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球生蟲、發黴破洞……你買的“尾貨孤品”可能是二手舊貨!

閩南網 2024-05-22 15:01:13

花幾元到幾十元,就能在直播間買到價格低廉、款式好看、僅有一件的“尾貨孤品”服裝,你會心動嗎?

最近,很多人購買了所謂的的“尾貨孤品”服裝,到手後卻發現有的汙漬明顯、有的氣味難聞、有的褶皺起球,甚至兜裏還有零錢、耳釘、瓜子殼等雜物。這是怎麽回事?這些衣服到底是什麽來路?總台記者實地探查。

01

網購“尾貨孤品”

卻在褲兜裏發現肛泰栓

前段時間,遼甯的劉女士在某平台直播間購買了一條號稱是“尾貨孤品”的連衣裙和一條褲子,收到貨卻發現,衣服不僅破舊,兜裏還裝著東西。

劉女士:連衣裙都是破洞,褲子褲角有煙頭的燙痕,兜裏還有肛泰栓。我當時就很生氣,跟客服溝通後對方承認肛泰栓是他們的,但是衣服不能退。

在劉女士購物的直播間,總台記者發現裏面賣著各種“尾單貨”。類似這樣的直播間還有非常多,他們號稱自己是“尾貨孤品”“源頭工廠”“品牌清倉”“商場撤櫃”“樣衣版衣”等,售賣的大多數衣服每款僅有一件,價格一般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這些“好看、便宜還稀缺”的衣物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下單,然而收到貨後,有人發現買到的毛衣起球、有黴味,有人買到的衣服破了洞、口袋裏面有衛生紙,還有的衣服蹭上了粉底甚至粘著毛發。

02

“尾貨孤品”不愁賣

直播間在舊衣回收廠進貨

爲了揭開這些“尾貨孤品”的真面目,在華南某地一全國有名的服裝尾貨批發集散地,記者幾經輾轉來到了一個叫“後山”的地方。在這裏,看到很多衣服都在地上,現場環境髒亂差。商戶表示,所謂的“孤品直播間”就是從這裏進貨。

商家通常會在一大袋子衣服中挑揀,再把品相好的擺出來售賣。即使這樣,記者在一些攤位依然發現,這些衣服有汙漬、破洞等非常明顯的使用痕迹。

還有一些“孤品直播間”則直接在舊衣回收廠進貨。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舊衣回收廠老板告訴記者,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回收舊衣服後賣到廠內,工人根據品相好壞分揀出A貨和B貨,再從A貨裏挑揀出所謂的精品貨,供給“尾貨孤品”類直播間,這些舊衣服在各地都是供不應求。

某舊衣回收廠 負責人:做直播的人多起來了,精品的價格一路看漲。那種編織袋裝的一包75公斤,平均20塊錢一公斤,都沒貨了。不愁賣,就是愁貨。

在舊衣回收廠內,記者還遇見了好幾撥前來進貨的“尾貨孤品”類直播間運營人員。

記者:你在直播間會不會告訴大家是二手的?

某平台直播間運營人員 :說了就不會有人買了,直接說是撤櫃的就好。

03

舊衣未經清洗消毒直接出售

直播間內“照騙”以舊充新

近年來,在“尾貨孤品”直播銷售模式的催生下,舊衣回收廠把分揀出來的衣服賣給直播間的操作普遍存在,利潤豐厚。一些專門從事舊衣回收的公司幹脆自己直接開起了直播間。

在西南某地的一家舊衣回收公司,記者與工作人員的交談得知,這家公司的直播間設在外面的農田裏,隱蔽難找。幾番溝通後,負責人才同意帶記者去看看。

一進門,記者就看到現場六七排衣架上都挂滿了衣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就是從舊衣回收車間挑的“精品單件”。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沒挂起來的舊衣服隨便堆在地上,鋪滿灰塵,氣味難聞。

售賣前,直播間工作人員並不會對這些衣物進行清洗或消毒,僅用噴劑、熨鬥等簡單打理,有主播帶貨時甚至曾在衣服上發現蟲卵。“衣服熨燙一下,直播間背景燈一打,挂上吊牌就跟新的一樣,直播畫面裏看不出來問題。”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這是典型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的欺詐行爲,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是我國法律明文禁止的違法行爲。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管理,規範交易市場和電商平台的經營行爲。

與此同時,這種把“二手舊衣”當作“尾貨孤品”來賣的行爲,也反映出了“二手舊衣”循環利用不規範的問題。目前,二手服裝的界定、清洗和消毒、衛生防疫標准要求、交易等環節還沒有相關標准,市場規則不明,行業混亂,真假難辨,相關標准需要盡快落地,更好助推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

▌本文轉自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焦點訪談》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