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林粟彭徐羅相繼病倒,偉人爲何仍生龍活虎?斯諾一針見血

華太師 2024-05-19 19:58:30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六出祁山後病死五丈原,是多少人心裏的意難平,大家在內心深處,是多麽希望才五十多歲的諸葛亮,能夠身體健康,羽扇綸巾器宇軒昂率領蜀國將士們,臨陣殺敵,打下一個又一個大勝仗。奈何,天不假年,讓後人歎息不已。

在小說《三國演義》裏,關于諸葛亮病死,早有伏筆。小說第103回寫司馬懿與諸葛亮派來的使臣有一段對話,暗寫諸葛亮病因。

懿問曰:“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吃得少,事情又多,動辄就要熬夜,諸葛亮之早逝,讓人無限惋惜,卻也在情理之中。

觀古可以知今。在革命戰爭時期,“林粟彭徐羅”諸位開國元帥大將,在解放之後,也是相繼病倒,以至于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時,毛主席屬意的粟裕和林彪,都因有病有傷在身,無法挂帥出征,最後還是彭老總親自挂帥出征。

1951年8月,在朝鮮戰場長期積勞成疾的彭德懷,眉頭上忽然長了一個小疙瘩,且越長越大,軍醫判斷是癌症的前兆。1952年上半年,彭德懷不得不回國接受治療。接任他代理司令員之職的陳赓,在看到彭德懷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電報時,無限感歎佩服,又心疼不已。

有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彭老總如何能不病呢?

要說道工作量之重,熬夜之頻繁,一身所系責任之重大,毛主席和他們相比,肯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統計,在三大戰役的短短100多天的時間裏,西柏坡的機要人員每天需要收發的電報字數就多達四五萬字,這動辄四五萬字的電報內容,都是需要毛主席不分晝夜閱讀批示做出決策的,期間耗費心血之巨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不過,爲何毛主席在此期間,卻能夠做到身體健康如常呢?

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看來,這是因爲毛主席有一個鐵打的身體,也就是說毛主席的身體底子好。

“他的身體好像是鐵打的,從來不知道累。”

和毛主席相比,“林粟彭徐羅”諸位將帥,是不是身體底子原先都不怎麽好呢?

我們依此來看。

1、林彪:大意吃了一個梨

作爲紅軍傑出將領之一的林彪,在行軍打仗時,以心思缜密出名。每逢需要做出重大戰略決策之時,林彪在一張作戰圖前,一坐就是一整天。這時候,在旁人看來,林彪只是靜靜坐在桌前,實際上,此時,他的大腦正在高速運轉。在尋常人看來,只是尋常靜坐的一天,卻是耗費林彪巨大心血的一天。這種超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對于林彪身體的透支是必然的。

在平型關大捷戰鬥中,林彪肋骨斷裂,神經元受到嚴重損傷,這一次重傷,對于林彪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不久之後,在贛南、閩西轉移戰中,被王潞生誤傷,導致林彪的左肺和神經元再次損傷。這兩次身體上的巨大創傷,讓林彪從此傷病纏身。

自此之後,林彪才開始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爲了避免頭痛病發作,他在房間裏拉上厚厚的窗簾,讓房間始終保持恒定的溫度,又開始注意飲食調養,避免食用一切刺激性的食物,連水果也不吃,怕鬧肚子。

然後,百密終有一疏。

1949年9月至10月間的衡寶戰役,林彪與白崇禧巅峰對決,將白崇禧的四五萬桂軍打得落花流水,兵敗如山倒,林彪大喜。心情大好的林彪,興致勃勃去武漢東湖遊玩,又在口幹舌燥之際,吃了一個梨。就是這個梨子,讓林彪腹瀉了一整夜,再次元氣大傷。此後,臥病不起的林彪,只能在病床和擔架上指揮作戰,批閱電文。

也因此,抗美援朝時,毛主席一向屬意的林彪無法赴朝指揮戰鬥,讓毛主席一直引以爲憾事。

“譬如抗美援朝,我們出動100萬大軍,但那時候林彪同志有病······”(1966年5月5日)

抗美援朝時未能赴朝指揮作戰,讓毛主席引以爲憾的除了林彪,還有粟裕。而粟裕未能入朝作戰,同樣是因爲身體的原因。

2、粟裕:致命的彈片

被譽爲“淮海戰役第一大功臣”的粟裕,在與黃百韬兵團激戰至白熱化時,連續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地指揮作戰,這樣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量,和始終出于高度緊張狀態的緊繃的神經,讓粟裕身體上的多處舊傷複發,殘留在頭部的彈片,更令他頭痛欲裂,不得不一盆又一盆往自己頭上澆冷水,以此緩解頭痛,堅持指揮作戰。

粟裕頭部取出的彈片

淮海一戰,令本就有傷在身的粟裕,元氣大傷,腸胃炎、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征等各種病症都找上門,最後不得不和林彪一樣,前往蘇聯接受治療。

3、徐向前:帶病堅持工作

1948年,當中央軍委指示徐向前最好在十天之內拿下太原城的時候,時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的徐向前,身患胸膜炎已經三年了。但是,太原戰役的號角已經吹響,即使身體虛弱痛苦,徐向前也不得不帶病堅持工作。

在晉中地區作戰時,徐向前已經因爲病重無法行走,在擔架上指揮戰役。直到有一天,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徐向前突然咳出血來。後來,經過短暫的治療,徐向前再次抱病投入戰鬥中,直到太原解放。

此時,徐向前的胸膜炎惡化了,胸腔內有嚴重積水,一說話就會引發劇烈的咳嗽和咳血。

最後,徐向前也走上了赴蘇聯治病的路途。

4、羅榮桓:爭取再活五年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1963年12月,羅榮桓因病去世後,毛主席悲痛異常,親自參加了羅榮桓的追悼會,並寫下沉痛的悼亡詩。

其實,早在1942年,羅榮桓就因爲過度勞累,引發了腎病,繼之以尿血、便血。但是,當時山東戰事緊張,羅榮桓不得不帶病堅持工作。

疼痛至極時,羅榮桓只得用手緊緊壓著腰部或者彎著腰走路,後來,連彎腰走路都不能夠,不得不暫時休養,接受治療。彼時,羅榮桓的最大願望是,爭取再活五年,打敗日寇,就是死也瞑目了。

爲了能夠繼續打鬼子,羅榮桓接受了保守治療。好不容易堅持到抗戰勝利,此時的羅榮桓,才願意接受更好的治療,也被安排到蘇聯看病。

然而,數年帶兵堅持抗戰,羅榮桓的尿血症已經發展惡化成了腎癌,不得不摘除了一個腎髒。豈料,手術後還沒完全修複好,羅榮桓又投入到了緊張的解放戰爭中。

醫生反複叮囑告誡他,每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三小時,可是,從遼沈戰役到平津戰役,大戰迫在眉睫,每天只工作三個小時,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的。

在天津視察時,同時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和動脈硬化的羅榮桓不幸暈倒。靜靜躺在病床上,羅榮桓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

5、毛主席的養生之道

和“林粟彭徐羅”諸位元帥大將相比,毛主席的壓力和工作量自然比他們要大得多重得多,此外,毛主席還有兩大很不好的生活習慣。一是作息不規律,長年熬夜,且睡眠質量差,常常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二是毛主席的煙瘾很大,每天要抽煙兩三盒。

可是,73歲高齡的毛主席仍然能暢遊長江,還一遊就是一個多小時,其身體素質之好,實在讓人佩服不已。

那麽,古稀之年仍有如此強健體魄的毛主席,是否真如埃德加·斯諾所言,有一個鐵打的身體呢?

毛主席的健康和長壽,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大原因,就是注重運動和注意飲食。

先說運動。

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毛主席就養成了洗冷水澡的習慣,這一堅持,就堅持了大半輩子年,寒冬臘月也不例外,直到66歲以後,才改用溫毛巾擦身。毛主席認爲,洗冷水澡,有強身健體及預防感冒之效。

此外,散步、遊泳、爬山,這些健康的運動愛好,伴隨了毛主席的一生。

再說飲食。

毛主席最喜歡吃粗茶淡飯。每餐四菜一湯,必定是兩個葷菜兩個素菜,葷菜就是小魚小蝦、紅燒肉之類的尋常之物。至于主食,毛主席最愛吃高粱米、小米、紅薯、玉米粉之類的粗糧,因此,毛主席的腸胃一直甚好。此外,毛主席愛喝綠茶,這些,都于健康有益。

當然,還要補充一點的就是,戎馬倥偬、南征北戰的毛主席,身體從來沒有受過傷,這也是他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

此外,毛主席非常注意勞逸結合。即使工作忙到不可開交時,毛主席也會忙裏偷閑選擇散步、與人聊天、欣賞花草來緩解身體疲倦和精神上的壓力。

早在1917年,年輕的毛主席就在《體育之研究》雜志上發表文章,提出觀點認爲,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人,要“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且這一堅持,就是一輩子,至老不辍,這才有了斯諾眼裏鐵打的身體。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人民文學出版社

《毛澤東總結的十六字養生秘訣》 人民網

《毛澤東的保健生活與養生之道》中國青年出版社

6 阅读:1990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8:04

    很多疾病和人的壽命長短大多和基因、心態有關,生活和飲食習慣反倒是其次,注重養生的不一定長壽,很多有不良嗜好,飲食作息不規律的人反而活的長久,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