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到死都不知道,他的人生哲學原來是把雙刃劍,雖然助他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也將他推進了死亡的深坑

聚光燈下的劇外人 2024-02-23 22:08:58

陳友諒出身卑微,作爲一名要忍受酷暑嚴寒,終日靠捕魚爲生的漁民,而且還是那種最低等的一般情況下不允許上岸,吃住都在船上的漁民,他從小受盡世人的冷眼唾罵歧視諷刺。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陳友諒,內心有種深深的自卑感和深入骨髓的對人性和社會的懷疑心。對于陳友諒來說,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他自己!

因此,他非常努力地讀書,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縣衙找到了一份文書工作。好不容易擺脫了海上的漂泊,也幾乎洗盡了一身腥臭,然後,這份工作並沒有幫他撿回遺失的尊嚴,看不起他的人依舊看不起他,說他壞話的人依舊在說他壞話。痛苦的事實讓陳友諒意識到,要想受人尊敬,必須站到最高點,只有這樣,那些輕視他的人才會在他面前低下頭來。

當陳友諒意識到問題所在時,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地爭奪權力和地位!在陳友諒的心中,什麽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什麽仁義禮智信通通都不重要,他信奉的是“斬草除根”“殺人滅口”“無毒不丈夫”“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人生哲學。

當時作爲徐壽輝“四大金剛”之一的丞相倪文俊正是欣賞他這一點,對剛剛出道嶄露頭角的陳友諒諸多提拔,只是他到死都想不到,陳友諒會把他這一套用在他身上。當倪文俊意圖篡位被人舉報後,他匆匆逃往陳友諒的屬地。在他心裏,他是無比相信陳友諒的,因爲他不但是陳友諒的領導而且還對他有知遇之恩,是他提拔他成爲了今天的高級幹部,可以說,他算得上是陳友諒的師父。然而他忽視了自古的道理:有什麽樣的師父就有什麽樣的徒弟,甚至很多時候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看到曾經的恩師倪文俊風塵仆仆而來,陳友諒友善地接待了他,然後不動聲色地殺了他,並在第二天,將倪文俊的人頭送給了漢陽的徐壽輝!

很快,陳友諒以“匡扶之功”成爲了徐壽輝的第一重臣。權力越大,陳友諒的能力也越發地展現出來。他善帶兵,多多益善。漸漸地,他看徐壽輝也不順眼了。這個廢物,憑啥在我之上?于是他決定先鏟除徐壽輝的左膀右臂。首先,他以圖謀不軌的名義殺掉了雙刀無敵視他爲知己爲兄弟而且特別崇拜他這個知識分子的趙普勝,此舉也成功地嚇跑了丁普郎和付友德。徐壽輝曾經風光無敵橫掃元軍的“四大金剛”就此瓦解,徐壽輝則淪爲了光杆司令。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將壞事做絕的陳友諒怎會放棄踢那臨門一腳!

他以拜神之名邀請徐壽輝去五通廟,缺心眼的徐壽輝高高興興而來。然而一直不回頭搭理他的陳友諒讓他頓覺大事不妙。他以一種近乎討好的語氣說道:“我們就要打下應天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啊!”陳友諒並沒有附和他,而是淡淡地說道:“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徐壽輝陷入了絕望:“我把皇位讓給你,你看行嗎?”陳友諒終于回頭了,以一種難以置信地語氣說道:“你是怎麽在這個亂世中生存下來的?”隨即,命衛士用鐵錘敲碎了徐壽輝的腦袋。

亂世的生存法則,徐壽輝,你不懂!然而,很快,陳友諒開始被自己一直以來所信奉的法則(人生哲學)反噬。

徐壽輝被殺後的第七天,他率隊進攻朱元璋,卻聰明反被聰明誤地進入了朱元璋的圈套,于龍灣潰敗。就在他重整旗鼓,准備迎接和朱元璋的最後的決戰之際,他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守洪都的將領叛變了,投降了朱元璋。陳友諒簡直驚呆了,背信棄義是他的專有名詞,曆來只有他負人,怎麽能夠容忍別人對他的背叛!

但是這一次,陳友諒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要做好一切准備再去作戰,雖然他一貫的軍事作風是想了就幹,幹了再想。他在等待時機,很快,一個上好的時機出現了。朱元璋北邊的韓林兒和劉福通由于受到張士誠的攻擊向朱元璋求救,此時,任憑劉基怎麽打破,朱元璋都決心去救。朱元璋終于大錯鑄成,然而,陳友諒卻錯失了這個可以殲滅朱元璋的好機會。他沒有去追朱元璋,而是將目標對准了洪都,他要讓世人知道,他陳友諒有仇必報,敢背叛他的人,只有死路一條!

然而看似不堪一擊的豆腐渣工程洪都城卻在善守的鄧愈和朱文正的指揮下,任憑他怎麽進攻,損兵折將不說,攻了三個月,死活都沒攻下來。而此時,朱元璋已擺脫張士誠的騷擾,調轉頭來,封住了陳友諒的退路。既然你要來,那就來吧,就在鄱陽湖決一死戰!

朱元璋的水軍終究不能和陳友諒的戰艦抗敵,眼看就要全軍奔潰,突然殺出一個丁普郎,他當年被逼投奔朱元璋實屬無奈,作爲被陳友諒害死的趙普勝的結拜兄弟,他今天必爲兄弟報仇,取陳友諒首級。然而他雖然狂猛,卻終究不是張定邊,最終身受十余創,連頭顱都被砍了下來。

丁普郎雖然沒有發揮什麽效力,卻爲朱元璋的反轉贏來了轉機。當東北風一起,朱元璋隨即命令,火船出發,陳友諒的戰艦由于鐵索連江,頓時陷入一片火海。陳友諒慘敗,退守鄱陽湖西岸的渚溪。就在這時,陳友諒又收到一個壞消息,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將軍投降朱元璋了。

爲什麽你們都要背叛我?憤怒掩蓋了他最後的理智,他下達命令:凡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將領,就地處決!而朱元璋得知後,卻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抓到陳友諒軍的俘虜,一律好好對待,然後放走。

這兩條命令一發布,徹底斷送了陳友諒的軍心。士兵們紛紛逃亡,將領們也不再爲他效忠。陳友諒親自站在船頭指揮作戰,然而,一支冷箭射來,直接穿透了他的腦袋。

陳友諒到死都不知道,爲何自己會失敗?爲何衆將會背叛他?他不知道,他心狠手毒無情無義的人生哲學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曾經助他走上了人生巅峰,如今也可能將他推進死亡的深坑。他曾經如何對待他的恩師,他的戰友,他的兄弟,他的君王,如今這些士兵就會如何對待他。他不知道,當他抛棄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也同時抛棄了他。所謂,己不爲人,天地誅滅也!

0 阅读:6

聚光燈下的劇外人

簡介:看好書,評好劇,本號主要分享影視評、書評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