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網友,在67歲老人的短視頻裏“問診”

北青報深一度 2024-05-15 15:09:15

記者/樸雲

編輯/郝鳴

蘇紅星在指導果樹種植

67歲的安徽人蘇紅星越來越忙。他總是一副火急火燎的模樣,趕火車,趕飛機,到全國各地“出診”。趕路的間隙,見縫插針,他掏出手機,在抖音上“坐診”。

在他的抖音賬號“種果樹的蘇老師”的評論區裏,果農的求助從全國各地呼嘯而來。他們貼上一張果樹的照片,詢問“蘇老師,這個梨樹是什麽病可以幫我看看嗎?”“我家這桃樹是什麽病”。

蘇紅星點擊照片,放大,馬上就瞧出了門道,回複,是“繡病”或“介殼蟲”。

即時診斷的功夫依賴于他鑽研了20年的農業技術。蘇紅星曾是宣城市科技特派員、園林技術員,每年爲全國200多家果農提供指導和培訓,是他們口中交相稱贊的“土專家”。

兩年前,他65歲時,因爲疫情,很多地方去不了。擔心耽誤果農生産,他開始嘗試在抖音上做科普。他在一則短視頻裏說,“你們所有的問題,拍照片我判斷,開處方,目的就是解決你們種植中的痛點。”接觸短視頻前,蘇紅星已經在全國各地指導了2.7萬多戶果農。經過兩年積累,他又增加了40萬雲端的粉絲,視頻累計獲贊超179萬。

在抖音上,像蘇紅星這樣主動科普農技知識的創作者越來越多。他們是科學家、農技員、農學專業學生或返鄉創業者,熱衷于在網上傳播農技知識,用自己的方式描繪鄉村生活。

蘇紅星在田間地頭忙碌

一到周末或假期,求助開始激增

“全網最接地氣的專家。”安徽廬江縣的果農詹玉生評價這位老人。兩年前,蘇紅星第一次到訪他的果園,給脆冠梨“看病”。他種的脆冠梨枝條繁密旺盛,卻結不出果。

蘇紅星站在果樹前,語急氣盛,說這棵樹的枝條角度沒打開,導致果苔不結果,反而冒出了生育枝。他一步步演示應該如何修剪,附近的果農們都圍攏觀看。

蘇紅星請詹玉生拍下了全過程,次日發在了抖音上。蘇紅星的抖音視頻都是類似“接地氣”的制作。每到訪一處果園或農場,農人就是他的攝影師。蘇紅星站在果樹前,或跪在花盆邊,揮舞著手講解,嗓音嘶啞,語氣激昂。講幾分鍾就發幾分鍾,不做什麽剪輯。

這些充斥著農技術語的視頻卻有著不低的浏覽量。一條用洗衣粉治蚜蟲的視頻播放量超過了1300萬, 另一條治理天牛的也達到1000多萬。蘇紅星的粉絲中,六成以上是果農,年齡以五六十歲居多。他甚至發現了規律:一到周末或假期,評論區裏的果樹“問診”請求開始激增,因爲老果農們多數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總在孩子回家時請求代發。

“樹不會說話,但我能聽懂葉子的聲音。”通常,看一眼照片中葉子的半徑、形狀和顔色,蘇紅星就能開具藥方。害蟲是最常見的病因,尤其是春季的蚜蟲,南方紅濕土裏的螨蟲,體型微小但危害極大。他望聞觀切一番,就能找出果樹的毛病。

詹玉生也是從抖音上找到這位“果樹醫生”的。他經營了幾年果園,投入上百萬,但産量上不去,品質也不行,病蟲害猖獗。果園長期收不抵支,最困窘的時候,他連吃飯都困難。

這兩年,一有疑難雜症,他就邀請蘇紅星出診。果園裏的品種越來越多,産量躍升,規模也從原來的50畝擴展到了300畝,畝産由3000 塊錢增加到8000塊錢。詹玉生一年增收上百萬。

附近的果農看到了效益,也開始效仿種植。這兩年,這一帶的果樹種植累計達到幾千畝。這裏天資豐厚,土壤含有富硒礦,但此前因爲缺乏技術指導,一些林場只能任由果樹自生自滅。

詹玉生又告訴蘇紅星,十公裏外住著一個農戶,他種的20畝桃樹不挂果,找不到原因。這個農戶幾年前動了胃癌手術,不能幹重體力活,也不能外出打工。蘇紅星聽聞,擡腳就要趕去,“那一定得幫幫他”。

原來,農戶留錯了結果的枝條,一棵能産150斤桃子的樹只結了20 斤,一年的虧損達十幾萬塊。蘇紅星手把手教他怎麽動枝修型。因爲不放心,隔了兩天,又去了一次。這個農戶後來也成了蘇紅星的忠實粉絲。

在果農們口中,蘇紅星是個古道熱腸的人。受邀“出診”,他不收費,他們想把豐收的果品寄給他,他也不給地址。甚至起了興頭,他還會搭手幫忙勞動。有一次,他在詹玉生的農場裏幹了10個小時農活。

蘇紅星的短視頻

20年,用腳走出來的農業經

在一個視頻裏,蘇紅星分享了自己開抖音號的初衷,“把十幾年的經驗分享出來,讓大家少走彎路,從坑裏跳出來”。

經驗都是他在過去20年裏,走過彎路,趟過坑,一點點積攢起來的。2004年,這個從沒拿過鋤頭的門外漢推開了農業種植的門。這之前,他從部隊轉業,做公職,在供銷社當經理。

人生軌迹在20年前轉變。因爲妻子生病,他承包了一片果園,想自己嘗試種出安全健康的農産品。果園在一片荒山上,他花了大力氣從10公裏外運來肥土,改造土坑,種起水果和草藥。

起先,他照著書本按圖索骥,但問題頻發,手忙腳亂。後來,他開始下笨功夫,四處取經。他去往果樹適合成長的緯度地帶,找到種得好的果林,苦守果園主人。爲了截住一個蘋果豐産的園主,他帶一份報紙每天守在園子門口,天亮就來了,天黑才走。

爲了學會種宣木瓜,他費盡周折。宣木瓜是宣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2700年前的古書裏就有記載。但怎麽種它,卻沒有資料參考,也沒有師父能討教。蘇紅星只能每年去西北林業大學的公衆開放日問詢。

一位教授被他打動,向他傳授了自己多年研究蘋果的心得——木瓜和蘋果都屬海棠科,可以借鑒。後來,這個教授又建議他改種植適合安徽氣候的桃樹。這番機緣,促成了蘇紅星後來對桃樹種植的深耕。

“我的入門經驗是善于思考,勤于總結,尋找解決方案。”一取回經,他就埋頭在果園裏實驗。一次次突圍,帶給他通關解謎般的成就感,“和農民在秋天豐收的心情一樣”。蘇紅星對種植的興趣越發濃厚,挑戰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他逐漸成爲農林圈子裏的“土專家”。

2015年,他開始四處巡回指導農戶。“學種宣木瓜的經曆讓我意識到,通過自己摸索,時間太漫長,在這個過程中,農戶可能要經受不少損失。”

農業知識的傳播需要破牆。以往,有人怕“帶出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對豐産的經驗總是講一半,留一半。蘇紅星則“毫無保留”,在田間課堂講完,他會再發抖音,把知識點傳遞給更多人。

種植經驗成了“肌肉記憶”,他的培訓從不用講稿,張口即來。他的粉絲中,還有農林專業的學生。蘇紅星的120畝果園裏,種著油茶、桃子和木瓜,那裏現在也成了西北林業大學學生實操農耕的“基地”。

經過他指導的四年桃樹可以結果五百斤,五年梨樹結果三四百斤。他到訪過一個山西粉絲的700畝的果園,園主追隨“車厘子熱”,投入三千萬,果樹卻不挂果。當地專家也來看過,但收效不明顯。蘇紅星告訴他,書本上的車厘子種植知識主要依據的是遼甯的氣候,在山西種要因地制宜。經過細致的指導調整,這位種植戶每年的收入達到了一千多萬。

“通過我的方案,把問題解決了,就是最大的回報。”蘇紅星身體硬朗,即使冬季,仍然保持著高密度的巡回指導,用腳力把農技知識帶到田間地頭。

蘇紅星在整理果樹種植資料

從線上到線下,課堂開在了田間地頭

開始發短視頻後,蘇紅星更忙了,一年中有300天都奔走在路上,足迹南到海南三亞,北到齊齊哈爾,西至新疆。

今年春節後,他就在全國“追著春天跑”。先到海南,又到廣東、雲南,再一路向北,最後抵達東北。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進入春天的時間不同。“做農業,要抓住每個生長的節點。”因此,他總是火急火燎。

這段時間正值春耕。他說,錯過了春天,果樹不能保花,就結不了果,“果樹的季節管理比農作物更重要,農作物一耽擱,最多3個月,果樹一耽擱,就是兩年”。他的短視頻也跟著節令走。每個植物到了關鍵的節點,要做相應的季節管理,他就發一期視頻。

最近,入夏的桃樹要塑果,套袋和除夏季蟲害,他就在到訪的桃農園子裏,和桃農共創了科普視頻。

對于這個農技專家,發視頻最難的環節,是配字幕。他的安徽口音重,怕網友們聽不懂。蘇紅星沒上過學,到了部隊才掃了盲,自學文化知識。因爲不會拼音,配字幕時他只能在手機上用手寫,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配一次字幕通常要耗去一個小時時間。

但蘇紅星對此樂此不疲。“年輕人愛好幹農業的不多,多數是老人留守在農村,看到這一點,我辛苦點也要把這些知識傳播出去。”

爲了讓聽似艱澀的農技知識能更好地傳播,他頗費了一番心思。果樹收成後,農民們原本習慣不管不問。蘇紅星打了個比方,說這時要施“月子肥”,做營養管理,“因爲果樹落果就和女人生小孩一樣,消耗了大量能量,要及時補充”。

這兩年,詹玉生在蘇紅星不同節令的田間課堂裏補了課。他四十多歲,在上海打了十幾年工,父母老了,孩子也要陪讀,才返回了家鄉。對于種植,他是十足的門外漢,以爲能簡單上手,貿然進了場。

通過抖音,很多像詹玉生這樣的新農人找到了蘇紅星。在浙江建德,幾個30歲左右的青年投身生態農業,邀請他講解怎麽用紫雲英堆出生態肥。他們原先在家裏的作坊工廠工作,因爲疫情效益驟降,轉型農耕。欣賞這些年輕人的熱情,蘇紅星從春耕起就擔任他們的“導師”,最近的夏播,又專門趕去教他們種植生態玉米。抖音逐漸成爲農業生産的“新農具”。《2023抖音三農生態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蘇紅星和其他農技專家、專業創作者們所講解的果樹嫁接類內容,最受新農人歡迎,視頻總量同比增長516%,播放總量達7.5億。

截至目前,抖音上的“新農人計劃2024”話題下共有37.5萬條作品,總播放量爲627.5億。3月29日,抖音還上線“新農人計劃2024·大地耕春”活動,已有2.6萬名創作者發布12.2萬條春耕視頻,累計獲贊1.1億次。

最近,蘇紅星做了一場直播,在直播間裏講解如何用生態肥種植農作物,最高峰時有1.5萬人在線觀看。

有人評論,“這才是農民需要的農業專家”,“確確實實講了農民的心裏話,也確實解決了實際問題”。這讓蘇紅星感到欣慰。以前,他的一場培訓最多只能覆蓋200多個農戶。下了課,他們往往意猶未盡,把他團團圍住提問。現在,借助短視頻和直播間,農技知識的傳播打破了圍牆。

“只要還跑得動,哪裏有需求就還會去。”五一假期前,蘇紅星又一次造訪了詹玉生的果園。返程車票不好買,他幹脆就地停留,又到訪了幾個農戶。假期一結束,他馬不停蹄開啓“出診”,三天時間內,就跑了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3 阅读:363

北青報深一度

簡介:爲認知變革中國提供縱深閱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