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助力綠色未來(環球熱點)

海外網 2024-04-02 06:31:0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北京一家小米汽車零售門店內,消費者在了解新上市的小米SU7汽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在法國呂茨,中國敏實集團與法國雷諾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員工在電池盒産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百慧攝

工作人員在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進行作業。新華社記者 許暢攝

成片的椰林、蜿蜒的海島車道,這是熟悉的海南省瓊海市博鳌鎮的街景。如今,路上行駛著一輛輛電動汽車,路邊的充電站配套完善,記者在博鳌感受到,這種場景正在成爲新的小鎮風光。

南方電網海南充換電管理平台運營主管蘇斌介紹,博鳌共有公共充電樁500多台。其中有近一半是去年一年新增的。博鳌去年年底實現了充電樁“鄉鎮全覆蓋”,這背後是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在海南,現在每銷售兩輛汽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今年,海南提出力爭推廣新能源車超過10萬輛。

2024年博鳌亞洲論壇中,電動汽車作爲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共同涉及的領域備受關注。亞洲電動汽車業界專家齊聚博鳌,探討與展望能源轉型背景下,電動汽車的新技術、新挑戰、新機遇。

能源轉型帶來機遇

能源轉型進程中,世界各國著力降低化石能源依賴,尋求切實解決方案,電動汽車産業迎來發展機遇。

約翰·考克利爾行政總裁、執行委員會成員馬一諾認爲,切實有效減少碳排放是發展電動汽車的基礎邏輯,電動汽車産業發展與能源轉型具有一致目標。

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與行動,各國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和優惠政策是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以東南亞爲例,自去年起,泰國政府爲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提供每輛2200美元到4800美元不等的補貼。印尼政府也爲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提供每輛約5300美元補貼。馬來西亞政府宣布,2023年底前免征電動汽車進口稅和消費稅,2025年底前對組裝進口的電動汽車免征銷售稅。

多國在電動汽車應用推廣上持續發力,增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法國全國電動汽車發展協會的數據,法國境內可用充電樁數量已超過10萬個,且每月新增3000至4000個,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40萬個。新加坡政府從2021年7月開始爲公寓等提供純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補助金,計劃到2025年,全國近2000個組屋停車場的充電樁數量將提高至1.2萬個;到2030年,全國的充電樁將增至6萬個,其中4萬個設在公共停車場,2萬個用于私家配備。

中國作爲全球電動汽車産業的引領力量之一,正在推動産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繼續促進電動汽車産業蓬勃發展,助力能源轉型提質提速。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達125.2萬輛和12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9.4%,産業延續良好發展態勢。

順應能源轉型需求,中國大力發展動力電池技術,電動汽車核心技術持續突破。當前,中國正在挑戰動力電池“滿電千裏”新目標。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中表示,未來一到兩年,他們將致力于進一步突破固態電池的研發,提高續航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電池在快速充電、低溫性能與安全性能上的表現。

政策環境助力中國電動汽車良好發展。近日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單忠德說,政府部門將完善政策體系,持續優化産業結構和生態,進一步加強産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遏制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加快推動電動車生産准入管理條例出台,健全落後企業退出機制。

“近年來,中國各部門先後推出70余項支持政策措施,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産業體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爲推動全球汽車産業電動化轉型貢獻了中國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爲綠色發展注入動能

2024年博鳌亞洲論壇期間,“綠色發展”討論熱度持續走高,與會嘉賓認爲能源結構調整是應對當前全球氣候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高翔表示,能源的科技創新是推動人類發展進程的關鍵,當下,能源到了綠色發展的節點。隨著全球能源轉型腳步加快,電動汽車的推廣正在有效降低全球碳排放,爲世界能源轉型持續注入動能。

人類正在積極尋找能源結構轉型的“緊急出口”。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援引巴塞羅那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名譽教授馬裏亞諾·馬索觀點稱,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地位或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降低。盡管面臨重重挑戰與困境,人類仍在穩步推進經濟活動的電氣化進程。

發展電動汽車有助于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型和升級。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甯圃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道,電動汽車的普及能夠顯著提高電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還可有效降低能源轉換過程中的碳排放強度。“電動汽車能夠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度激發汽車行業的節能降碳潛力。同時,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使用清潔電能比例加大,可以進一步有效降低碳排放。”甯圃奇說。

電動汽車的推廣對電力供應系統具有積極反哺作用。甯圃奇談道,電動汽車在夜間充電能夠達到錯峰用電效果,助力電網能量削峰填谷,維持電力供應安全穩定。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爲,電動汽車有望在未來成爲用能和儲能雙重終端。這意味著電動汽車在停放狀態時,其電池將成爲配電網“充電寶”,通過智能雲平台自動調節能源的雙向流動,進一步實現穩定電力供應效果。

當前,電動汽車制造上下遊産業正在聚鏈成勢,並正在依靠創新鞏固和擴大産業優勢。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全球已宣布的電池生産項目足以滿足到2030年的電動汽車需求。同時,電動汽車的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全球各國充電樁建設步履不停。甯圃奇認爲,逐漸完備的全國産化電動汽車産業鏈正在不停叠代技術、完善工藝、降低成本,實現産業優化升級的同時輻射能源轉型的其他領域。

國際合作共同推進

聚國際合作之力,築綠色發展之基。在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汽車燃料清潔化正在成爲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各國電動汽車産業正在自身穩步發展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助力綠色未來。

哥倫比亞交通部副部長卡洛斯·愛德華多·恩裏克斯·凱塞多表示,哥倫比亞政府積極響應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號召,以最大誠意兌現減碳承諾,通過政策調節推動電動汽車在國內大規模投入使用。他說:“實現汽車新能源化轉型會在短時間內提高政府執政各項成本,但從長遠來看,投資能源轉型將會在未來帶來可觀收益。全球攜手推進世界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中國正在持續推進電動汽車産業國際合作。中歐汽車産業共探新能源轉型之路:在法國北部上法蘭西大區正在建設中的“電池谷”,中國敏實集團與法國雷諾集團于2023年聯合投資的兩條電池盒生産線已啓動生産,合資公司正在加緊爲雷諾新款電動汽車生産電池盒。英國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首席執行官邁克·霍斯日前表示,英國消費者對于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品牌,尤其是電動汽車品牌進入英國市場持開放態度。挪威近年來陸續出台一系列舉措,從銷售、行駛、停車、充電等各個環節爲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提供優惠措施,吸引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多地新能源汽車企業紛至沓來。在奧斯陸,不時能看到紅旗、蔚來、名爵、比亞迪等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行駛在路上;在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和北極圈內的希爾克內斯,都有宇通新能源客車的身影;在貨運汽車領域,上汽大通成爲挪威保有量最大的新能源小貨車品牌;在北歐知名度最高的自行車賽事之一——北極自行車錦標賽上,小鵬汽車成爲首個贊助這一賽事的中國汽車品牌。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走向海外,中國車企從過去單純的産品出海加速向技術出海、産業鏈出海轉變,對推動各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發揮更大作用。

泰國機場公司和中國汽車品牌廣汽埃安合作,自2024年1月起在素萬那普機場引入電動出租車服務,打造綠色出行機場。

柬埔寨工業和科技創新部國務秘書波索萬烈談道,在柬埔寨,電動汽車知識的民衆普及率不高,基礎設施建設與電動汽車技術也難以達到實際投入使用的水平。當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正在東南亞地區配置力量,助力當地交通脫碳轉型。柬埔寨願與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深化合作,抓住能源轉型新機遇。

“電動汽車未來還有更廣闊的技術發展空間,可以更好應對能源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首先,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我們不僅要關心動力電池的續航裏程問題,也要放眼電池生命的全周期,提升回收及處理能力。第二,實現對于電機驅動等其他零部件使用狀態的實時健康監測,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減少冗余的工業設計,使制造成本與碳排放量協同下降。第三,對于電網與車輛而言,快速充電技術的革新是一項技術挑戰,如何打造高效安全的充電模式是電動汽車領域需要不斷攻關的重要課題。”甯圃奇說。(本報記者 彭訓文 徐令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4月02日 第10 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