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實趁唐宣宗病危矯诏立唐懿宗,其在位時讓唐朝走向滅亡

史海撷英 2024-04-26 17:34:42

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五月某日,長安,大明宮,延英殿。在大殿之上,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唐皇帝,一個是面白無須的宦官。

這一天,大唐帝國的實際當家人,骠騎大將軍,楚國公,觀軍容使,兼統左右軍左衛上將軍兼內侍監仇士良向唐武宗申請辭官。這位大唐第一權宦官,在文宗皇帝在位期間的甘露之亂中大殺朝臣,誅殺了二王一妃和四位宰相,獨霸朝綱二十多年,曆經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六朝。徹底讓文宗皇帝李昂成爲傀儡,以至于唐文宗李昂曾自歎不如漢獻帝,“上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直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于強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複視朝。”與開拓疆土的功臣一般無二,做宦官做到這個地步,真是人生巅峰,高于後世的魏忠賢。

如今新君登基,老奸巨猾的仇士良已經意識到了武宗李炎對他的敵意,在此情況下,仇士良決定急流勇退,求一個善終。武宗皇帝幾經挽留不住,也只能“同意”。仇士良光榮“退休”,他的同僚們無不豔羨,在歡送老前輩的時候,他的徒子徒孫,幹兒子幹孫子跪滿了一地,這些大小宦官紛紛希望老前輩能夠講一些職場經驗,讓自己也達到前輩的高度。“士良之老,中人舉送還第,謝曰:‘諸君善事天子,能聽老夫語乎?’衆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閑暇,暇必觀書,見儒臣,則又納谏,智深慮遠,減玩好,省遊幸,吾屬恩且薄而權輕矣。爲諸君計,莫若殖財貨,盛鷹馬,日以球獵聲色蠱其心,極侈靡,使悅不知息,則必斥經術,阇外事,萬機在我,恩澤權力欲焉往哉?’衆再拜。”

仇士良掌權的時候,是唐代宦官權勢顯赫無比的時代。而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夠控制朝局,乃至于廢立皇帝,就是控制長安的軍權,通過神策軍和駐藩監軍,宦官掌控了帝國中央和地方的武力,內外聯結,宦官群體成爲了帝國由內而外最大的實權派,這就導致外朝官員只有巴結宦官才是保住官位。不過宦官權勢大並不意味著能掌控朝局,從李輔國、魚朝恩和仇士良最後結局來看都是不得善終。

仇士良“退休”不到僅僅一個多月之後的六月二十三日,仇士良死于長安廣化裏私第,終年63歲,唐武宗聽聞之後辍朝兩日,追贈其爲揚州大都督。次年,有人告發仇士良,並在其家中搜出兵器數千,武宗下诏“削其爵,籍其家”。皇家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李瀍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雖是仇士良所立,但並沒有受制于宦官,登基後召李黨黨魁李德裕爲相。一時形成李黨獨掌朝柄的局面。在位期間銷毀佛寺,史稱“會昌法難”。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後周世宗柴榮滅佛共稱佛教“三武一宗之禍”。當然,與唐武宗幾乎同時上任的吐蕃贊普朗達瑪這時候也在滅佛。唐朝和吐蕃也確實是同生共死,有太多的共通處了。唐朝在唐太宗時期迎來貞觀之治,而這時候正好是松贊幹布帶領吐蕃走上發展之路;唐高宗後期到神龍元年(705年),唐朝的掌權者是一個女性武則天,而這時的吐蕃也是由一個女人赤瑪倫掌權;唐武宗和朗達瑪又在同一時間不約而同進行滅佛。而“平昭義之亂”是唐王朝幹涉地方藩鎮割據的最後一次勝利,此後各地的割據藩鎮重新遵守朝廷命令,唐朝在形勢上獲得了統一。武宗在位六年,駕崩後由李忱繼位,也就是唐宣宗繼位。

說起來,唐宣宗李忱還是武宗的叔叔。武宗主政十年,罷黜李黨,牛黨上台,在此期間,國家相對安定,所以稱他爲“小太宗”。實際上不過是虛有其表而已,但這已經是大唐最後一抹余晖了。正如李商隱所言:“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唐宣宗駕崩的時候,並未立太子。因爲宣宗不喜歡長子郓王李漼,一直想著立三子夔王李滋爲太子,在這一點上宣宗頗有遠見。但廢長立幼,與禮法不合,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對,于是就這樣拖著。在這種情形下,宦官就替宣宗做主了。大中十三年(859年),宦官王宗實等人趁唐宣宗病危,矯诏立李漼爲太子。

李溫

李漼就是唐懿宗,年號鹹通,大唐第十八位皇帝,唐朝實際上就是亡于懿宗之手,即位之初確有過勵精圖治之舉,但只是昙花一現,他本人並無帝王才能,也對政事不感興趣,在位後期剝削民衆,以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私欲。怠于政事,不能納谏。又喜宴遊,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宮裏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除了飲酒作樂,還要觀看樂師演出。李漼不僅寵信宦官,而且其所用宰相路岩、韋保衡等皆非其人。宣宗好不容易挽回的大唐局勢,在他手裏破壞殆盡。後來一場政變徹底將大唐打翻在地。

大唐鹹通九年(868年),徐州軍府之內,一場軍政會議正在舉行,議題是外派桂州(現廣西桂林)戍卒們的輪歸之事,按照最初的約定,這批人三年前就戍期已滿,應該調回了,然而當時朝廷考慮到自己的困難,便強行讓這批人又在嶺南克服了三年。如今已經六年,而這些腦滿腸肥的軍府內的頭頭腦腦們再次讓那駐防桂州戍卒們再堅持一年,屆時軍府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的。

當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將這個決議簽發下去之後,其自己都沒有料到,這個看似尋常的決定,竟成爲了後續炸翻整個大唐的導火索。鹹通九年(868年)七月,武甯軍節度糧料判官龐勳率衆反于桂州,而史書上針對此次叛亂所給出的評價相當嚴重:《新唐書》對此評價是:“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

龐勳起義示意圖

龐勳頗會用兵,避開敵人主力,南向攻克宿州:不久又攻占彭城(徐州治所)俘虜了崔彥曾。在作戰過程中,農民紛紛加入這支軍隊,使之很快就壯大到萬人以上,兵變于是發展成爲起義。龐勳連克滁州、和州,向北攻沂州(今山東臨沂)、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海州鎮),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唐懿宗得知情形之後,爲了避免局勢惡化,赦免了這些人的罪過,還派出了高階宦官,一路跟隨陪伴看護,准許這些人回到本鎮,赦免這群人無罪。但由于彼此不信任導致最後談崩了,唐懿宗只能派兵平叛,本以爲自己的雷霆之擊可以很快將這次叛亂平息幹淨,誰知這一仗竟打了快一年,以至于不得不借沙陀軍前去協助平叛。鹹通十年九月,唐軍大將康承訓占領了徐州,並分兵西追龐勳。鹹通十年(869年)九月,龐勳在撤往蕲州途中戰死,叛亂雖然最終被朝廷撲滅,然而從其所産生的影響,以及其最終埋下的伏筆來看,這次叛亂,直接敲響了大唐王朝的喪鍾,將大唐的國運最終推向了無底的深淵。唐懿宗是唐朝最昏庸的皇帝,集亡國之君的缺點于一身,愛慕虛榮,好大喜功,堪稱纨绔子弟的典範。鹹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駕崩,唐懿宗在位14年大唐真的被他折騰完了。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人私鹽販子王仙芝糾集數千人,造反于長垣縣。第二年夏天,黃巢也加入了造反隊伍。幾個月的時間,義軍達到了數萬人。

這一年,二十五歲的朱溫與兄長朱存一起,投入黃巢軍中。這一年,二十一歲的李克用襲擊了蔚州、朔州,收編了三千名士兵。這一年,二十五歲的錢缪在臨安石鏡鎮做了一名偏將,剛剛隨著主帥平定了王郢之亂。還是這一年,蝗蟲鋪滿了長安,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草木全無。京兆尹上奏說,蝗蟲到了京城,再也不禍害莊稼了,全部都抱著荊棘死去。百官向唐僖宗道賀,誇贊聖恩無邊,能夠感沐害蟲。實際上,此時各路枭雄紛紛登場,大唐亡國就在眼前。

4 阅读:527
评论列表
  • 2024-04-29 19:34

    唐宣宗是個鏟鏟,還號稱小太宗,徒有其表,好不容易被武宗打掉的宦官和軍閥又被唐宣宗搞的烏煙瘴氣,繼承人既沒有安排明白又沒有做好扶持,軍權被宦官重新把持,搞的流民遍地,軍閥割據,純純就一大唐罪人!