去了自由,但眼中的光芒卻愈發淩厲。

趁著夫諸被困之際,祝融果斷出手,與共工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的力量在天地間交織、碰撞,猶如兩顆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激烈地燃燒。最終,在祝融的勇猛沖鋒下,共工被擊敗,而夫諸也被成功困住。

5、金毛犼

唐僧師徒途經朱紫國,得知國王的金聖宮娘娘被妖怪金毛犼所擒。

悟空自薦降妖,與金聖宮娘娘聯手,巧妙地盜得了金毛犼的法寶紫金鈴,終于將這惡妖制服。

金毛犼的戰力平平,若無紫金鈴相助,絕非悟空的對手。

紫金鈴威力無比,乃是太上老君親手所煉的至寶。

賽太歲曾贊其曰:

“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爐中久煉金。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

觀音菩薩亦深知此寶之威,她曾言,即便是十個悟空聯手,也難以戰勝手持紫金鈴的金毛犼。

可見,法寶之于妖怪,猶如利刃之于武將,至關重要。

4、畢方

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山海經》

“畢方”是赫赫有名的“火鳥”,也是黃帝的坐騎。

太古之時,有鳥名畢方,形似鶴而單足,乃木精所化。此鳥非凡,不食五谷,唯愛火焰,木火于它身上相生相息。昔年,天降大雪,冰封萬裏,人間無火,生靈塗炭。天帝藏私,不欲賜火于凡間。畢方時爲天帝侍童,心懷慈悲,遂盜火種贈予一青年,自此,人間有了光明與溫暖,畢方亦被譽爲火神。

另傳,黃帝戰蚩尤後,天下初定,然蚩尤舊部猶存,叛亂頻起。一日,蚩尤魂魄被相柳招魂而來,黃帝遇之驚恐萬分。此時,畢方從天而降,渾身浴火,爲黃帝驅散邪魂。黃帝感其恩,封畢方爲火神。

3、板角青牛

青牛精原爲太上老君坐騎,偷得金剛琢後下界作亂,于金兜山稱王,巧計擒唐僧等人。

孫悟空自菩提老祖處學成後,罕遇敵手,曾獨攪天庭。

但在與青牛精交鋒時,卻被其金剛琢所制,無奈回天求援。

托塔天王、哪吒前來,亦被青牛精輕松擊退,法寶盡失。

依靠此琢,他竟將孫悟空及衆神兵器一並奪去。

如來佛祖知其背景,避而不戰,反贈金丹砂以求和。

最終,太上老君親自出面,以芭蕉扇收服青牛精。

收服過程中,青牛精倔強反抗,揮琢攻向主人,然終無果,被老君輕易制服。

2、九頭獅子

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九頭獅子。

九頭獅子之吼聲,上通三聖,下徹九泉,威力無比。其九頭擒拿之術,令人防不勝防。

然其掐算之能卻稍顯不足,待其知曉黃獅之劫,七獅已然全滅,徒留悲歎。

因獅奴偷飲甘露而掙脫鎖鏈,逃入凡間,化身爲竹節山九曲盤桓洞的九頭獅子精。

此洞原屬六獅,自九頭獅子降臨,皆尊其爲祖翁。

其幹孫子黃獅精惹惱孫悟空,九頭獅子雖對唐僧興趣缺缺,卻爲黃獅強出頭,與悟空等結怨。

九頭獅子威力驚人,雖未修人形,卻能以獸身輕易擒拿悟空、沙僧等人。

然其好爲人師,極度護短,縱容黃獅盜竊,終致七獅皆亡,悔恨莫及。

太乙救苦天尊對悟空恭敬有加,而獅奴得知其出逃,憤怒之下對其大打出手,將其帶回天庭。

1、九龍沉香辇

九龍沉香辇,乃鴻鈞老祖匠心獨運,耗費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光陰,以乾坤鼎精心煉制的無上寶物。此辇以鴻蒙沉香木爲基,融合九天五彩神石與九幽五氣玄金,彙聚日月星辰之精華、天地山河之神韻。

鴻鈞老祖將此寶賜予元始天尊,成爲道家三清的尊貴座駕。九龍沉香辇外觀金碧輝煌,神力無窮,內蘊九條五爪金龍,每次天尊乘辇出行,金龍便騰空而出,拉車而行。五爪金龍乃龍中至尊,威力無比,單條已令群妖退避三舍,何況九龍齊聚,更顯天尊之威嚴與尊貴。

乘坐九龍沉香辇的元始天尊,如神祇降世,盡顯道家主神之風範。此辇不僅爲元始天尊增添無限榮光,更成爲整個道家神話體系中的鎮教之寶,流傳萬世,永放光芒。

3 阅读: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