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等待iPhone時刻

海克財經 2024-03-06 19:26:21

大模型帶著手機跑。

文丨海克財經 範東成

當手機廠商們爭先恐後加碼AI時,2024年便有了“手機AI元年”之稱。

2024年MWC即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已在日前落幕,AICG、大模型與智能手機的結合正是焦點所在。榮耀、小米、OPPO、三星等國內外手機廠商均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手機新品:榮耀Magic6系列搭載了自研的“魔法大模型”,小米Xiaomi 14 Ultra搭載了號稱“首個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的 Xiaomi AISP,OPPO展示的Find X7系列有自研70億參數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加持,三星Galaxy S24系列亦主推AI功能。

業內對未來AI提振手機銷量頗有信心。

據調研機構IDC數據,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1.7億部,創下10年來最低,相較2022年下降了3.2%。IDC預測,2024年手機市場呈複蘇上揚趨勢,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12億部,同比增長2.8%;AI引發人們對手持設備新體驗的興趣,2024年AI手機出貨量將達1.7億部,約占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15%;到2026年,中國市場近50%的終端設備處理器將引入AI技術。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機便被視作AI影響銷量的有力證明。官方數據顯示,Galaxy S24系列在韓國開售28天時,銷量既已超過100萬部,刷新了三星S系列手機銷量破百萬的速度,較前作Galaxy S23系列的成績快了3周。

盡管三星在2023年11月就發布了自研的高斯大模型(Gauss),Galaxy S24系列使用的卻是谷歌的Gemini,中國版本使用的是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Galaxy S24系列主要的AI功能有通話時的雙向實時翻譯、創意影像編輯等。

作爲移動終端,手機的便捷性和超高使用頻率使其更容易成爲普通人觸及AI的首要入口。能夠看到,用戶對前沿技術的關注熱情,爲手機廠商把AI推成創新賣點提供了可能;AI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現在市面可見的所謂AI手機僅能算作剛剛起步,故事大于實質,它們還遠遠不是理想樣貌。

01市場進程幾何

自2023年下半年起,手機行業中的AI聲量越來越大。

以OPPO和vivo爲例,兩者均以自研大模型標榜種種“第一”。

vivo于2023年11月發布了自研的藍心大模型,當月就讓vivo X100系列、iQOO 12系列産品搭載了大模型,並稱這些産品是國內首批搭載大模型的手機。

到了2024年2月,vivo官方公布藍心大模型覆蓋機型已達25款,包括vivo X100系列和X90 Pro、X Fold2等14款vivo品牌産品,還有iQOO 12系列及iQOO 11 Pro、iQOO 11S等11款iQOO品牌産品。官宣的AI功能有語義搜索、超能問答、超能寫作、超能創圖、超能智慧交互等。

OPPO同樣于2023年11月發布了自研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強調對話增強、個性專屬、端雲協同。OPPO手機與大模型的結合稍遲了一些,2024年1月才發布Find X7系列産品。OPPO稱,Find X7是全球首款在端側應用70億參數大模型的AI手機。

在2024年2月9日龍年春晚前,OPPO在央視播出了約30秒的“史上最短發布會”,由OPPO高級副總裁、首席産品官劉作虎宣布OPPO進入AI手機時代,並向用戶推送了上百項AI功能。

據海克財經觀察,OPPO官網的Find N系列、Find X系列及Reno系列産品都標注有“AI手機”字樣,K系列和A系列沒有相關顯示;部分OPPO的實體店面已擺出AI手機相關物料,如“千萬用戶AI嘗鮮計劃”,官方樣機則給出了“OPPO AI手機,自在每一刻”的標語。

在官方宣傳中,Find X7系列産品的主推AI功能是圖片消除,即在大模型支持下通過AI消除畫面中用戶不想要的元素,填補畫面後生成完整的新圖片。

攝影師小墨曾比較過各類軟件和手機的圖片消除功能。小墨對海克財經說,自己在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是電腦軟件Photoshop裏的“內容識別填充”,多用來消除照片上的小瑕疵,複雜的畫面元素或人像還是需要手動清理,而手機的相關功能很難滿足專業要求。

小墨表示,他嘗試過華爲、OPPO、小米等新款手機的消除功能,比較起來OPPO的消除相對更自然。不過,他曾嘗試在OPPO這一功能中用大圈圈住一張照片裏的人像和地磚上的人像倒影,AI往往只能識別出人像並消除,倒影必須重新圈住再消除一次。他試了七八次,手機只有一次成功地同時消除了人像和倒影。

與OPPO類似,小米的功夫也下在了圖像處理上。

在2024年2月Xiaomi 14 Ultra新品發布會上,小米推出了升級後的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Xiaomi AISP。該平台整合了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神經網絡處理器)和ISP(圖像信號處理器)的算力,號稱能夠達到60TOPS。要知道,TOPS是處理器運算能力單位,1TOPS即可實現處理器每秒1萬億次操作。

由Xiaomi AISP而來的AI功能是超級底片和超級抓拍:前者可爲手機拍照提供高精度、供Photoshop、Lightroom等專業軟件處理的底片,後者可高速連拍150張照片。但小米在宣傳中強調的是AI性能而非AI手機。

早在2023年8月就宣布HarmonyOS 4操作系統接入盤古大模型的華爲,硬實力自不必多言,但其在手機産品的AI宣傳上目前著力不多。可見的是,華爲于2023年10月發布了“AI雲增強技術”,即通過AI對手機照片細節進行增強,使照片更加清晰。4個月後,華爲常務董事、華爲終端BG CEO余承東在2024年春節前夕發布的微博中,推薦了該功能以及搭載了該技術的華爲Mate 60 Pro、Mate X5等手機産品。

進度稍慢的榮耀2024年1月發布了自研的“魔法大模型”,後者甫一推出,就由榮耀Magic 6系列搭載,有“一語查圖”“智慧成片”等AI功能。以“智慧成片”爲例,用戶只需與手機的YOYO助理簡單對話,即可精選機內照片、視頻等素材,自動創作短片,還能提前識別照片中紀念日等關鍵場景。

02定義AI形態

各個玩家對AI手機的態度不盡相同。

有些玩家還在摸索,表示大模型已接入手機測試,只是並未主推AI相關功能;有些則姿態高調,大舉宣傳。

這當中最爲激進的,大概非魅族莫屬。在2024年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即2月18日,魅族CEO沈子瑜通過魅族官方微博發布的視頻稱,公司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All in AI”。

依照官宣戰略,魅族接下去將打造AI Device産品、重構Flyme操作系統,還要建設AI生態。魅族將新推出的産品21 PRO稱爲“開放式AI終端”,對所有大模型平台進行開放,向開發者提供系統權限,邀請全球團隊來開發大模型應用。

在2月29日魅族21 PRO發布會上,主講人、曾任魅族CMO的李楠表示,手機品牌做大模型需要海量投入,而且投入了也不一定做得出來。這意味著魅族並不打算走友商自研大模型的路線。

無論大模型是自研還是開放,目前已貼上AI手機標簽的産品,主打的無外乎圖像處理、搜索等功能,離真正的智能形態相去甚遠。

在MWC 2024上,榮耀CEO趙明稱,許多廠商對AI手機概念存在誤解,能夠提供生成式AI能力的手機不等于AI手機;真正的AI手機是可以發展、進化的,AI手機應該搭載個人化操作系統,能爲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不同體驗。

劉作虎的說法更爲具體。他認爲,未來AI手機首先要滿足“超級助理”服務功能,把手機裏面的APP連在一起,通過自學習,越來越聰明,進而提供一站式服務。

或可言之,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機才是AI手機。這不應局限于接入大模型帶來的局部功能調整,而應落在AI對手機整體交互體驗的重塑上。

小米總裁盧偉冰至少是懂流量和營銷的。在2月27日參加MWC 2024期間,盧偉冰對AI手機有過一番頗具爭議的評點,賺足了眼球。6天後的3月4日,他發布微博,在爲産品上線打廣告的同時,再提他的MWC論斷,同時抛出了他的所謂完整版核心觀點:AI是未來,是無處不在的能力,但AI手機是噱頭。

如今的AI手機與當初蘋果語音助手Siri的境況相似。

在2011年iPhone 4S面世的發布會上,Siri正式亮相,這引發了人們對智能助手有多智能的好奇和猜想。大家期盼Siri像電影《鋼鐵俠》中的萬能AI管家賈維斯一樣,能夠理解主人指令,然後鏈接和操作所有終端設備。奈何隨著産品投入市場,Siri的不足之處很快暴露,它連口音的精准識別都很難做到,遑論真以智能助手身份幫助用戶處理手機裏的內容。

此後華爲有小藝、小米有小愛、OPPO有小布、榮耀有YOYO,語音助手再不新鮮,智能卻還遙遙無期。即使不少廠商已經把大模型和操作系統、語音助手聯結起來,卻仍未改變手機原有的交互思路,功能多在問答、咨詢、文生文、文生圖,還有搜圖、消除等圖片處理上,比如OPPO的小布對話、小布畫師,華爲小藝、榮耀YOYO的圖片搜索等。

這與其說是AI手機,不如說是AI增強版語音助手。

廠商們當然不會止步于此。

備受矚目的蘋果即是一例。2023年就有不少媒體報道蘋果正在開發大模型Ajax,2024年1月又有開發者在蘋果操作系統iOS 17.4的開發者預覽版Beta中發現了Siri與OpenAI、ChatGPT相關的代碼。代碼顯示,蘋果正在開發由大模型支持的新版本Siri。這引發了業內對還未推出的iOS 18的猜想。不少人認爲,iOS 18將會深度整合生成式AI技術,用AI重做iOS內置應用,特別是Siri。

蘋果官方尚未回應這些猜想,只是在2月底宣布取消已籌備10年之久的電動汽車項目,轉而加大了對AI領域的投入。

03顛覆遠未到來

我們與名副其實的AI手機仍有不小的距離。

調研機構Gartner認爲,AI手機應當配備相應的硬件和軟件功能,能夠實現AI驅動功能和應用在手機上的無縫集成和高效執行;這些手機能夠本地運行基礎或微調的AI模型,生成新衍生版本的內容、策略、設計和方法。

換句話說,只有讓AIGC切實在終端運行,AI才算在手機上落地。

這是擺在手機廠商們面前的一道重大難題——端側部署囿于硬件。

國海證券在2024年1月9日發布的一份研報中提到,大模型的落地不僅需要算力的配合,更需要足夠的內存空間用于部署;未來NPU可能會和GPU一樣,逐漸成爲手機必備硬件之一;目前在端側落地的大模型,以數十億量級參數爲主,更大參數量級的模型需要更多內存占用,短期難以實現産品化,大模型又需要達到一定參數量級才能有更好的智能表現,當前性能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已給出了部分解決方案。

2023年10月,高通發布了首款專爲AIGC打造的骁龍8 Gen 3,能使手機運行100億參數的大模型。榮耀Magic6 Pro、小米Xiaomi 14 Pro、OPPO Find X7 Ultra等許多旗艦型手機均使用了這款芯片。聯發科2023年底發布的天玑9300芯片則號稱最高支持330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且在2024年2月宣布天玑9300芯片針對谷歌的Gemini進行了優化。

但芯片給出的是理想狀態,多硬件、軟硬件協同創新等仍是問題。當前包括三星、OPPO在內的各大手機廠商強調的仍是端雲結合,即AI功能無法脫離網絡使用。想要讓AI手機降低網絡要求,更少依賴雲端,玩家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I手機如今尚不具備更複雜的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多模態數據處理等能力,更別說自適應、個性化的學習能力。

抛開硬件技術,AI軟件生態亦有很大再探索空間。

以各品牌語音助手與APP的協同爲例。聽到“播放音樂”命令後,華爲小藝能夠打開網易雲音樂APP;OPPO與美團有合作,對語音助手說“幫我點一份黃焖雞”或“附近有哪些好吃的”,能夠准確跳轉至美團相關頁面。目前不同品牌的手機能夠用語音助手進行內部操作的APP並不相同,這些能夠操作的APP在人們慣常使用的手機APP中只占很小部分。任何玩家想要撬動整個生態鏈都不容易。

就價值潛力而言,AI有望刷新手機行業商業模式,乃至重構既往格局。但當前階段,手機廠商的戰略意識遠遠跑在了技術和生態的前面。圍繞概念造勢,或可短期拉動銷量,但願景終歸不等于現實。

還需注意的是,AI手機在提升體驗感的同時,也會引發用戶對數據和個人隱私的焦慮。

“千人千面”的個人化智能助手的出色表現,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手機對用戶使用該設備時産生的各種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基礎上。當下對APP窺探數據有疑慮的用戶還能夠使用不同APP區隔,通過不讓某個APP獲取太多數據以避免隱私泄露。假設AI手機能夠打通所有APP,用戶自然避無可避。

大模型方向持續疾風勁吹,層出不窮的AI熱浪加速洶湧澎湃而來。

以最近一個月爲例,前有2月16日OpenAI發布被譽爲“王炸”的文生視頻大模型産品Sora,掀起業界巨大波瀾;後有3月6日由OpenAI前員工創辦的Anthropic推出Claude 3系列大模型——Claude 3 Haiku、Claude 3 Sonnet、Claude 3 Opus,該系列大模型的評分全面超過了GPT-4和Gemini。

站在潮頭之上的大模型,吸引了全球大衆對AI最多的關注。跟蹤和預判大模型進展,在AI領域順勢而爲,已是手機廠商們的共識。時下加了些AI小功能的手機,無疑還很難在未來感上配得上大衆對AI手機的豐富想象。AI手機還沒迎來它的iPhone時刻,但顯然,它值得等待。

0 阅读:19

海克財經

簡介:打量商業表裏,記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